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关于按劳分配原则与资产阶级法权的相互关系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中,历来就是一个存在着重大争论的领域。前些时候,骆耕漠同志在《论按劳分配原则的两重性》(1962年4月4日和4月6日《大公报》)一文①中,提出了按劳分配原则具有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若非同志的近作《<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资产阶级权利’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范畴》(见《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第三期)在有关探讨按劳分配的所谓资产阶级法权问题的著述中,是一篇有独到见解的文章。重读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我认为,在准确把握原著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应当更加深入地来认识按劳分配的所谓资产阶级法权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想谈谈怎样理解在我国当前分配制度上的资产阶级法权及资产阶级法权思想问题。马克思说过:“法权永不能超过社会经济制度以及由此经济制度所决定的社会文化发展程度。”我国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的,现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此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和某些因素,这是不可避免的。就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来看,我国现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采取这种分配形式,是同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程度相适应的。但是它还反映着某些不平等的权  相似文献   

4.
一定的法权,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是人们社会关系的反映。资产阶级法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是为保护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产阶级法权,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产物,而是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因素。因此,社会主义社会里的资产阶级法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法权,既有历史的联系又有原则的区别。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的法则支配着整个社会,一切社会关系都变成了金钱关系,在这种基础上产生的资产阶级法权,其目的是使私有制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准则,并且,资产阶级通过种种方式极力扩大这种法权,使它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法权的主导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了农民小资产  相似文献   

5.
我们理论小组,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紧密联系工厂企业里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围绕着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学习了马列和毛主席的有关著作,进一步弄明白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的必然性,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必要性,扩大资产阶级法权的危险性和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重要性。 我们议论的第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对它  相似文献   

6.
“四人帮”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抓住按劳分配的不平等,打着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旗号,荒谬地把按劳分配上存在的差别同阶级剥削混为一谈,为他们炮制的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的谬论提出所谓经济上的论据。对“四人帮”在按劳分配上的反动谬论必须彻底批判,并揭露他们的反革命政治阴谋。一“四人帮”把按劳分配的不平等说成是“资产阶级不平等”,把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说成是旧社会的资产阶级权利。这就抹杀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7.
何伟同志在《学术月刊》1987年第10期上发表《论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劳动力商品的一致性》一文(以下简称《何文》),就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问题提出了“等量劳动互换转化为等价互换”的观点。我以为这是一个可贵的探索。如果进一步对等量劳动相交换采取等价交换这种形式做出理论的说明,或许就探索到了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然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权利”。马克思这一论断,曾被“四人帮”肆意歪曲,作为他们否定按劳分配原则的“理论依据”。“四人帮”之所以这样搞,是为了反党反社会主义,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但从理论上怎么正确理解马克思这一论断呢?现在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认为“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权利,它决不是什么‘资本主义因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97页);第二种认为按劳分配是无产阶级权利;第三种还是从资产阶级的原意上去理解“资产阶级权利”的(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王张江姚“四人帮”打着“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旗号,恣意篡改、歪曲革命导师关于按劳分配的论述,别有用心的把按劳分配上存在的差别,说成是阶级剥削;还别有用心的把按劳分配同资产阶级法权混为一谈,从而炮制了按劳分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重要基础的谬论。为他们篡党夺权提供所谓经济上的“论据”。对他们散布的种种谬论必须进行一一批判。“四人帮”叫嚷: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产生党内资产阶级?从经济上说,是由于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在实行商品、货币和按劳分配的过程中,由于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影响,容易使一些人产生“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如果让这种错误倾向自由泛滥,就会侵蚀我们党的肌体,毒化我们的整个社会生活。对于这个问题,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和腐化。”(《邓小平文选》第328页)因此,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货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批判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1.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一种观点认为 ,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首先 ,按劳分配必然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以劳动力商品为出发点 ,劳动力商品是按劳分配的经济条件。所以 ,按劳分配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其次 ,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与按劳分配中“劳”的决定是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指引下,一个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群众运动,正在广大农村蓬勃兴起。在学习中,我们碰到了生产关系、所有制、商品制度、货币交换、按劳分配、资产阶级法权、小生产、自发资本主义倾向等一连串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问题。实践告诉我们:要深刻理解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要真正搞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是一条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不存在“资本主义因素”,这是目前经济学界比较一致的认识。然而,在涉及按劳分配中还保留着“资产阶级权利”这一问题时,尽管都说这里的“资产阶级权利”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具有本质区别”,但没有人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宏伟著作《资本论》,从商品入手,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灭亡的必然规律。与此同时,也对资产阶级法权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今天,我们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以来,有些讨论经济改革和分析新的经济现象的文章中,流行着一种观点: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实际上是无法实行的.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分配,只通过商品等价交换就可以实现了.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也通行商品等价交换的“等量劳动相交换”,按劳分配的“等量劳动相交换”是行不通也不必要的.理由是什么呢?有的文章中说:“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指什么,指活劳动吗?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废除“法权”译名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编译局根据群众意见并经研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资产阶级法权”应改译“资产阶级权利”》的短文,废弃了“资产阶级法权”这个不符合马列主义原意的译名。我们认为:为了不曲解马列的原意,还必须进一步全面废除“法权”这个译名。 多年来在翻译马列经典著作时,总是把德语“das Recht”或俄语译成“法权”。  相似文献   

17.
一、“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蓄意搞乱资产阶级权利这个科学概念“四人帮”一贯打着“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革命旗号,大做反革命文章,为其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服务。他们利用“资产阶级法权”这个不确切的汉语译名,借题发挥、引伸附会、扩大混乱,搅乱了资产阶级权利这个科学概念,而且禁止人们去加以澄清。早在一九五八年国民党特务分子张春桥就曾胡说什么:“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核心是等  相似文献   

18.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把按劳分配体现的原则理解为“资产阶级权利”,从而给社会主义蒙上了一层阴影。《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发表沈越的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文版中的“资产阶级权利”一词应翻译和理解为“市民权利”,为驱散这层阴影提供了依据。本文则从《哥达纲领批判》本身的思想逻辑出发,进一步认为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讲到必须搞清楚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时指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这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时期,由于资产阶级法权  相似文献   

20.
作者首先论述市场经济不是中性事物;市场经济是一定的经济关系,但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经济制度,它是与各种特殊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接着分析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结合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木制度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文章认为,市场经济交换原则与社会主义本质利益关系是存在矛盾的,基本是对立的。解决矛盾实现两者有机结合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与按劳分配原则之间的关系,把商品等价交换关系转换为等量劳动交换。最后作者提出了通过“两个过程”解决这一矛盾,使市场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