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稼轩是我国南宋时的伟大词人,从他现存的620多首词来看,无论其思想或艺术都明显地受着庄子的影响。过去研究稼轩词的学者往往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因此,认真探讨一下这个课题,对研究稼轩词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东新会梁氏在现代词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在粱启超的影响下,这一家族从追随常州派,宗法梦窗,转而推崇稼轩,提出以“情感”、“意境”为本的词学思想,不但积极推进中国词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而且为现代词学贡献了一批有影响的词学论著.  相似文献   

3.
世传辛弃疾寿韩(?)胄的两首词《清平乐》(新来塞北)与《西江月》(堂上谋臣),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已指出非稼轩所作.因为他没有举出充分证据,所以未受到后来学者的重视.现在为稼轩词编集者仍都收录了这两首词.其实,细察词的内容、风格,证之以稼轩事历、史料,是完全可以肯定非稼轩所作的.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的涉及到庄子思想的稼轩词中,处于青、中、老年时期的三首词各自体现了辛弃疾在不同阶段对庄子的解读的不同倾向性.从昂扬奋发的"鹏之志"到隐忍难耐的"蜗角之愤"直至平静淡漠的"牛马之安",不独是辛弃疾,历史上众多的文人们对庄子思想的受容,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有明一代,《草堂诗余》盛行,但仍有许多词人热衷于追步辛稼轩。与宋、元比较,《全明词》对稼轩词的接受面更宽,接受度更强。事实证明,在推动稼轩词经典化过程中,明人并未缺席,且为清初稼轩词风的流行作了铺垫。究其原因有三:词学理论的转向、豪放词风的延续和时代因素的影响。从明词与稼轩词关系入手,可为进一步深化对明词的认识、重新估价明词的历史价值找到一个新的观测角度。  相似文献   

6.
在苏轼的三百多首词作中,有近十分之一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归去”意向,即“归去”词,按照“归去”的不同方向,可将它们划分为归隐词、归仙词和归朝词。归隐词,顾名思义,是苏轼带有解甲归田意图的作品,表现出对官场的厌恶与逃避;归仙词是他丢下心灵包袱、追求并享受自由的作品;而归朝词则集中体现了苏轼的儒家入世思想,是其执着于世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关于稼轩词风,前人有“豪迈”、“豪放”、“豪壮”、“豪雅”、“慷慨纵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悲壮苍凉”(刘师培《论文偶记》)等各种说法.任何理论概括都是以牺牲大量的作品为前提的.仅从“豪”的一面来认识稼轩词风,显然是不全面的,南宋人就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刘克庄《辛稼轩集序》云:“公所作大声镗塔,小声铿(钅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其后多有从豪、婉两方面来评稼轩词者,蔡嵩云《柯亭词说》云:“稼轩词,豪放  相似文献   

8.
辛稼轩的咏物词,过去很少有人论及,似乎稼轩不善咏物。其实不然。辛稼轩不仅写了大量雄浑奔放的爱国词,“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同时还写了不少“赋梅”、“赋自牡丹”、“赋木樨”、“赋水仙”和“赋杜鹃花”之类的咏物词。这类词至少有五六十首,约占稼轩词的十分之一,在宋代咏物词的发展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清邹祗谟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大致看来,稼轩咏物词是形神兼备,重在取神的。比如赋牡丹,他说:“对花何似?似吴宫  相似文献   

9.
稼轩寿词和辛词的其他作品一样,在思想内容上都有关“反抗异族,收复西北神州”这一时代主题,与一般封建土大夫“合家祝寿、满院春歌”的寿词内容大不相同。这是由稼轩所处的时代和稼轩自己的思想决定的。认识了稼轩寿词在内容上不同于一般封建士大夫的特点,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四库全书提要》所说稼轩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的特点,及其“迄今不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明人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徐茶酒乘闹劫新人,郑蕊珠鸣冤完旧案>人话引词<贺新郎·瑞气笼清晓>(以下简称<贺新郎>)一阕,并说这首词是辛弃疾"为人家新婚吉席而作",考唐圭璋<全宋词>曾收录是词,但加按语指出此词不似辛弃疾所作,然作为一代之词学文献,还是保留于此.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系迄今研究稼轩词最好的版本,但不曾收录是词,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