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完善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宪法解释是我国宪法运行机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原则和制度体系。本文对宪法解释的作用、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宪法是调整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关系的一部部门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原则性、概括性、抽象性的特点,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对宪法进行相应的解释来保障宪法的实施,保障其他的部门法不与之相悖,保障我国整个法律体系的一致性及权威性,故而我国《宪法》67条明文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加以研究分析,进而促进我国法治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从宪法解释本义与分权制衡理论出发,对我国宪法解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3.
学界提出合宪性解释是实现宪法司法适用的一条新路,但因合宪性解释与宪法司法适用的概念不清而产生了巨大的争论。合宪性解释存在违宪审查与普通诉讼两个层次的概念,前者与违宪审查没有本质差异,后者是指对法律解释的方案做出合宪性选择。宪法司法适用存在解决机构争议、联邦争议和宪法诉愿等宪法问题、处理法律的效力问题和解决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模糊、冲突以及解释选择问题等三重空间。违宪审查意义上的合宪性解释难以打开司法适用的局面,但普通诉讼层面上的合宪性解释则具备司法适用性,其宪法解释的性质也揭示了我国宪法司法适用的前途所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宪法解释含义的探讨及对宪法解释意义的积极论述,揭示宪法解释对于我国宪法实施的重要作用。但我国的宪法实施的现状始终不尽如人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广辉 《南都学坛》2022,42(1):62-69
在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样享有宪法监督权,但宪法仅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而对全国人大并没有明确规定.依照"法无授权即无权"的公权力原则,应该认为全国人大不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问题在于,全国人大在行使宪法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一定的宪法条款作出说明,以此作为判定争议的法律或行为是否构成违宪的依据,实质上是在进行宪法解释.为化解这一矛盾,有必要结合我国的宪法体制,从理论上将宪法解释区分为作为宪法解释制度的宪法解释与作为宪法监督方式的宪法解释两个方面,并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宪法规定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解释机构以外的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宪法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规定解释的案例 ,尽管为非宪法规定的法律解释 ,但仍构成活的解释案例。经验地描述这些解释案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 ,分析它们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中的实际地位与作用 ,有助于理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过程 ,也有助于理解中国宪法、法律解释制度的实际情况。这些“活的宪法解释”案例的方法、程序、效力 ,在规范的宪法解释、法律解释制度最终确立之前 ,将继续存在。研究这些不为人们了解的“活的宪法解释” ,是研究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实施与法律解释制度实际情况的重要部分 ,有助于全面的、正确地理解中国法律实施的实际状况和法律解释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我国立法解释制度由宪法解释制度、港澳基本法解释制度与普通法律解释制度等构成。我国的立法解释制度与宪法中所蕴涵的“人民主权”、“民主集中”、“权力监督”等宪法原则和精神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因此。在现行宪法的框架内,立法解释制度之发展与完善必须尊重上述制度原则,否则就会违背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产生制度体系内的不协调和不一致,最终使制度在整体上丧失其应有的效力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中一个重要的手段。虽然学者们对宪法解释也做了很多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对宪法解释的实体内容上的探讨,对宪法解释的程序问题则涉及较少。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宪法解释的作用,使我国的宪法解释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都得到完善,针对我国宪法解释程序中存在的提案主体问题、表决程序问题以及宪法解释案的形式和公布问题做了进一步探究,并提出增加社会组织为提案主体,确立绝对多数的表决原则及明确宪法解释案的形式等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自"齐玉苓案"以来,学界掀起一股探讨中国宪法司法化的热潮。有学者否认中国宪法司法化,但是宪法司法化存在三种形式——违宪审查制度、宪法的直接援用以及宪法的间接性援引,我国现行宪法的权力架构和规范逻辑并不排斥宪法的间接性援引作为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实现形式。此外,司法实践中存在着法官运用合宪性解释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而进行合宪性解释的过程一般都伴随着宪法的间接性援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宪法 8次修改的现状 ,分析了我国宪法频繁修改的原因。从加强宪法的技术性和规范性、全面启动宪法解释方面探讨了保持宪法稳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家法与民间法互动之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矛盾和冲突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是无法避免的现象,系统阐释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现状,进而为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寻找合宜的调适路径,对整个中国的法治建设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宪政是追求民主、保护人权的政府的治国方式,它要求执政者要处理好立宪和行宪两个环节,因为立宪是宪政的基础,而行宪是宪政的关键。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宪政历程,我国政府很好地把握了这两个环节,从而在政府主导推动和公民社会渐进形成并推动宪政发展的历程中,使我国社会不断向着更加民主、文明的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宪法理念的先进与否对我国宪法的创制和实施以及民主宪政建设的进程至关重要。党的宪法理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相伴而生,并因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其每次更新都折射出党在不同的时期对宪法本质及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4.
完善宪法监督机构是我国宪政建设的现实要求。考察世界各国宪法法院建立的历史概况 ,然后从理论上归结这种专门监督机构建立的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 ,我们就会发现在我国建立宪法法院具有强烈的紧迫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宪法法院的建构模式应充分考虑监督保障体系、机构设置、职权等要素。  相似文献   

15.
联省自治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追求联邦主义的宪政统一运动,其实质是最终实现中国由帝国而宪政的民主转型。但是与美国等典型联邦制国家相比,联邦论在中国形成了语境错置和语义倒置,地方自治的阙失和民主意识的匮乏,联省自治运动与中国政制传统形成强烈的抵牾,宪政制度的创新并未带来宪政建构进步,反而形成转型困境。联邦制的分权功能难抵大一统的集权功能,难以完成中国的政治整合。联邦制最后成为被放弃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6.
论欧洲违宪审查模式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违宪审查制的逻辑起点是西方的人权观和三权分立理论,其建立制度的理论和模式选择 的过程极具启示性。德国模式和法国模式对中国建立违宪审查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 是法国的宪法委员会模式,在中国更具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权作为基本权利,不仅具有主观权属性,也具有客观法属性,这为社会权可诉性的"司法与准司法"路径提供了宪法依据。宪法诉讼是社会权在宪法层面可诉性的本源路径,我国宪法诉讼应采用"最低限度主义",通过运用宪法明示性条款直接保护社会权、通过审判发现宪法中的默示性社会权等方式缓慢稳妥地促进社会权的司法保护。宪法解释是中国语境下社会权可诉性的路径,我国宪法解释宜采用"原旨主义"解释方式。在宪法层面,通过对宪法条文涵义与国家政策的宪法解释来保护社会权;在民法层面,通过对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的解释来保护社会权;在行政诉讼法层面,通过肯定性行政救济手段与扩大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来保护社会权。  相似文献   

18.
古代宪法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研究领域,然而古代宪法又是一个现代宪法的宝藏发源地。古代宪法概念变迁过程大致可从两个角度来看:首先,从纵向上,其经历了历史渐进的变化;其次,从横向上,还存在一个无法忽视的东西方比较,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应是中西比较。基于时代的不同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古代东西方宪法概念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意义。本文正是从这种纵横两方面的比较,追根溯源,来寻找东西方古代宪法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差异,从而为解读现代宪法的正式含义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宪法学理论,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地位、内容、制定、修改、解释及其监督等方面的宪制性特征,从而揭示《基本法》的宪制模式是国家统一和保持香港繁荣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宪法惯例是宪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立宪制国家它是宪政运行中对宪法的重要创造性补充。起源于政治惯例的宪法惯例的构成必须具备三方面的重要特征。在中国法治化拓进的今天 ,深入探讨宪法惯例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