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意境在我国古代诗词艺术中占着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古代诗词艺术的灵魂.注重“意”与“境”的开创,追求“意”与“境”的结合,渗透、融合在古诗词家的审美意识与艺术实践中.对意境基本内涵的认识,许多诗词家、评家从创作与鉴赏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过认真的探讨和阐发,在近当代文艺论著中更不乏精微的议论.但观其所述,大多局限于历史性旧说,理解上也一直难以统一.笔者认为,意境的产生,从认识思维高度看,乃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是艺术家和欣赏者基于艺术实践探索和把握客观事物与艺术特质关系并作出评判的审美活动及其认识结果.意境的基本内涵,从宏观上讲,是主客观的统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从微观上.有许多复杂的内涵要素;从  相似文献   

2.
山水诗是王维诗中的精华,其意境呈现出的是空灵寂静的特点,而这是由于他受佛教禅宗色空观影响的结果。作者从王维山水诗空灵寂静意境的体现、表达方式两方面作一些探析,以助于加深对王维山水诗的理解,更好地把握王维山水诗的特点,真正实现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无题诗意境所呈现的玄妙之美,主要表现为朦胧含蓄、深婉精丽,虚实相生、曲折幽深,感伤玄妙,韵味无穷等三个方面的特征。其诗境能够呈现玄妙之美,正是由于它在实(显)与虚(隐)的矛盾方面实现了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文人画是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以文人特有的精神情趣体现着中国画的美学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文人画的美学意境是在儒、道、玄、禅多重思想合流的共同作用下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物我相融、清静空远、荒寒洒落、重"神"用"韵"的美学特征.这些对于当代绘画的发展和境界提升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6.
从文化内涵上分析 ,中国艺术和美学中实际上有两种“意境”范畴 ,一是以儒家诗学兴会感物说为基础的“情景相生”的意境 ,一是以庄玄禅宗淡泊虚静不离不染为基础的“物我相冥”的意境。前者表现为浓厚的情绪氛围 ,后者则表现为情冥意融、宁静悠远。故一以“意兴”为本体 ,一以“澄明”为本体 ;一形成情感触物而起、兴发无尽的艺术功能结构 ,一形成动静合一、安恬中见生机的艺术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7.
一唐末文人淡漠政治、逃避现实的人生态度,在直接造成诗歌创作由冷寂情思与淡泊境界走向浅俗平庸的同时,由于远离现实政治之纷扰,实际上又为诗人得以集中精力于艺术的涵味品鉴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之六诗云“浮世荣枯总不知,且化花阵被风欺。依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正是对这种人生感受、心理动态乃至价值取向的极为简洁、明晰而生动的概括。在具体创作实践中,唐末文人亦往往能于平淡淡俗的体格中营造出一种可资品昧的空间.宋人评薛能诗“天分有限,不逮诸公远矣,至合人意处,正如刍,时…  相似文献   

8.
意境研究是学界的一个老话题 ,在老话题上作出新文章 ,确实是很难的。 10多年来 ,学界关于意境研究已发表了成百上千篇论文和出版了多部专著 ,那么在这个课题内还有多少能说、可说的话呢 ?因此 ,要研究意境真成了难上加难。扬州大学文学院古风教授不避艰难 ,慨然以继往开新自任 ,积 7年之功 ,成就了《意境探微》(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 0 0 1年版 )这部学术含量厚重大气的力作。我作为一名意境研究者 ,读了该书之后 ,感受最深的是古风教授在意境这个老话题上作出了让同行心服的新文章。具体说 ,这个“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是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静 《江汉论坛》2007,(11):81-84
王阳明的良知是一具有道德知觉的存在(价值)本体和境界本体.受宗密和会顿渐并崇尚先顿后渐工夫观的影响,王阳明兼容顿渐,故而他在天泉桥上肯定钱德洪的渐修渐悟,也认可王畿的顿悟顿修,但他最心仪的是先悟后修,以为良知本体之理可顿悟,达致或保任良知之境需渐修.王阳明认为重工夫的钱德洪只懂良知是一存在(价值)本体,不解良知的无滞境界;而已悟本体的王畿则欠缺悟后的工夫.他冀望二高足相资为用,圆融本体和工夫.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东晋的重玄学 ,至唐代而趋于鼎盛。基于重玄学破对待、求自由的意趣 ,唐代道教重玄学的总体走势是在重玄双遣理路下解构“道”本体 ,继而经过对新的本体的几番探求后建立起“心”本体。解构“道”体 ,以初唐的成玄英为代表 ,他对重玄学的内涵有最深刻的界说 ,适用重玄精神也最为痛快淋漓。解构道体是重玄精神贯彻的必然结果 ,但本体的解构在道教修为实践上也有其危险 ,于是盛唐的王玄览等开始集中探求新的道体 ,以求为道徒们重新树立起修为之本。然而新道体的建构终未能在理论上获得成功 ,取而代之的是对“心”本体的建构。重建“心”本体的思想 ,主要体现在晚唐重玄学著作《大道论》和《三论元旨》中。从道本体的解构 ,到心本体的重建 ,是唐代道教重玄学发展的主线 ,这一理论演化过程 ,极大地提高了道教的整体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以何种尺度对艺术进行分类,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都不会与建筑艺术归属为一类.因为,两者塑造艺术形象所使用的物质手段、两种艺术形象的时空特点、两类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然而,当人们用"雄浑博大"来盛赞故宫之美,用"低吟小唱"来渲染山上寨竹楼的情趣,用"静穆孤寂"来捕捉埃及金字塔的意蕴,用"冰清玉洁"与"绵绵情丝"来抒写印度泰姬陵所透露的情感时,这些诗意浓郁的字眼似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 ,审美本体与哲学本体、艺术本体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哲学本体解决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审美本体要回答的是审美是什么的问题 ,就审美的极致来说 ,它是境界。艺术本体回答的是艺术是什么的问题 ,艺术的本体是艺象。艺术虽然是审美的典范形式 ,但艺术不只是审美的 ,它还具有别的功能与要素 ,因此不能将审美本体等同于艺术本体。  相似文献   

