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与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日本研究》2005,27(1):75-78
在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的共同特征是她们扮演的是不幸的弱者的角色,体现了川端创作的“幽情”格调。川端创作的另一个主题是死亡,死亡被认为是最高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屠格涅夫(1818—1883)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忠实地继承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等前辈的现实主义传统,密切关注俄国当代的一切社会现象和俄国人民的历史命运,以他那艺术的和政治的嗅觉敏锐地感觉到俄国社会生活脉搏的跳动,并善于“立刻反映刚刚在优秀人物的意识中产生的任何一种高尚思想和正直感情”①,“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来”②。在《前夜》发表之后,屠格涅夫虽然退出了《现代人》,断绝了同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友谊。但是,作为一个正直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直在认真地思考着塑造当代正面人物形象的问题。在…  相似文献   

3.
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所提出的,振兴中华,为把我国尽快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将化为十亿中国人民的行动纲领。时代生活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人民和时代向作家、艺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坚持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写出反映时代风貌,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光彩照人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以鼓舞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四化而斗争。我们要克服当前创作上的薄弱环节,“更上一层楼”,使作品在思想和艺术质量上有一个更为明显的提高,就不能不重视对作家艺术创新方面的探讨。本文试就这个…  相似文献   

4.
路遥同志的中篇小说《人生》塑造了一个当代农村青年高加林的形象。乍看起来,小说叙述的是高加林抛弃农村对象刘巧珍,又爱上县城干部子女黄亚萍的故事。但细细品味起来,作品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如果从社会的角变来剖析一下高加林的形象,我们可以嗅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在他身上交织着时代变革所引起的追求和矛盾。同那些站在时代的前头的先进典型不同的是,高加林属于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上的一类  相似文献   

5.
对于女性命运和心理的关注和表现,是王小鹰创作的母题,她的作品展示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当代女性的心灵世界。王小鹰的创作道路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3年)她致力于发掘自己情绪记忆中平凡女子感情世界的蕴藏:她们的爱情、友谊和理想的价值观,她们由农场回城以后在失落迷惘的感慨中对生活真谛的寻觅。作者对人物的感情体验真切,但也存在着题材偏狭,一些作品意蕴肤浅、情思雷同的危机。第二阶段(1984—1987年)作家转而就现实生活中女性生态、命运及自身弱点进行探索,表现她们为实现自身价值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努力,启示人们对充斥于生活中耗尽女性生命力的传统观念习俗作批判性的自省。王小鹰以长篇小说《你为谁辩护》(1988年)跨进创作的第三阶段。这部作品揭示当代女性对社会的忘我使命感和不容置疑的自信力,这种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使得人物趋于完整,更富于人性,标志着作家在时代的潮流中汲取了新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6.
正在当代中国美术界,李象群是一位怀有坚定艺术理想、始终坚持研究探索并形成丰厚积累的雕塑名家。他秉承学院优秀学术传统,以宽阔的视野融汇中西艺术优长,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艺术使命,在主题性雕塑创作任务中领衔担纲,出色地完成了许多史诗性大型作品;在大量历史和现代人物的雕塑创作中,更是可见他感怀时代风云、走向心灵深处的精神印记。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表现手法初探河北省衡水师专赵秋棉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受到举世重视的作家,他经历了各种文学流派的变迁。他的文学生活和创作,反映了日本文学50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作品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表现手法极为复杂,许多评论家曾就其作品进行精辟的分...  相似文献   

8.
唐田恬  王丽萍 《阅江学刊》2011,3(6):119-125
师陀代表作《期待》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把握作品在情节处理、时空观照和叙述设置上的双重性以及作家从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分寸和传递出的对革命、对时代、对命运的态度等,有助于研究者深入作家的内心世界,窥见一个曾经热心革命的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热情转化为温情,将同情升华为悲悯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近一个时期,我国的小说创作出现了一种令人欣喜的新趋势,有越来越多的作家把笔触从横向的扩展发展到纵向的拓进,他们探求着小说创作在反映当代生活上,如何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情绪,展示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民族精神风貌,从而使得作品不但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而且具有深沉的历史感。我认为这种趋向是  相似文献   

10.
<正> 文学的当代性或称“现化性”。它是时代对于文学的一种综合性的要求。文学的当代性,要求作家在思想意识、创作过程和作品的整体面貌上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即以时代立言的严肃态度和负责精神去从事创作,具有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更紧密地拥抱生活、贴近生活,及时反映人民的愿望和意志,渗透强烈的当代意识;在把握特定历史时期个别形态的社会生活的同时具备一种统摄全局  相似文献   

