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后期出现的《杨家将》小说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的。小说歌颂男性英雄忠勇报国的同时,特别塑造了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杨宣娘、柴郡主、八娘九妹等一批光彩照人的女性英雄群像,这些女性形象个性鲜明,她们不仅英勇善战,而且体现了进步的女性意识,在古代小说中是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教导我们,应当研究“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中,中国发生了一些什么向着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上层建筑(政治、文化等等)作斗争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而去决定什么东西是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不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应当反对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龚自珍(一七九二——一八四一)是我国近代历史开端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  相似文献   

3.
一塑造“四化”创业者形象,这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文学创作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在建设“四化”的新长征路上,文学需要暴露陈旧的、腐朽的东西,但也需要歌颂进步的、美好的事物.对前者的挞伐,将激励人们顽强战斗,在“四化”建设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后者的歌颂,将为人们指出一条光明之路,树立学习榜样.歌颂什么,暴露什么,直接同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连在一起.有的同志认为,文学的作用就在于干预生活,暴露生活的黑暗面.因而他们主张新时期文学也应以暴露为主,不必强调塑造  相似文献   

4.
一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一项神圣职责。恩格斯早就要求革命文艺“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弟224页)。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毛主席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这里又有一个陈学孟。在中国,这类英雄人物何止成千上万,可惜文学家们还没有去找他们,……”  相似文献   

5.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6.
文艺领域阶级斗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哪个阶级的代表人物占据文艺舞台的中心,标志着由哪个阶级在文艺领域里实行专政。革命样板戏,把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当作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高大、丰满、神采奕奕的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把帝王将相、牛鬼蛇神赶下了舞台。这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的需要。这些英雄典型,既集中地体现了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优秀品质,又具有鲜明的个性,达到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革命样板戏一个重要的经验。认真学习这一宝贵经验,对于继续搞好文艺革命,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的爱国主义作品,不仅在汉民族中有所体现,在周边其他民族中也有所体现,思想内涵是十分丰厚而独特的。它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壤,直面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忠奸斗争的现实,热情歌颂定国安邦、忠义正直的爱国英雄,强调个人对民族、社会和国家的义务和责任,着意于构建和塑造爱国主义的理想。只是由于现实的作用,“华夷之辩”的传统民族优越感被削弱了许多,而民族平等的意识却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8.
对英雄的全新考量与塑造,是新世纪军旅小说创作最显著的特色.这些新的英雄人物,个性张扬,心思细腻,命运多舛,从内在肌理中散发出光风霁月般的人情味与精气神.创作者们通过对英雄独具个性的形象塑造、细腻深邃的心路探询和荒诞悲怆的命运言说,改变了长久以来的传统英雄塑造模式和军旅小说的书写范式,为以后更深广的英雄探寻预设了种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军旅文学对英雄的塑造,让英雄更加完美是作家和评论家共同遵循的法则,这种塑造模式,造成了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越来越脱离其人的品质而呈现出神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群雄争霸中的英雄人物,既宣扬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现,也歌颂了三国英雄的优秀品质;通过表现“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反映了正统观念、仁政观念和谶纬神学;通过分析刘备集团的成败原因,反映了忠的伦理道德观、义的伦理道德观和人和观念。  相似文献   

11.
莫言小说偏好塑造英雄形象,这与明清英雄传奇小说对英雄的塑造有着较深的渊源。莫言小说继承了明清英雄传奇小说正统英雄、喜剧英雄的二元英雄形象塑造特点,又将其中正统英雄为书胆、喜剧英雄为书筋的英雄人物结构置换为喜剧英雄为书胆、正统英雄为书筋的英雄人物结构。这种改造背后有着深刻的根源与重大的文学史意义。从文化层面看,它昭示着喜剧英雄所代表的经由现代解放思潮、西方文化与原始文化、齐文化、高密本地文化锻造出来的人之主体觉醒、个性张扬的自由精神在这个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根基的国度的文化史上终于大获全胜;从生命层面看,它意味着自然生命终于冲破几千年的文化生命桎梏,大获解放,实现了中华文学史上生命价值观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塑造了大批才女形象,通过歌颂女性的智慧表达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主流意识的反叛。然而,赞扬佳人的才华并不意味着男性真正重视女子的文学才能,佳人的"才"只是衡量男性价值的尺度与砝码。佳人慧眼识英雄,全身心倾慕文人士子的风华才情和艺术趣味,赏识他们的独特价值,让他们捡回了在现实中失落的生命价值与风流自赏的自尊。  相似文献   

