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等地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使用土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三者使用土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的情感态度、行为倾向态度及其差异等方面较全面地描述了互助县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的使用现状.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的角度提出: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有利于满足土族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长远需要,政府部门应当大力加强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2.
樊晓丹 《西部蒙古论坛》2020,(1):99-106,128
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民族旅游业,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在经济生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经济生活变化引起的小庄村土族语言使用现状的改变,至今还无人进行专门的实地调查研究。因此,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依据实地调研资料,对小庄村土族语言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详细客观的描写,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当地土族语言掌握的整体情况。并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了当地土族语言的使用状况,以及他们的语言态度,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3.
土族是我国西北地区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散居于该省的民和、大通、乐都、贵德、门源、乌兰、都兰、祁莲、尖扎、西宁、同仁、河南、化隆、平安、湟中、湟源和甘肃省的天祝、临夏、甘南、兰州、张掖等地区 ,总人口近 2 0万人。由于土族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无文字 ,加之其他民族的史料对土族的记载又零散不全 ;另外学术界对土族的研究更多地注重于历史和语言方面 ,而对土族藏传佛教信仰问题的研究成果甚少。本文针对这一现状 ,力求梳理藏传佛教在土族地区的传播简况 ,同时也加深笔者对土族宗教信仰情况的认…  相似文献   

4.
青海土族服饰中色彩语言的民俗符号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青海土族服饰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色彩作为研究对象 ,从民俗符号学和象征主义的理论角度对土族服饰中的色彩语言符号进行解读 ,从而对土族服饰所承担的深层的文化内涵作一探讨。这也是对土族服饰文化从描述性研究到理论探索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5.
关于土族族源争论的几个焦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的族源之争,主要有吐谷浑说与蒙古说。本文就双方争论的土族语言、霍尔归属以及土人、土达与察罕蒙古尔族称来由等几个焦点问题,通过研究进行相应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民间歌谣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以及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审美情趣。它不仅是一种艺术现象,也是一门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的研究对象。民和土族的民间歌谣也一样,它不仅是民和土族人民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更具有社会历史价值。探析土族民间歌谣语言的语言特点,是我们理解和认识这个民族群体必不可少的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漫话土族服饰文/李琪美(土族)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的互助、民和、大通等地,人口19万,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地区、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差异,土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头饰土族妇女早期的头饰称“扭达”,式样有八、九种。用彩布、银、铜、金属长针、...  相似文献   

8.
土族语、古蒙古语对照词表(一)李克郁,李美玲土族是我国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建国前,文人史家对土族的一些情况很少有报道,因之人们对其很陌生。建国后,在五十年代,国家曾一度组织工作队深人到土族地区,对其社会历史及语言进行了调查,但正...  相似文献   

9.
土族婚礼歌伴随着土族悠久历史留存至今,是研究土族历史、宗教风俗和民间艺术的宝贵资料.本文以互助土族传统婚礼歌为主要对象,对其研究状况、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等进行了粗略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土族语出自基础蒙古语,后又发展成为独立语言.其长元音的形成与蒙古语有着共同的性质,只是土族语中还没有完成长元音形成的全过程,很多现象则表现为YFY音组向长元音过渡时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综述了日本学术界对我国甘肃青海一带特有的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和裕固族的研究情况,全文分为作为突厥民族进行的历史研究、作为蒙古语系民族进行的语言研究、作为伊斯兰—穆斯林民族进行的文化研究、作为变迁中的民族进行的社会和文化研究等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土族研究一百年--土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将近百年国内外学者对土族的研究分门别类地梳理并加以评述,对今后土族研究提供一个更加清晰、便利的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3.
明、清以来始有青海土人及土人部落。建国后,定青海土人为土族。关于青海土人部落的族属在汉、藏文史籍中都有明确记载,国内外学者亦有考证。所有记载和考证都说明现今的土族是一个以元代蒙古人和蒙古化沙陀人为主,吸收其它民族之成分形成的新型民族。  相似文献   

14.
从波塔宁考察资料看土族族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淑琴 《民族研究》2006,(4):95-100
土族史是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土族族源问题一直受到民族史和地方史学界的关注,曾提出过各种观点,但至今未形成定论。本文介绍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人波塔宁在民和三川地区的调查,并结合史籍记载和国内研究成果,对土族族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做了补充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川边藏区进行了以改土归流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其中,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语言问题,因此,藏汉双语教育成了改革的重要内容。当时双语教育的主要模式有:师资培养模式和普及教育模式。事实表明,两种模式是川边兴学的关键,对目前藏区的双语教育具有启发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language minority pre-service teachers engaged in the discussion of racism and linguicism through counter-storytelling informed by Critical Race Theory (CRT). Counter-stories can act as a medium through which minority students can unpack the power relations embedded in academic learning. This study also explores ways in which having a language minority teacher educator with a similar background facilitated the discussion of race and native speaker status. Drawing on co-teaching experience with a white teacher educator, I suggest that the teaching of race and language be not only about racialized and linguistic identity of instructors, but pedagogical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through counter-stories that actively foster critical reflection on power imbalance inherent in schools.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伊宁市建城沿革和维、汉、回、哈民族居住史的回顾及对伊宁市的民族居住格局及其变迁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了影响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变迁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来研究伊宁市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a group of Uyghur minority students construct their identities in and through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s as they move from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to study in a prestigious East coastal university in China.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rocesses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enable the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to develop multiple yet powerful identities, that is, a situated elite identity constructed as opposed to other Uyghur members and a positive heritage identity negotiated with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allow them to imagine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memberships for themselves. The favourable identities thus forged are found to facilitate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host community. However, these minority elites are confronted with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learning English compared to their Han counterparts, which hinder their socialisation into the society and upward social mobility. Finally, 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ers, the host institution, and ethnic stud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对他们来说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汉文化适应,这将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民族地方的建设发展、民族团结、校园稳定.因此,应充分分析少数民族学生汉文化适应的现状、过程及模式,提出了加快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