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州,原名金城,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以天水郡的榆中、金城,陇西郡的枹罕、允吾,武威郡的令居、枝阳共六县始置金城郡。郡治允吾。东汉末年迁至榆中,魏晋因之。十六国前凉张寔时,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县同治于一城。西秦时,金城曾一度为乞伏乾归的国都。隋开皇元年(另说三年)废金城郡,始置兰州,取城南之皋兰山以为名。隋大业三年,罢州复为金城郡。唐武德二年,又复为兰州并沿革至今。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两汉魏晋时的金城故址在今何处?  相似文献   

2.
《隋书》卷29《地理志》金城郡金城县条小注云: 旧县曰子城,带金城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县为金城,置金城郡。 这条史料说明,隋代金城郡治所的金城县是由子城县改名,子城是隋以前旧县,王仲荤先生已指出北周金城郡治子城。(注一)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兰州方志史料记载,历史上兰州人口如下:公元前81年(西汉昭帝始元六年),金城郡辖13县,包括今三县五区及河湟、临夏地区,金城郡户38,470,口149,648人。公元184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金城郡领十县,户3,858,口18,957人。  相似文献   

4.
正"名藩自古皋兰"。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曾为甘肃首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丝路重镇,陇西要冲。春秋战国时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西汉时属金城郡,首置金城县。西、北魏与北周时属子城县,子城县为金城郡治所在。隋初,属兰州总管府,废府复郡后,仍属金城郡金城县。唐属兰泉县,即现兰州市区所在,亦为金城郡治。唐后期与五代时,为吐蕃辖地。宋、金、元、明均属兰州。至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沿用至今。清代至民国作为甘肃首县和省会重镇,幅员辽阔,辖今兰州、白银两市的大部分地区。1951年8月由省直辖,1970年4月重新划归兰州市管辖至今。皋兰县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兰州、白银和兰州新区三角辐射中心地带,是兰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相似文献   

5.
一本向读者全面介绍兰州历史文化的书籍——《金城漫话》,最近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西北五省(区)人民出版社编辑协作出版的“丝路丛书”之一,是一本富有特色、值得一读的好书。 兰州,古称金城,它以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今市区西固的黄河南岸构筑金城而得名。如果从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算起,到现在它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金城以西控河湟,北推朔方,道通西域的险要地理位置为我国古戌重镇。随着古代中西交通“丝绸之路”的开辟,它又成为中西之间、国内中原汉族和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千百年来,悠悠  相似文献   

6.
兰州在春秋、战国以前(约公元前4000—前722年)属雍州地,为羌戎部族据有。至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霸西戎,始置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兰州属陇西郡辖。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秋,以“边塞阔远”,乃取天水、陇西、张掖三郡各县增置金城郡,治允吾。在今永靖县东北小川西约二公里黄河北岸之汉城遗址,即 湟水入黄河处之三角地区(一说在今青海民和县东上下川口之边墙村附近)。并置金城县,治所在“皋兰山北少西濒河者”,即今西固城之北。属金城郡辖。但据《皋兰县志》载:“金城县建置当在昭帝之前”。考秦时陇西郡所辖9县中尚无金城县,故西汉置,当无疑。 西晋愍帝(司马邺)建兴二年(314年),十六国之一前凉王张寔,将金城郡治由苑川河谷的尚古城(今榆中金崖乡南五里处)迁都至今兰州市西固区之西固城,并开始在此筑城,此乃兰州筑城之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七十四年之久。北魏时复由兰州西固城三次迁都苑川,西魏再次由苑川迁都至今兰州市城关区(今五泉山南三爱堂一带)。并改金城县  相似文献   

7.
《兰州学刊》开辟的专栏——兰州历史的研究。连载赵一匡先生有关金城历史的文章。文章探讨了金城历史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读了受益不少,但也有问题需要商榷,仅就《两汉时期的金城》部分提点看法: 一、关于史料的引用问题 《两汉时期的金城》(以下简称《两文》,在引用资料方面,一是引用《资治通鉴》作为论证两汉历史的主要证据,二是引用象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这样后人著作来  相似文献   

8.
汉代金城郡,置于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西汉时辖境相当于今兰州市(不包括今皋兰县地和榆中县东北部)、青海省海东地区和甘肃临夏自治州北部。其郡治两汉时在允吾、非金城(西固),更不在今天的兰州城区。因为《后汉书·地理志》在谈到编写体例时说:“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两汉史书均把允吾列为金城郡第一县。《水经·河水注》中更是明言:“允吾……金城郡治也。”可见两汉时金城郡治在允吾(读yan ia 沿牙)是可以肯定的。问题在于允吾故城的确切地址究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9.
一、“消失”了的允吾古城 兰州,古为金城郡地。关于金城郡,《汉书·地理志》载:“昭帝始元六年置”。《后汉书·郡国志》载:“昭帝置。”《晋书·地理志》载:“金城郡,汉置。”可见,金城郡始设于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八十一年。那末,当时的郡治是否在今天的兰州市呢?如果不是,又是在什么地方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少同志很关心,然而至今还是个悬案,难能做一个很确定的答复。 要回答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知道汉代县城“允吾”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因为《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共管辖十三县:“允吾”、“浩门”、“令居”、“枝阳”、“金城”、  相似文献   