13.
意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是中国艺术意境论的灵魂基础。中国原始艺术触景生情心造意象对象化的精神积淀在中国书法诗歌艺术中。意境表现为“天人合一”。意境原则下之创作,表现为艺术家心灵的体悟与想象,创造一虚灵的境界和新的艺术生命,它是艺术家生命和精神的延伸。意境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意境     
(一)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由此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和情调。从主观上讲,所谓“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主观感受,但它不仅仅是一己之“情”(指感情),而且又是社会之情。从客观上讲,所谓“境”,即所描写的事物,属于客观对象,“境”不仅仅是单纯之物,同时又是自然之形融合于“情”并与“神”相统一的典型化之“形”。这种由感情而理性,由个别而普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本体的追问过程中,"追问"的恰当性,"本体追问"的恰当性,以及"追问者"的恰当性,都是要考虑的.但无论是怎样的追问和观察,追问者都象是洞穴里的囚徒,关于洞穴的追问也在洞穴里,人类之思及其所思之义都只有有限意义.真正的认识或本体认识不是"认识",不是对象化和追问所得,而是身心即在其中驾驭着的生存,不是欣赏的对象而是进入式的生活.在此我们看到了人类之"思"和"义"的自我本质,看到"觉性"和"良知"的对象性,从而来到真正的"无我"纯洁之地,看到日常本体的"自是"状态.  相似文献   

16.
王艺涵 《南方论刊》2020,(10):94-96
"意境"无论是在我国古典文论中还是在现代文论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古典文论中,意境是独创的一个概念,是中国文学和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具有情景契合、虚实相生、韵味无穷这三大特征;在现代文论中,现代意境理论的主体思想虽然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但是吸收了西方现代美学的思想与方法后,现代意境理论更有条理,更具体系化。澄清现代意境理论的思想来源固然重要,更加重要的是让意境理论来解决当代美学中的问题,激发古老的意境概念在当代美学理论和艺术批评中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人类具有反思能力之后就在追寻生存事实背后是否有某种状态是"本体".从"我"本体到"上帝"本体以及一切独断的、本质主义的本体,都是人类生存的情感追求和理性希冀.各种各样的"本体论"都在相互比照中否定了自身的本体性,所以没有普遍可接受的"本体".因此哲学的"本体"定义困难,"终极本体"的追思在一步步澄清中来到生活本身.真正的"本体"不是事物,不是可指认之物,而是日常世界的单纯和坦露着的"是".所谓的"终极"只是借生存的在场之物寄托不能出场的"是",引领我们看到它的无形大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佛学非本体的本体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佛学的本体观念与世界上大多数哲学都不相同 ,它是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论。它以缘生为理论基础 ,否定外在的本体 ,并以性空为实相 ,顺化而为实相非相的本体论。建立在缘生基础上的因果论 ,多因多果以及因果无限延续 ,不仅凸现了非本体的倾向 ,而且置因果必然性于条件偶然性的架构之中。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之辩 ,进一步说明非本体论超二元对立的思维基础。言不可言之趣 ,说不可说之理 ,则是佛家非本体的本体诠释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本体     
一哲学上所说的本体是从现实生活中的本体升华抽象概括出来的,所以要想得到哲学本体之要义必须先从生活入手。那么日常生活中所指本体的含义是什么呢?一般说来它有以下的含义:第一,根本、来源之意。如草根、树根、水源、墙根、地基、本钱、版本、本心、原意、本来、原本、本子、根据,等等。这里所举的本体之例均指根源、基础之意。第二,主要部分、核心成份。如草本植物的草茎,木本植物的树干,军队中的本部,学校党政机关所在地的校本部,河流中的主流,铁路中的主干线,航空中的主航线,城市街道中的主要马路,乡村中的中心乡村,干部中的基本骨干,…  相似文献   

20.
宋秋敏 《新疆社会科学》2013,(2):106-110,152
无论就其内在特质还是外部功用而言,唐宋诗词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代流行歌曲有着密切的关联.当代流行歌曲意境在继承唐宋诗词之诗情雅韵的基础上,实现了传统与现实的对接.而在传承与借鉴古典诗词的同时,当代流行歌曲意境又有着因时制宜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