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几十年国际政治格局基本上是两极格局。近年来国际政治格局的样式与规模有所变化,其趋势是国际舞台越来越大,权力中心——极越来越多,日益呈现出多力量、多层次的多极化组合。国际政治力量的集结也出现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倾向。影响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因素很多。本文认为,导致当代国际政治格局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对其发展趋势,本文持乐观态度,但又非盲目乐观。尤其对南北关系的前景不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转换时期。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关于当今世界格局的看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世界格局的和平转换、现今世界格局呈现多重特征以及人们对世界格局的主观期望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说,当今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但多极化是发展趋势与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3.
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以后,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格局彻底崩溃了,新的国际格局和秩序尚在形成之中,在世界格局发生转换的过渡时期,各国都提出了自己构筑新的国际秩序的主张。应当如何看待围绕国际新秩序而展开的斗争?应该建立一个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顺利发展,成为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推动着国际旧秩序向国际新秩序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当代亚太秩序从力量、利益与机制上都处于安全结构与经济合作结构不匹配的困境中.其重要原因:国际格局变化的影响;政治安全结构和经济合作各自在去冷战化方面具有非对称性,且两者彼此影响,表现出非应然性与畸形化,域内争端多极化及相关诉求方的零和博弈,域外行为体的非正常介入.这些使当代亚太秩序出现“机制”层面上的政治安全无常与经济合作冷热不定两种趋势并存.亚太局势与中美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是决定当今世界格局的两个最核心因素。“一超多强”仅仅是力量对比的现状,而不是世界格局的准确描述。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才是决定世界格局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当今世界格局的准确概括应当是“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应当说在这种格局下,每个“边”的国际战略都会影响国际秩序的构建。但真正能对国际秩序构建产生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少数的大国。当今世界,美国无疑是对构建国际秩序影响最大的国家。为了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中国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对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影响。文章阐述了新科技革命导致各国实力的不平衡,引起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地位和角色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演变;新科技革命加快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周期;并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转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史表明,每次国际格局变动都会引发重建国际秩序的斗争。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正是两极格局瓦解,国际新格局形成中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旧秩序既不合理,又不公正,并给世界人民造成许多严重后果,因此否定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在世界新旧格局转换时期,各国根据其国家实力地位和战略利益需要,纷纷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主宰世界,建立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秩序,故其斗争的实质,是第三世界国家在新形势下进行的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斗争。故具有非常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战略构想。他认为未来的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为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0.
社会实践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使信息流动前所未有地重要。在三次互联网发展浪潮中,信息生产的流量化以及流量的符号价值化逐渐成为塑造网络社会空间运行秩序的重要机制。流量平台化是Web 2.0时代信息流量的生产逻辑,其本质是数据资本化和价值化,通过“流量变现”实现虚实转换,影响人们线下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地位结构和权力关系格局;流量社会化是元宇宙时代信息流量的主导范式,在新的数据确权技术和交易中介基础上,形成“一超多强”的流量生态格局,流量将在元宇宙不同场景下被深深植入社会时空运行的秩序法则之中,改变个体的自我认知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如何应对人类社会数智化进程中流量平台化与社会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学术和政策研究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国际政治的新变化与联合国未来的关系。文章提出,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到多极的转变,全球化趋势,政治的经济化,东西力量对比的西方化和国际政治主体的多元化,是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特征。联合国结构的调整和对全球问题的关注,经济与政治的并重,地区集团的影响,决议的西方化,是国际政治新变化所决定的联合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全球秩序的演变是基于恪守传统体系和新事物、新现象、新力量不断涌现这样两条轨道不断发展的。美国学者林恩.米勒的著作《全球秩序:国际政治的价值观和权力》写于国际形势剧烈变化的20世纪90年代之初,它是一部集总结传统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和对影响未来国际政治的一些重要因素的预测于一体的优秀作品。本文就其中一些比较独到的观点进行评介,例如,对于核武器的看法、对于多极还是单极格局的理性判断以及对"人权外交"和"环境外交"等趋势的判断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国际关系战略格局的视角,进行了中日战后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战败国日本何以在战后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而战胜国中国何以经过了近30年经济建设却仍然贫穷落后。结论是:国际环境是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国际关系的战略格局是最主要的国际环境;战后国际关系的战略格局,使日本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但却付出了政治上矮子的代价,使中国进一步巩固了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但却付出了经济上仍然贫穷落后的代价;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战略格局的变化,经济大国的日本正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而政治大国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正在向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迈进。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律秩序由相互关联的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国际法律秩序的演进根据其主要的特征可分为军事征服期、政治冲突与协调期、经济协调期和社会文化协调期等四个时期,其演进源自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可对国际法律秩序的发展做出若干预期。  相似文献   

15.
秩序(order)指“促进某些特定目标或价值的社会生活安排。”国际秩序(international order)是指在“维护国家社会(society of states)或国际社会(international society)基本或主要目标的活动模式(pattern)。”这个目标包括维持国际体系和国家社会本身的生存、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完整。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秩序权力结构正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崛起是催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亚太地区政治秩序总体上呈稳定发展趋势,但依然存在可能引发军事冲突的不定因素,如朝核问题、台湾问题、恐怖主义袭击活动等。中国崛起不可避免地冲击美国霸权主导下的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秩序,未来中美能否共同构建抑制地区冲突的有效机制决定亚太安全的可持续性。中关亚太战略可能会出现从维持现状到谈判对话、大国共治、再到权力转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建国以来中共历代领导集体,及时把握时代发展、国际社会演变的脉搏和契机,并依据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和政治格局,对我国国际战略不断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在国际政治格局、时代主题、国际政治行为准则及国际新秩序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政治理论。中国获得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应归功于这些领导集体。学习和掌握中共历代领导集体的国际政治理论,对研究和预测当代国际政治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重要战略主张。它包括国际经济济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两者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各国应当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建立稳定和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8.
国际体系包含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社会要素,国际法作为国际体系的规则载体,既是体系社会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建构体系价值的制度性平台.良好的国际法律秩序(以力量相对平衡的国际体系为前提)应是建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权力与道德规范的合拍,而不是单纯法律规则对权力政治的“委身”.受当今国际社会“无政府”现状与实力政治的制约,国际体系的构成与国际法的运行还普遍存在“重秩序、少正义”的价值缺失,但当今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渐趋均衡化、网络化、人本化的发展也为国际体系的道德与法理重建提供了要求和可能.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文明指的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文明进化状态;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社会文明形成于政治国家的历史土壤,是对政治国家的抽离与解构;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分析,社会文明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涵化,是对政治国家的重组与再造;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政治学语境中社会文明的实践本质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崛起无疑是21世纪国际舞台上的一幕大戏。中国非凡的经济增长和活跃的外交活动已经改变了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并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10年中国的实力和影响仍将继续增加。这幕大戏究竟将如何继续,仍未有定论。中国将会推翻现存的国际秩序还是成为国际秩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