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士林从思想史语境中发掘文明精神结构--真善美--的工作目标具有先验批判品格,富于理论建树意义.然而历史语境的经验性使其夹带某种与先验批判的纯粹逻辑普遍性要求的不一致性,成为一种不纯粹的先验批判.其消极影响是,这种先验批判的论断有效性缺乏必然保证.因此,应该努力寻找能够完成关于真善美的纯粹先验批判任务的逻辑语境,在这种纯粹先验批判中检验那种历史语境下展开的先验批判的真理性,即在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之间的切合中充分肯定和巩固这种先验批判.为此,笔者将真善美问题依其与存在的直接相关性而向普遍存在形式还原,并从意识存在中寻求超越主客对立的更高抽象水平的普遍存在形式,进而把真善美逻辑地确定为普遍存在形式的不同构成内容分别向特殊存在作评价使用的结果,由此,真善美被具体地统一于普遍存在形式上,并通过意识对存在形式的追求这一中介而成为精神活动的带有动力属性的普遍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
在近年来国内关于审美认识的研究中,由否定“主客对立”进而取消“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突出倾向和强势话语。其实,“主客二分”在人类认识活动包括审美认识中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传统的“主客二分”并不一定等于“主客对立”,也可能包含“主客交流”,以“主客对立”为由否定“主客二分”未必符合事实。现代哲学美学生成论肯定“主客交流”,未必取消“主客二分”。“主客二分”对应的是本质论、唯物论、客观美、共同美,“主客交流”对应的是生成论、唯心论、主观美、差异美。在人类文明探寻真理的认识活动和把握美本体的审美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与客观对象的分别无法取消,也不应取消。只有破除非此即彼、唯我独尊的绝对化思维方法,坚持亦此亦彼、多元共存的辩证法,将“主客交流”与“主客二分”、“生成论”与“本质论”加以互补,将“美怎样呈现”与“美是什么”结合起来研究,才能给中国美学带来真正的生机。  相似文献   

3.
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是管理的两大范式,二者都是主客二元思维的产物,具有内在的局限性;但二者作为对立的两极,具有互补性,二者的整合发展必然产生一种新的管理范式——对话管理范式。对话管理以科学管理为基础机制,以人本管理的精神为价值导向,形成一套新的内在机制和完整范式,是对二者的内化与超越;它超越主客二元模式,是一种主体间性管理,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今天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献中的“气”主要有三种涵义 :气态物质之气 ,生化之本之气 ,符号—关系模型之气。生化之本之气是以主客相融的方式 ,通过心灵“体验”对世界的发现。因此 ,用以主客对立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科学方法 ,不能证明“气”的真实性或虚假性。最有力的办法 ,是认真按照主客相融的方式 ,亲自去做一下 ,看到底有没有“气”的存在 ,这是问题的关键。气是无形虚体 ,其作用必定采取无为的形式。无为不是不作为 ,而是不在对立的关系中作为 ,故不可得见。气的作用也就是时间的作用 ,而时间也体现着气。  相似文献   

5.
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考察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的关系,则“传者本位”和“受众本位”的理论体现的都是主客体二元对立的传播关系,而理想的传播关系应是传者和受众的互为主体和良性互动。然而,现实中的传播关系根源于主客体在现实中的社会关系,因此,现实的传播关系不可避免地以主客对立的传播关系为主导,主体间性只能在主客对立的过程中实现,即在主一客一主的框架中追求完美主体间性的传播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生问题是庄子关注的焦点.庄子认为人生的痛苦源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恶劣,而生存状态恶劣形成的原因又在于主客二分与主客对立.为此,庄子学说集中探讨消除主客对立的方法与道路,这就是安命--顺物--遊心--逍遥.  相似文献   

