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六年的努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票房、银幕、影院数量及观影人次持续增长,国产影片质量有所提高,占据国内市场主阵地,中小成本制作影片更具本土市场竞争力,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何提高影片文化内涵,以质取胜,吸引更多观众,规范国内电影市场秩序,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6—2020年在国内上映的票房500万元以上的进口美国影片为样本,收集电影票房、内容强度评分、电影获奖情况、网络评分、上映档期及类型等数据,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电影获奖情况、上映档期等变量后研究电影内容强度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暴力内容对票房具有拉动作用,色情和不雅词汇内容对票房有阻碍作用;演员历史票房表现、影片质量、网络电影评分及动作片电影类型对票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上映档期对票房影响不明显。据此,应把好电影进口关,确保进口电影质量;深耕电影内容,拍摄大众欢迎的电影,形成自有IP;关注电影口碑,创新电影营销模式;顺应市场需求,增加热门类型电影供给。  相似文献   

3.
贺岁经济学     
2002年12月,内地电影贺岁档呱呱落地。从那时起,中国电影市场像更换了发动机的超级跑车一样,以每年超过30%的幅度狂飙。9年间,贺岁档贡献了16部票房过亿的电影,这些影片的总票房超过40亿。这些数字,给所有的投资者打了鸡血,大量热钱涌入贺岁档。贺岁的概念虽然由电影而起,却并非由电影专享。贺岁相声、贺岁话剧、堂会等也在贺岁片之后  相似文献   

4.
童刚 《今日南国》2010,(2):56-57
2009年,人们逐渐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也许影片口碑聚讼纷纭,但影院观众络绎不绝;也许大片和中小成本电影参差不齐,但观众对国产新片充满期待。在媒体和公众舆论中,电影成为文化热点话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表明,2009年国产故事片产量达到456部,较2008年增长50部,全年生产各类影片突破600部,仅从数量考察,我们已经步入电影生产的大国行列。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更加惹人注目,票房成功突破60亿元大关,在2008年票房增幅达到30%的强劲势头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电影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和市场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国产主旋律影片借鉴了商业化电影成功的实践运作模式,尤其是整合市场营销中,不仅带领国产电影走出了"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陆续占领国内电影市场以及票房份额。本文通过对国产主旋律影片的创新性、成功典范以及与商业化结合的营销道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年终岁末,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中国电影产业稳步前进的发展态势被踩下了急刹车,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困境。截至2020年末,中国电影内地电影票房勉强突破180亿元人民币,尚不及2019年票房总收入的三成。从困境与掣肘、转型与转机、反思与突围三个维度梳理与分析2020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整体情况,可看出在此年间我国电影产业先后经历了产量骤减、投拍受限、影片撤档等种种大考,但与此同时也呈现着"由线下影院转向线上平台"的影片放映新趋势以及"由个体陈述深入家国叙事"的影片创作新风格。探究2020年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型与突围,将为未来我国电影产业的正向发展提供更深远的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7.
主旋律电影自1987年正式提出之后, 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继而在电影工作者的勤勉创作中迎来了一个发展热潮期,并形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领袖(伟人传记影片、英模影片三类典型范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主旋律电影的社会影响和票房营收都呈现明显的衰减迹象。面对日益凸显的生存困境,主旋律电影在负重前行中开启了求新谋变的转型发展历程。2010年以来,主旋律电影积极进行创作上的自我调适和拓新,不断推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赢得观众,占稳市场,进而在口碑和票房的“双赢”中,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的5年中.韩国电影人是值得庆祝和自豪的,他们在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统治全球的世界里.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奇迹。即使是1999年在世界电影史上创造票房传奇的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在韩国也没有胜过本土电影《生死谍变》。近几年.韩国电影票房榜前几位都是清一色的本土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日益开放的今天.研究韩国电影的发行方式,对于中国电影有着积极而有效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2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影片投资额度整体较高。动作片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约为50%)明显高于其它各类型影片。除《消失的子弹》《桃姐》海外票房收入高于投资外,其余影片海外票房收入与投资大多呈现比较明显的反差和倒挂。以单纯追求通过大投入、大制作带来的震撼性视听效果的形式参与国际竞争,是舍本逐末的作法,是提高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能力的一大误区。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投资影片类型,拓宽影片融资渠道,引进和建立"完片担保"机制,开发电影后产品,才是改进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投资结构、提高投资回报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近30年的华语电影研究存在主体性和审美性的不足。因而,华语电影诗学应坚持以审美为中心,从美学、文化和产业跨学科比较研究的角度对华语电影的独特类型、主题模式、文化传统、身份意识、审美传统、产业模式等进行总体的和整体的研究。因为存在迎合西方、片面追求票房和偏重散点运作等方面的问题,华语电影产业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理想。我们应立足华语社群,重点发掘泛亚电影市场;积极培育产业链;成立“华语电影产业集群”。讨论李安等的武侠电影的成功之处,是一个关乎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发展的重要问题。《卧》等影片成功的一个关键在于叙事策略的转变。它们不再满足于刀光剑影生活的奇观化呈现,而是通过叙事主旨的“去江湖化”、叙事方式的个性化和叙事内容的人文化,策动了一场华语武侠电影叙事策略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