10.
最近翻阅兰州地方史资料时,偶然在84年第5期的《兰州学刊》上,看到了刘国元,吕叔桐二同志合写的《隋代金城郡治地位考》一文(以下简称《地位考》).《地位考》据《周书》卷29《王杰传》:“王杰,金城直城人也……后从(孝武帝)西迂……出为河州刺史,朝廷以杰勋望俱重,故授以本州”一语,认为北魏孝武帝时期的河州金城郡领县中应有直城一县,《魏书·地形志》漏载,近而,《地位考》又因《水经注》中  相似文献   

11.
据一些史料和统计资料记载,兰州市从汉朝开始就有了人口统计资料,现将各朝代的人口概况摘编如下: 汉:前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载“金城郡户三万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后汉时期据《后汉书郡国志》载:“金城郡户三千八百五十八,口一万八千九百四十七”。 魏:据《魏书地形志》载:“金城郡  相似文献   

12.
兰州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地下考古资料展示着兰州地区漫长的历史画卷。菱齿象的化石记录着二、三百万年前更新世时期动物活动的场景;黄河两岸出土的大量彩陶、黑陶和石器闪烁着原始祖先的劳动功勋;历代王朝古墓中出现的金银珠宝和刀枪剑戟,留下了兰州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篇章和战争的遗迹。本文对有关兰州地区的  相似文献   

13.
金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大行李息督建。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取陇西、天水、张掖各二县于金城设金城郡。宣帝神爵后郡治移至允吾,辖湟水流域诸县。本文所说的金城,既包括金城县,也包括郡属的某些县,所指麴氏,就是在这里兴起的。 一、高昌麴氏王国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高昌王马儒遣使入贡于魏,要求内徙,魏割伊吾之地五百里以处儒众。当地群众留恋故土,不愿东迁,遂杀儒而立右长史麴嘉为王,建立高昌麴氏王国。麴氏王朝历十一主一百四十四年,至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为唐统一。在南北朝动乱年代里,麴氏建立政权,承袭北凉制度,管辖吐鲁番至焉耆一带地区,对安定西北边疆地区,维护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生产等,起了积  相似文献   

14.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割据政权纷纷迭出,在十多个割据政权中,地处陇西郡的薛举政权是其中势力较大的一个。 薛举,祖籍山西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隋初,其父薛泾举家迁兰州(当时称金城)定居,所以《新唐书》说他是“兰州金城人。”据史书记载,薛举长得容貌魁梧,勇敢善射,武艺绝伦,官居金城府校尉。他家产钜万,为人豪爽,喜欢结交边地豪杰,在金城府一带颇有威望。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一九七八年《历史研究》发表王仁康同志《东汉金城郡治地理位置考》以来,截止去年,已发表的这类文章达七、八篇之多,讨论的内容由金城郡治所的位置,涉及到浩门水、逆水和涧水的关系,同时不可避免地带出了汉代令居塞的地理位置问题。浩门水、逆水、涧水所指,直接关系到金城郡治所的所在,也关系到令居塞位置的所在。一种意见认为涧水就是  相似文献   

16.
清末至民国前期的兰州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至民国前期,是兰州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由于整个西北(包括兰州地区),清代中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积累,为兰州商业发展创造了一个远较过去开阔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西北同内地的商业经济联系也超过了明清以来的任何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之下的兰州商业,虽然不可避免仍要带有西北市场经济固有的落后与狭隘的历史印记,但这毕竟是一个具有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商业发展阶段。对兰州这样一个在西北地区历来具有商业枢纽作用的重要城市来说,这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及特点,无疑在当时是重要的,即使对今天的兰州及西北城市商业来说,也都仍有着若干值得人们思考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百年学府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座落于金城兰州,是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前身是1907年(清光绪33年)由兰州道彭英甲创建的甘肃官立农林学堂。2004年6月26日,甘肃省人民政府第4 5次常务会议研究并决定,将甘肃省兰州农业学  相似文献   

18.
肖朝利 《兰州学刊》2003,(4):198-198,201
曾经壁垒森严的国内传媒产业在一夜春风过后 ,有一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 ,尤其纸媒体 ,就象是雨后春笋 ,在各个城市遍地开花 ,兰州也不例外。从 1997年开始 ,兰州报业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扩容期 ,逐利而来的投资商以及不甘寂寞的老牌机关报、党报迅速催生的数家纸媒新贵 ,争相切割兰州报业这块蛋糕 ,原本相对平静的金城报业市场一时烽烟四起。 1997年 ,《兰州晨报》正式亮相金城 ,1999年《西部商报》问世 ,2 0 0 0年《都市天地报》诞生 ,2 0 0 2年《科技鑫报》又异军突起 ,再加上此前半死不活的《甘肃青年报》、《甘肃经济日报》等 ,目前至…  相似文献   

19.
兰州是我国西北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大约距今四、五千年,这里就有原始人类生活着,他们使用一些简单的石器,木器和骨器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狩猎和采集等生产活动。在兰州四墩坪曾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从遗址中发掘的各种器物来看,兰州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仰韶文化遗址之一。到了两干多年前,这里就出现了最早的兰州城,历代古称为金城、五泉、兰泉、皋兰等名。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兰州社会经济结构中农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与发展.兰州地处甘肃中都干旱地区,水对于兰州地区的生活、生产来说是显得特别重要.水利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这里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而且也冲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的面貌。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勤劳勇敢的兰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利资源,以解决居民饮水及土地灌溉,尤其是明清两代,在政府的重视下,兰州地区的水利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明清时期兰州地区的人民还发挥地方优势,在黄河沿岸发展建成数量可观的水车,水磨、水碾等水利设施,有效地发展了当地灌溉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兰州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