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明代的诗歌发展确实比较一般。尤其是古代诗歌悠久而光辉的现实主义传统,历来认为在明代虽未中断却也无大发展,其重要标志之一便是没有出现卓有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此,人们一提及明代文学,便言必称小说、戏剧。而究其实,恰如不可以偏概全一样,同样也不可因求全而偏废,否定一切。有明一代,尽管诗歌发展一般,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不乏继承和发扬光大者。已为文学史所承认的明初诗人高启和刘基等,都可以说是有着一定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继高启之后,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更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对于于谦的诗歌创作,一向是有肯定意见的。但是人们主要赞赏其表现高尚节操和人品的诸如《石灰  相似文献   

2.
论清初诗歌     
清初顺康雍三朝是清诗最繁荣的时期.诗人们按其政治态度分为两类:遗民与非道民.本文论述的是非遗民一类.清初诗坛主要有三大诗人钱谦益、吴伟业和王士禛,其次为江南三家施闰章、朱彝尊和查慎行,再次为其他诗人.文章评述了清初诸诗人的诗论见解,诗歌内容和风格特色及其在诗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上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同时,也是维多利亚时代少数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创作体现了作为小说家兼诗人的独特性.本文通过分析哈代诗歌和小说创作的内在联系,讨论其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具体表现及其在英国诗歌创作风格由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嬗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伟业的诗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伟业的诗史思想程相占吴伟业曾以诗史自况己诗,后人也多有以诗史一语论吴诗者。本文首先发掘吴伟业言论中有关诗史的看法,然后结合其诗歌作品,印证其诗史思想。一、“诗史”──“史外传心之史”“诗史”一语在唐代孟綮《本事诗》中出现后,很快产生了三种以上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黄玹是一位现实主义的爱国诗人,他始终把眼光投向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他的整个诗歌具有史诗性质,爱国主义情操贯穿于其全部诗歌之中,爱国仁人志士、人民就是他的诗歌歌颂的对象。追求细节描写的真实性是黄诗歌的显著特点。他以爱国诗篇装点了李朝末期的朝鲜诗坛,深受历代朝鲜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朝鲜李朝诗人丁若镛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主张爱民、养民、治民。在诗歌中,他客观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批判了“三政”害民的罪恶,提出了革除弊政、以仁政牧民的措施。这些批判“三政”制度的诗歌集中体现了其广泛、深刻且相对彻底的民本思想,同时也是其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艾青是公认的现实主义诗人,但其诗歌文本的底部却潜藏着丰厚的宗教意蕴。许多诗作特别是“太阳组诗”都是沿着“生→死→再生”的圆形轨迹进行运思,这是诗人涵融东方佛教的睿智与西方原始思维的艺术结晶,也是诗人“太阳崇拜”的内在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8.
清初贰臣诗群在清初诗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诗风演变,在清代庙堂诗歌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过程是:从第一阶段贰臣诗人钱谦益、吴伟业等人具有深厚故国之思的变雅之音,到第二阶段贰臣诗人龚鼎孳等人所具有的黍离变雅与庙堂正雅诗风的混同交错状态,再到第三阶段贰臣诗人如王崇简、梁清标等人近于纯正的庙堂正雅诗风,逐步过渡到以王士祯为代表的清朝新贵诗人纯粹的庙堂诗风。  相似文献   

9.
臧克家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艺术追求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诗坛有其独特的个性与价值。他的现实主义个性化特质,突出表现在意象化的细节真实描写和诗歌语言方面的“苦吟”风格。  相似文献   

10.
<正> 现实主义是一个传统的课题,又是一个现实的课题。当席勒1795年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一文中第一次使用“现实主义”这个术语,现实主义就被诗人们所接受、运用,并在创作实践中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了理论体系和创作原则。此后,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日趋繁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诗坛绚丽多姿,异常活跃。然而,粗略地归纳起来,也无非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类。我以为现实主义诗歌不会消亡,无论从六十多年新诗运动的历史进程还是十多年来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与深化看,它始终是当代诗歌的主流。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揭开了新诗现实主义传统精神复归的序幕。此后,艾青、流沙河等诗人的创  相似文献   