7.
逻各斯和努斯的提出构成了理性精神的最初形态,逻各斯代表了客体性原则,而努斯蕴含了主体性原则。逻各斯和努斯的对立统一恰恰体现了古代希腊哲学中的二元论即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两者从对立达到和解,又在和解中包含了分裂。本文试图展现主客对立的二元论思维方式在古希腊哲学中的图景,以便对主客二分的理性思维方式有了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8.
科学认识具有猜测性。承认这种猜测性的存在不但不必然给科学的威望和发展引来危害,反而可能因科学观上独断主义的破产而鼓舞更多的人为科学的进步做出贡献。本文在总结科学史、心理学及科学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肯定了猜测在科学认识中的存在及其地位与作用;指出并论述了科学认识猜测性存在的两个基本形式:以对有限事物的认识,指谓判断着无限事物的内容;以对建构对象的认识,指谓判断着非建构对象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近代人类主体性的张扬以及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本文结合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以及相关主体性理论,探讨自然的主体性意蕴,完善人类的主体性,消除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关系,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从抽象的人出发,把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主客分离的西方思维模式,由此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这种分析有一定的意义,但不完全。论文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出发,对环境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拥有资源的人与自然的对立,拥有资源的人与全人类利益的对立。在此基础上,对环境问题做了深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论真善美的当代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真善美的研究是现代哲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哲学对人的终极价值关怀和现世价值实现相通观的体现。以探讨真善美的当代追求为主题,探析当代中国真善美追求复苏的时代背景,探究当代中国真善美追求的时代特点和困惑挑战,是探索当代中国真善美追求得以现世实现和长足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论意志自由     
意志自由是观念领域内进行的建构理想客体的活动 ,是主体与客体在观念形态里真、善、美达到统一的过程。意志自由意味着自我决定 ,主体意志自由的本质具体表现为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约翰·济慈和先秦道家都在真、善、美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济慈把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当成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指归,在美的根基上探讨真,又在美的追求中感受善;道家审美观将"真"置于第一位,"美"和"善"均次之.在对"真"的理解中,济慈将存在于主观世界的想象扩展到"真"的范畴中.道家的"真"与济慈的"真"内涵也不完全相同,道家之"真"倾向于本然的存在状态,无关乎主观想象之"真"的问题.从文化渊源上看,济慈对真、善、美的阐释源于古希腊文化的大背景,道家思想中真、善、美三个审美范畴的内涵则建立在"无"这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哲学基本问题方面的通行观点 ,提出了以下观点 :哲学基本问题和世界本原问题是有区别的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是世界本源问题 ;在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中 ,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前提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感性形象为中介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真、善、美的问题 ,因为思维方面包括形象思维 ,存在方面包括主体自身的存在 ;每个个体都生活在“多重世界”中 ,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多重世界”的基本关系 ;不可知论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否定回答 ,而是不回答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将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历史审美论统一起来,在历史观领域实现知、情、意,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新时期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历史哲学的视角来看,"三个代表"内蕴着真、善、美的内在要求,我党践行"三个代表"的行为本身也就是求真、求善、求美行为.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三者的真正的统一,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主体与客体、过程与现状的再认识入手,提出有必要对实践的基本原则进行重新梳理。从马克思主义“真善关”的衡量标准出发,侧重于实践的行为和过程,提出了以科学性为基础、以伦理性为导向、以艺术性为理想的城市设计实践基本原则,并从其本质、实践主体的观念和行为层面展开论述,认为实现城市设计实践的“合理想”性状态是现代城市设计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修辞行为是一种审美行为。审美主体、引起主体美感的对象与特征、话语媒介是其核心三要素。修辞行为审美,在"物理世界"求真,在"文化世界"求"俗",在"心理世界"求善,在"语言世界"求美。"得体美"是修辞审美在"四个世界"交融汇合中的高度统一,是修辞审美的最高准则与境界。  相似文献   

18.
海岩小说是以写实手法表现浪漫的爱情,从而体现了对真善美的推崇和追求,善于在人生的苦难、困惑、痛苦和毁灭中寻求荚和发现崇高。通过描写爱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后现代爱情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美的规律”范畴的提出有着深厚的西方现代美学背景。西方现代美学认为美不再是纯客观的实体存在,而是包含着主体的关系存在。马克思提出的生产规律之一的“美的规律”也必然不再仅仅是美的事物的规律,而是包含着主体情感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20.
老子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美学史上有华彩独放的地位。其中他的美学思想中的辨证美更显独到。本文分别从美与善、美与真、虚与实、柔与刚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老子的"美与善"建立在"道"的基础之上,与孔子不同;老子不仅看到"美与真"差异和统一,更看到二者的转化,这正是老子深刻所在;"虚与实"、"柔与刚"也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老子辨证的美学思想,这种具有辨证的美学精神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开源拓流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