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题是关于艺术教育与审美素质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主要回答艺术教育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有无影响;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有什么内容的影响;通过何种途径、何种方式实现这种影响等四个问题。这项研究是在高等师范教育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本课题通过五年的实验研究,结论是:艺术教育对高师学生审美素质有很大的影响,高师学生审美素质主要通过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得以形成;艺术教育对高师学生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三个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艺术教育的整体效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在现代艺术、古典艺术和通俗艺术三个层面上同时成为真正艺术审美价值的缺席者。这使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上失去了纯粹审美判断力。这种对真正艺术精神的隔漠正在消解大学生群体的深刻内涵,并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人性素质。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异化与教育的美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是个体人性生成的途径和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现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劳动的替代;劳动的人性意义在人类个体身上直接表现为教育对人性的意义。所谓教育的异化,就是指教育走向对人性的反动;教育在完成人性构成的同时也使人性走向片面性。所谓教育的美化,就是指教育对人性的全面复归;人性全面、自由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最高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艺术育人。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美育是一种特殊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发挥着重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而艺术美育的有效途径,一是在艺术欣赏实践中实施美育,二是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实施美育。艺术美育实践中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艺术教育要与美育真正融合,二是美、审美、美感在美育和艺术教育中应该互为表里,三是艺术美育要依托美的教师、美的教材、美的教学法,四是艺术美育重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美感体验和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5.
范宁宁 《理论界》2010,(8):162-163
群众文化艺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其健康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本文从"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是群众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是全民审美教育的必由之路"三个方面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艺术对既在的绝对张力是马尔库塞审美哲学关注的焦点,它既是艺术自律的内在生命,又担当着对既存现实特别是当下人性进行全面修正的历史责任.艺术正是凭借着对既在的绝对张力颠覆和解构既存的社会形态和异化的人性结构,从而以对人性的改造为中介实现生存方式向更高层次的无穷跃迁.  相似文献   

7.
论素质教育观下艺术教育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视野下普通学校艺术教育应具有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普通艺术素质教育有别于专业艺术教育的特点,这就是:全面性、辅德性、益智性、审美性。从而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美国艺术教育家帕森斯在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将人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对比帕森斯的理论,我国普通本科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尚未完全达到第三阶段。大学艺术教育应从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两个方面,加强大学生审美实践中的个人体验过程,引导大学生掌握与艺术品相关的客观性因素,以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孔宪峰  周秀红 《理论界》2008,(11):159-160
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具有相通性,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预设。若从理论上得以充分证明,就说明我们探寻的公共艺术教育的路径选择必然切实可行、且必将实现应有的德育效应。本文作为课题的重要成果之一,从理论层面上通过挖掘艺术与艺术教育的本体价值,指出艺术教育发挥德育效应的理论建构涵盖着从“审美”到“立美”的转化、“立美”到“立德”的统一、“立德”到“立人”的升华这三个重要环节。这才是公共艺术教育真正实践着美育的德育功能、并最终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10.
