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藏家 邓茹斌     
《今日南国》2006,(15):70-70
桂林市税务部门干部,爱好收藏,主要收藏邮票、印花税票、奇石、门券、粮票和普洱茶等,尤其是在奇石收藏方面造诣较深。在十几年的奇石收藏中,共收集了几十个大类的石钟,且精品颇多,多次在全国性、地区性石展中获大奖和在许多奇石收藏报刊上刊载,并获好评。  相似文献   

2.
张垣 《山西老年》2008,(4):31-31
票证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50年代粮票开始发行,到上世纪90年代退出流通领域的40多年时间里,我国共发行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等各类粮票约2000多种  相似文献   

3.
胡世厚 《百姓生活》2012,(10):51-52
近日,我在整理图书图书资料的时候,在一个笔记本里发现一张携带粮票的通行证复印件。这张通行证是1963年1月由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开出的,上书“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收集门票、粮票和车船票等各类票证。在我收藏的数百张票证中,有一张1975年7月1日长沙至韶山的特价车票,是我的至爱。这张旧车票,已伴随我度过了32个春秋,承载着我终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粮票的故事     
在外婆家的一个旧匣子,保存着好多以前的旧物,有用过的发卡,有古代的钱币,但令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几张泛黄的小票子。外婆说,那是粮票,过去买大米、买面粉,都要粮票。  相似文献   

6.
刘锴 《新天地》2011,(8):48
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我国使用达四十多年:在上世纪50年代被普遍使用,进入90年代后,渐渐销声匿迹。粮票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  相似文献   

7.
周小平 《北京纪事》2011,(3):102-104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不年不节,老百姓没有下饭馆的。一是贵,二是要粮票,谈恋爱的小伙子偶尔请女朋友去吃碗面,也得扒拉一下小算盘,“粮票定量,如果坚持不到月底就得喝西北风,谁也帮不了。”女单身通常弄个煤球炉做饭,“下饭馆,哪儿能干这么败家的事?”  相似文献   

8.
童秀萍 《社区》2012,(27):52-52
“这是1955年的粮票,离现在都半个多世纪了看看,这儿还有板凳票、番薯票,这些全是头一回看到。”桌上一本本厚厚的收藏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大伙迫不及待翻开一探究竟。粮票、油票、饲料票、彩票、火花、香烟商标……各式各样的收藏小物品让人眼花缭乱。而拥有这些“草根收藏”物品的主人就是家住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望云社区美景新村的七旬老人寿元洪。他在得知社区创办“草根文化传播室”之后,特地到社区晒晒自己收藏多年的宝贝。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服装设计师分为两类,一类走的是学院派道路,另一类则走的是实践派道路,即从市场走向艺术,再从艺术走向市场,罗亚平先生即属于后者。 设计时装,从收集粮票开始 与中国很多著名服装设计师不一样,罗亚平的生活中充斥了太多的阴差阳错。自幼喜好书画、音乐的  相似文献   

10.
童秀萍 《社区》2012,(18):52
"这是1955年的粮票,离现在都半个多世纪了,看看,这儿还有板凳票、番薯票,这些全是头一回看到。"桌上一本本厚厚的收藏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大伙迫不及待翻开一探究竟。粮票、油票、饲料票、彩票、火花、香烟商标……各式各样的收藏小物品让人眼花缭乱。而拥有这些"草根收藏"物品的主  相似文献   

11.
城南旧事     
陈春喜 《北京纪事》2017,(10):102-104
这几件事都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那时我家住在宣武区牛街.我上小学四年级.在北京所属四九城中,宣武区属于南城,那我这几件事也算是“城南旧事”了. 我先说第一件事:换粮票. 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粮食按人定量,每月成人和儿童定量不等,加上副食不充足,常常全家的粮食吃不到月底就没有了,怎么办?于是就有了换粮票之说.  相似文献   

12.
青石     
藏家邓茹斌桂林市税务部门干部,爱好收藏,主要收藏邮票、印花税票、奇石、门券、粮票和普洱茶等,尤其是在奇石收藏方面造诣较深。在十几年的奇石收藏中,共收集了几十个大类的石钟,且精品颇多,多次在全国性、地区性石展中获大奖和在许多奇石收藏报刊上刊载,并获好评。他的收藏感悟是:收藏可以恰情、悟道、增值、健体、丰富知识、享受生活、快乐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军装和粮票,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在我的人生记忆中,这两者牢牢地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保定收藏家乐做“红娘”,周瑜、诸葛亮后代初次“鸿雁传书” 周柏泉是轩辕黄帝第128世孙同时也是三国名人周瑜第68世孙的消息以及诸葛亮后裔的有关消息相继被《文摘周报》转载后,引起了家住河北石家庄市的热心读者、喜爱收藏的河北机电学院的退休副教授王进军的关注。 王进军副教授平素喜爱收藏名人字画以及各种钱币,喜欢收藏名人信札、签名,他还喜爱收藏粮票,如今已藏有粮票600多种。 当他打听到周柏泉的地址后,来信向这位黄帝后代索要签名名片以便收藏。同时王教授热心地告诉周柏泉,他还收藏有诸葛亮后代的  相似文献   

15.
异地居住 老人医保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2007,(15)
医保不该是"地方粮票"。医保的地方属性,已让其成为继户籍制度后,另一个束缚人口流动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他打来电话,非常有兴致地说,自己夹在旧书里的一张旧粮票有人要收,问我卖不卖。我的心里一热,上网去查,然后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低于五百元就不要卖,那个虽然价钱不高,但是行情看起来不错。  相似文献   

17.
粮店旧忆     
吟秋 《社区》2009,(6):62-62
提起粮店,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的地方。在20世纪90年代初,粮票作废之前,粮店可是与百货店、副食店、菜市场一样,是人们去得最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粮店旧忆     
提起粮店,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的地方。在20世纪90年代初,粮票作废之前,粮店可是与百货店、副食店、菜市场一样,是人们去得最  相似文献   

19.
1949年我南下平江后,长期在农村工作,与贫苦农民"三同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解放初期的农民日子过得都很艰辛,每月我也只有几斤米的津贴,无力给予资助,只能按规定交足粮票和菜金。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20.
《女人世界》2008,(12):28-31
一个经济高速发达的时代带动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继而物欲膨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用粮票换物品的年代早已成为国人的历史,人们在追求物质产品多样化的同时,也享受着生活与艺术品质的提高。赶上这一时代的人,尤其是女人何其幸运,可以在购物过程里尽情享受物质的优越,更从这种优越里放生已被历史禁铜千年的女权。女人天生购物狂,在购物已成为现代女性专利和特权的今天,成就精致女人,让我们学会做购物通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