13.
赋是一种极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体,这一特性使其发展由穷极变化而至丧失自我。20世纪新的文化和文学语境,塑造了新的赋体观念,也影响了赋体创作。有人认为赋是陈腐的帮闲文学,应当遗弃;有人则取其长于歌颂和体物抒情的特性,移植于白话诗歌散文的创作中;也有人试图恢复赋体的文言创作传统。但赋体所面临的文体和语体的尴尬,仍然十分突出,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当欧洲文学还处于英雄史诗和神话时代的时候,取材于现实人生的爱情主题已成为中国文学最常见的主题。《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除热烈讴歌和赞美爱情的美好与欢乐外,还集中反映了两个鲜明的主题,即对于爱情自由的向往追求与对爱情忠贞的赞美歌颂。《诗经》爱情主题是对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从本质上讲,同《诗经》揭露和控诉统治阶级罪恶的重大主题是完全一致的。《诗经》爱情主题的揭示,大都是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东北作家群满族作家不但最早发出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文学怒吼,而且忠实赓续中华文学的优良传承,以丰沛充盈的爱国激情写真抗日英雄;遵循中华民族道德标准,以多姿多彩的手法塑造粗犷豪放的英雄;高擎中华民族精神图腾,以多维多元的方式刻绘性格复杂的英雄,从而塑造了一批在民族危亡时期坚守中华民族道德传统、高扬中国精神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我们和资产阶级文艺家在人物塑造问題上,一直进行着长期的、反复的、激烈的尖锐斗爭。无产阶级要用文艺表现工农兵,歌颂工农兵,努力塑造高大的革命英雄形象,这是无产阶级阶级性在文艺上的集中表现;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文艺家则力图用文艺表现并歌颂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阶级性在文艺上的集中表现。我国解放已经十多年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深入发展的今天,邵荃麟同志竟然到处鼓吹“写中间人物”的主张,并竭力貶低和抹煞塑造革命英雄人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不能不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阶级性的頑固表现。邵荃麟同志特別仇视和反对塑造理想的革命英雄人物,说什么“写萌芽”、“写模范”、  相似文献   

17.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一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蒙古人生性质朴,敬重英雄好汉”的理想品质,但是,这些蒙古想象并不出自金庸对于蒙古文化以及蒙古生活的现实了解。金庸的蒙古想象更多地是出于郭靖的英雄形象塑造之需要。因为需要塑造英雄形象,所以需要有各种陪衬形象来完成这一塑造,于是,有了各种对照人物的出现。同样,因为需要塑造英雄,所以需要有适合英雄品质生长的土壤。金庸选择了蒙古作为英雄生成的土壤,自然也就只能按照英雄的生长条件对于这一土壤的要求来对蒙古进行艺术想象。可见,《射雕英雄传》中的蒙古想象,主要是出于结构的需要,而不是对于现实的临摹。  相似文献   

18.
十七年时期,山东文学呈现了革命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自然融合,表现平民英雄,歌颂平民英雄,形成了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小说创作。齐鲁英雄豪杰有别于其他地域的英雄豪杰,也是山东作家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一个区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唐代歌颂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的诗篇,很丰富也很突出,但不曾为人们所关注。不象描写边塞人民生活和歌颂卫边英雄业迹的边塞诗那样得到重视。边塞诗和边塞诗人在中国汉文学史里有专章专节介绍,无疑议这是应该的。因为任何一个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卫祖国边疆、保卫本族人民利益是正义  相似文献   

20.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曾认为英雄创造历史,崇尚圣贤救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他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高度评价与推崇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及共产党员应该具有英雄的精神品格。毛泽东的英雄观激发了人民群众的英雄气概,塑造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传统。新时代重温毛泽东的英雄观,有利于我们缅怀英雄、维护英雄、争做英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