艺术教育与审美经验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感觉和审美经验的培养与传递是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通过艺术活动培养起来的审美经验具有客体指向性、感受自由性、情感超脱性、主动发现性和综合完整性等特点,其总体效果是提供一种高度的心理满足和精神愉悦,使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更好发挥,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洞见。艺术教育的目标体现在培养文明感、孕育创造力、传授交流能力和提高整体素质等多个方面。在由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组成的整体艺术活动中,审美个体的审美艺术经验得以全面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康德晚年有个十分重要的思想:人是教育的产物。但其最精要之义,是由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所阐发的,这一理论的主旨是强调培养完美的人性,造就审美的人。这个光辉的思想来之不易,它是审美教育哲学的现代性标志。我们这里企求坚持席勒初衷,仍着重从理论上阐述审美教育问题,以期对处于转型和改革过程中的中国当代教育做一深刻思考。提倡真正的审美教育,首先就必须从理论观念上扫清它的历史尘埃,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承诺的本来面目显现出来。如果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它在“质”的意义上,就必须包含真、善、美三个层面的操作…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论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凌云 《云梦学刊》2007,28(5):123-127
“艺术心”、“艺术”、“艺术教育”是丰子恺论艺术教育的三大层面。培植“艺术心”,要开启“同情心”,护养“童心”;艺术保住“绝缘”的状态能认识和揭示作为宇宙真相的“最高的真理”,艺术的效用在于陶冶情感,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艺术教育之精神在于生活的艺术化、社会的艺术化,走向审美的人生境界。丰子恺论艺术教育,主张拒斥与超越日常沉沦,既肯定个体本真的存在价值,又关注社会诗意的自在状态,对于当前的艺术教育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39-44
后现代教育中存在着理性(科学)和感性(叙事)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应的则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裂甚至对立。艺术教育既包含感性的内容,也包含理性的认知,因此可以跨越两种思维和教育模式。在威廉·多尔提出的"第三空间"中,"情境""情感""精神""生命力"等重要内容都与艺术及艺术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前教育"使得"第三空间"成为可能,为弥合教育二元分裂提供了契机,因此,在后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美育与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它在本质上属于美育。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应该强调美育导向 ,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艺术育人”的特殊规律和方法 ,既要克服把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德育的倾向 ,又要着力把艺术教育从单纯的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引导到促进个体审美发展和艺术修养的方向上来。艺术教育又有其特殊性 ,那就是艺术素质教育和艺术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高师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在高师教育中的必然性,基础教育变革的需求决定了它的重要性,而高校新生艺术素质滞后和中学艺术师资紧缺带来了公共艺术教育的迫切性和现实性,而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必须以课程化建设为突破口,其理论目标应该是课程设计的科学化,教学训练的规范化和教育特色师范化。  相似文献   

16.
席勒的宗教观点立足于西方神人关系的传统,继承了近代康德的观点,但又把康德的道德象征的神变成了审美的神。在席勒那里,上帝只有作为审美假象的自由游戏的形象出现时才是自由和审美的神,才是值得赞美的。而“与现实和真理相混淆”的上帝则是席勒极力批判的。从人性的自由出发,席勒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是通过艺术把分裂的人性恢复到其本性的自由和完整。但在席勒看来,真正的自由的人还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是审美教育的第二步,它通过崇高来完成,人性崇高的极限就是神性和上帝。所以,在自由的发展道路上,人从“完整的人”向“全能的神”不断地迈进,《强盗》中的卡尔·穆尔正是这样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审美主义是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审美形式既是艺术得以挺立的内在生命,又担当着对既存现实特别是当下人性进行全面修正的历史责任.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凭借审美形式的异在效应颠覆和解构既在的社会形态和异化的人性结构,从而动态地实现着世界景观和生存方式向更高层次的无穷跃迁.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5,(1):93-99
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审美与功利目的相伴而生,美依附在宗教、政治和实用器物的边缘而存在,审美以实用性和功用性为目的。超越实用功利目的,获得独立自足的发展空间是审美和艺术努力的方向和最高境界。但是当审美和艺术完全摆脱宗教、政治和实用器物的附庸地位时,往往走向空洞和淫俗。因此,依附于政治、宗教和实用器物而产生和发展,又要努力超越这些外在因素的束缚,在纯审美与实用性两个端点之间做钟摆式的运动,这才是审美和艺术正常健康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云梦学刊》2009,30(6):84-84
《道家与文艺审美思想生成研究》(易小斌著)于2009年3月由岳麓书社出版。该书认为:道家思想最初并非为文艺审美而为,但是,道家对“道”的描述,显示出高度的诗性智慧,富有深刻的文艺审美意味。道的境界,实际上就是审美境界,道与文艺审美所呈现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通的。“道”因此成为中国文艺审美的重要本体。中国文艺审美不在于有为、形式和作用于感官的外在形象,而在于道落实于艺术后成就的玄、妙、远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教育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塑造他们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艺术教育实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