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劳动过程中的需要是产生劳动号子的必要条件,这是民歌中所有劳动号子的一个共同特点。同时,劳动号子也是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思想感情表达的载体,因此号子又具有表现功能。在川江行船的劳动中产生了《川江船夫号子》。在不同劳动条件下,船夫们创造了具有较强实用功能与较高艺术表现力的号子音乐,这些号子音乐生动地再现了川江行船的劳动过程和船夫们坚定、乐观、勇敢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2.
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起源于人类劳动活动过程中有节奏的敲击动作。由于敲击乐器更有利于表现节奏,节奏艺术的成熟也就必然先于旋律。所以,先秦时期的音乐是以节奏为主要因素的音乐形式。音乐等级化的制定,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乐队编制,并初步向专业化迈进。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劳动号子在整个传统民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吉林林区劳动号子也是我国诸多劳动号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吉林林区劳动号子的形成和发展的分析与研究,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吉林地区独特的音乐形态提供有关参照.  相似文献   

4.
<正>龙骨坡抬工号子发源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这种民间音乐形式是在巫山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的汗水中孕育发展的,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龙骨坡抬工号子的主要特点是:原始古朴,节奏规整,领和对称,速度平稳。由于是群体合作,同时还具有气氛热烈、声音宏亮、韵律感强、耐人寻味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山歌·号子·小调郭丽亚山歌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中,是农民在山野、牧场、田间劳动时所唱的抒情民歌。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即兴演唱的格调。常用上扬的自由延长音来抒发感情,有直畅而自由地抒发感情的特点。山歌大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出现。乐段结构较简单...  相似文献   

6.
湖南炎陵客家民歌包括客家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以及风俗歌曲,是炎陵客家人在山野间的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全面反映了历史上炎陵客家人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内容。炎陵客家民歌在客家人近现代的革命活动、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以及建国后新民歌的创作中,其表现内容、音乐旋律、音乐结构和表演形式都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舟山渔歌号子曾经是活跃在舟山海洋渔业劳动中的劳动号子,种类众多,大致可分为力量型和抒情型两大类,具有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舟山渔歌号子渐渐淡出历史,几近绝响.2008年,舟山渔歌号子申遗成功,但因为种种实际因素,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难以承继,其保护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对渔歌号子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搜集、整理不同渔歌号子,提高传唱度;成立政府间保护渔歌号子的专门委员会;加强教育、宣传和能力培养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鄂西南古老的民歌,世代相传,绚丽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一、民歌分类 鄂西南民歌的种类很多,体裁丰富。我们按照各种不同的劳动和生活习惯,把它们分为号子、山歌、田歌、灯歌、风俗歌、儿歌及宗教歌等。 (一)号子:号子是产生于劳动之中又为劳动服务的一种歌,各种不同的劳动形式,产生各种不同的号子。鄂西南的号子很多,有船工号子,放排号子、石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龙船号子、打油号子等。各种号子的唱腔除单曲体(一曲反复)结构外,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9.
视唱练耳课程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音乐及其教育体系的传入而在我国诞生的,它是一门基础课,可以说是音乐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是每一个走上正规音乐之路的学习者必须通过的一道关卡.传统的祝唱练耳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潜能力;培养其音高、节奏和音乐感,并通过训练培养出对音高、节奏、音程、和弦等的听辨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门课程在西方逐渐形成较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如奥尔夫教学法等),也有一系列的配套教材(如【法】雷利·蒙思的《视唱教程》、G·威特利奇等编的《练耳》等).而所有这些,大…  相似文献   

10.
节奏的含义较为广泛。一般事物均匀整齐地交替进行,一切协调平衡都可称为节奏。从艺术角度看,在艺术范畴中,到处都存在着节奏。节奏是艺术的感情。艺术要反映生活,经过选择、提炼创造出的艺术动律就是艺术的节奏。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更是明显可见。什么是音乐节奏呢?生活节奏是音乐节奏的源泉。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与强弱关系就是音乐节奏。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在《论节奏》  相似文献   

11.
探戈音乐因细腻、严格地将主调与复调相结合,在曲式、和声、节奏上都散发着历史性的变化,受到作曲家们的青睐。凯尔·瑞尼和罗伯特·沙佩莱特的《探戈舞曲》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和声简单且独特,切分和附点的节奏铿锵有力,动感十足。  相似文献   

12.
打号·号头     
打号·号头(宋)高承编《事物纪原》(又称《事物纪原集类》),记载世间事物原始发展,卷之九“唱号子”条云:“杵歌:今人举重出力者,一人倡则为号头,众皆和之曰打号。”从前山东沿海渔民行船、上网有号子,沿黄河、沿运河行船有号子,筑堤建房打夯有号子,唱号,喊...  相似文献   

13.
巴渠劳动号子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巴渠儿女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艺术结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和鲜明的艺术价值。主要立足巴渠地域范围内,从民俗文化研究的视角考察劳动号子的历史源头与带有地方色彩的号子文化,梳理其类别与特色,最后对其传承进行反思总结,以此揭示民间艺术形式传承及生存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以音乐的视域关照《格萨尔》史诗,并对其节奏方式、旋律结构及音乐节奏意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音乐节奏的阐述及节奏形态的不同设计及音乐节奏各层面存在方式差异对音乐作品所产生的影响,说明节奏在音乐实践和欣赏中的重要性和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16.
国外四种音乐教学法和课程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科教学特殊规律的探索过程。如达尔克罗兹的动觉理论以及节奏因素分析和一线谱的运用;奥尔夫的元素音乐思想及打击型乐器的使用,以适应儿童大肌肉发展先于小肌肉发展的规律;柯达伊的旋律教学顺序和音域对儿童生理条件的适应及音高手势和节奏唱名的直观性;综合音乐素质课程所强调的学生音乐概念认识的整体性等。除了学生在认识和技能领域对音乐教学的要求外,多数教学法和课程都强调满足学生音乐学习中发展积极情感的需要。这些音乐教学体系和教学法的产生与传播,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呈现了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段素芳 《新天地》2011,(5):53-54
音乐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形成、发展、提高的。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语言的音调、劳动的节奏、感情的表达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日本当代小说家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作为其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打动人心的奇幻构架,也源于小说的节奏、构思、氛围等都带有浓郁的音乐性。文章从音乐叙事的角度对《解忧杂货店》进行解读,首先,把小说的节奏类比乐章的节奏,从语言节奏和叙事速度方面来分析文本的音乐节奏;其次,把小说的结构类比音乐的曲式,从小说的插叙结构、分总结构以及空间叙事方面来体现结构的音乐性;最后,把小说的主题类比乐章的主旋律,从重复叙事中体现音乐旋律的反复,并探究小说主题的深层含义,以此拓宽小说的审美范围。  相似文献   

19.
节奏,被称之为音乐中最为古老的要素,是音乐的脉搏、骨架,是乐音序列运动的生命。要讨论节拍器可否在钢琴教学中使用,首先应从音乐的节奏谈起。没有节奏,音乐当然也就不复存在。从根本上来讲,节拍器是帮助学习者找到律动的感觉,从而帮助习琴者准确掌握节奏,但过分地依赖节拍器又会束缚学习者正常的才艺发挥。笔者主要从节奏及节拍器在节奏训练中的利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节拍器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在节奏训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南劳动号子是中原儿女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作或演唱的民间歌曲,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涵相当丰富。其在组织指挥劳动、鼓舞士气以及抒发志向和审美情趣方面都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