11.
廖晓军 《唐都学刊》2008,24(4):99-102
从时代新女性与善良的普通人、理想的激情与凝重的审视、同中有异的艺术表现三方面研究了王汶石和路遥小说在农村女性形象塑造上的不同特点和方法,可发现这两位作家在不同的时代环境氛围中不同的美学追求和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小说家只有凭借艺术结构才能使艺术构思成果定型化,使作家心灵世界的小说胚胎演化为客观世界的实体。对于成型的小说来讲,艺术结构是作品的支架或依托。鉴于此,当代小说家重视作品的结构,并对它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与锐意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文艺规律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本文就作家的经历、创作激情和灵感等主观因 素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试作一些探索。                 一 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总是以他们对艺术典型的独特的创造载入文学发展的史册。 正如别林斯基说的那样:“在真正艺术的作品中,所有的形象都是新颖的、独创的,没 有任何形象重复其他形象,而是每个形象都有其各自的生命。”①自然,文学创作中的 独创性必须是真实的,不是作家的任意编造,不是以意为之。诚如黑格尔所说:“独创性是和真正的客观性统一的,它把艺术…  相似文献   

14.
一民俗,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民众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尤其是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光辉的文学作品,在它们的艺术真实表现中,往往能真切地再现民众生活的民俗特色,折射出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心灵的祈求,反映出历史的真实本质。同样,作为一个善写乡土民俗的作家,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普通民众的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多种涵量。一句话,透射着深层的文化现象。萧红是一个乡土文学作家,独特的东北地域特色,鲜明的民俗色彩,为她的作品濡染上一层淳厚的生活原汁。她的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一幅幅斑斓、细膩的东北风情画卷。这里不仅  相似文献   

15.
丁玲的小说创作以情感人,在文艺界早有定评。善于写情,有感而发,缘情而作,以及充分发挥情的美感作用和艺术功能,是她创作中的一个主要艺术特色。1.带有“五四”狂潮的歌吟——自我灵魂的呐喊丁玲是个感情深沉的人,她重感情,也会写情。她的作品,不论是直接抒写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还是客观陈述主人公的命运,都回荡着一股感情的激流,使人不禁为之感慨,为之动心。就艺术气质和风格个性而言,她是一位富于激情的抒情作家。尽管她的不少作品包含  相似文献   

16.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旅荷华人女作家林湄小说创作中的妇女问题。文章指出,林湄关注的是当代妇女实际处境和生命体验,她的小说揭示了时代在妇女问题上的本质特征,严厉抨击摧残女性、不把妇女当人的腐朽观念;同时,她更看到传统男权观念依然深深内化在许多女性的心灵深处,成为女性的心理障碍,使之陷入生命的误区。这里,作家表现出一种清醒的现实主义。林湄的作品表现了当代女性追求人生意义的刻骨铭心的感受,创造了有着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倪思然  常瀚文 《创新》2012,6(6):108-110,128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普希金不仅是伟大的诗圣,而且在小说创作中取得了显赫的艺术成就。通过剖析普希金在小说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可以从其作品所体现的善恶观、爱情婚姻观和幸福观三方面洞察作家追求个性自由独立,彰显崇高人性理想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探索沈从文的创作心态,不仅可以弄清创作主体与作品之间的深层联系,而且有助于总结这位作家创作得失的心理缘由。联系中篇小说《边城》,便于我们分析这一问题。一如果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作为沈从文成就最高、堪称其代表作的《边城》,正是这一特定的创作主体,在其最适宜的创作心态之下写出的作品。所谓“最适宜的创作心态”,就是对于特定的艺术家说来,最能发挥其艺术才华和艺术个性的心态。具体地说,就是主体的心理诸要素通过能量分配使心理处于一种平衡、合谐的  相似文献   

19.
一、重视民俗积累的普遍性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只能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有作为的文艺家只有深入生活,对生活有切身的深刻地体验,从生活中吸取艺术养料,才能创作出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否则脱离生活,单凭主观去臆造,其才华定会枯竭,其作品势必坠入单调和乏味,为读者所冷落与厌弃。这种情景,早已为中外无数的文学家的创作实践所证明。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社会生活和文学的这种艺术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已经为文艺学解决了。但是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作家艺术反映的多重性,这就不是一般的文艺学所能解决得了的。特别是文艺家的民俗积累和其创作的关系.这只有文艺民俗学才能对其做出理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武凤珍 《唐都学刊》2006,22(4):146-149
契诃夫和鲁迅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伟大作家。比较两位作家的两部短篇小说《苦恼》与《祝福》可以发现,他们在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都不约而同地把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不幸遭遇作为创作题材,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都采用了冷静而客观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简练、独特的短篇小说写作技法,堪称短篇小说大师。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两者在揭露、抨击社会的深度、广度、社会价值等方面又独具特色,各有千秋。比较他们的异同,可以从中找出许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