11.
明清易代之际,面对着沧海桑田的巨大动荡与灾难,深受封建君臣思想熏陶的吴伟业为王朝的灭亡深感哀痛,但更为关心的则是人的个体命运。通过个人的命运,展示出时代的苦难、人生的悲哀。对于个体命运的关注使吴伟业的诗歌显出厚重的历史感,大大丰富了诗的内涵与容量,也加重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歌的创作主流是现实主义与怀古咏史,而其中最有特色的又是怀古咏史一类。刘沧以其独具一格的怀古诗以及对诗歌意境的开拓,使得他成为继李商隐、杜牧之后,堪与许浑比肩的晚唐诗坛上又一位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实质上是诗人在古今中外诗歌资源面前的价值评判与选择趋向.通过对臧克家继承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对苦难大众的描写、艺术技巧形成的具体分析,对其诗歌创作进行了重新地审视与关照,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清初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抟成一个降臣诗群。"江左"诗群的文学业绩,与表现时代强音的遗民诗人相交汇,奏响了清初诗歌的"主旋律",带动文坛风气的转变,是明清诗派消长、风会转移的一大关键,并影响着清代诗歌的走向和进程,为清诗超元越明、取得斐然成绩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5.
近代爱国诗人黄遵宪诗风独特,在晚清诗坛上有较大影响。其诗风格新奇、悲壮、雄放。其风格的形成跟当时所处的悲剧时代有关,跟他本人致力于创作新派诗密切相关,同时也跟他努力继承和发扬我国诗歌中批判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灵活运用古体诗等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中国"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时期的重要批评家徐敬亚,同时也是一位坚持诗歌创作已达四十年之久的诗人,其"诗人"身份一直被"批评家"身份所遮蔽,有必要重新加以认证。徐敬亚的诗具有典型的"朦胧诗"特征,虽然其诗歌美学风格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变化,但其"朦胧诗"的底色不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鲜明的政治美学追求;理想主义的坚守;现实主义的底蕴。具有诗人和批评家双重身份的"徐敬亚",作为一个当代诗歌符号,其内涵远丰富于单纯的"朦胧诗人"标签,完全可以升级为"朦胧诗/人"而被视为一个特定时代的汉语诗歌文化在总体性上的最佳象征性人物。  相似文献   

17.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 ,乔叟的《托与克》堪称是诗人与读者之间进行的一种典型的明示—推理交际。明示就是乔叟在诗歌中明确给出的信息 ,即诗歌的言。借助于诗歌的言 ,读者可以推理而解读出诗歌的不言 ,即诗人的交际意图。虽然乔叟的这部长诗的明示信息是古特洛依战争背景下的“宫廷爱情” ,但诗人超越了这一浪漫主义的叙事主题 ,而表达的交际意图是诗人现实主义的眼光下的英国社会 ,以及诗人自己的感情流露  相似文献   

18.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名字在我国古典现实主义诗人的辉煌星座里和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辛疾弃等相互照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他是人民最熟悉最热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和事迹,长期以来为人民所传诵,在民间产生了不少关于他的带着美丽的想像的故事和传说。李白的诗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宝贵的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以它丰富的现实内容和巨大的艺术成就而具有不朽的价值。研究和批判地接受这些遗产,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19.
作为左翼诗歌的代表性诗人,王亚平继承和发扬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捉住现实”之笔书写一个时代真实的苦难、抗争与理想。他的诗歌巧妙探索了主题与情感、艺术的关系,对当下的诗歌写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诗是诗人生活的火花。诗是诗人在生活的基础之上创造性想象的花果。没有想象,就不会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是这样,浪漫主义诗歌更是这样。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生活,所抒发的感情,要唤起学生的生活联想,要引发学生的激荡情怀,才能引起他们的审美再造,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形象,形成动人的艺术意境。关于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