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现代股份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将资产委托给经营者管理.由此产生了所有者即股东与经营者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适应现代化的大生产对规模效应和专业化分工的要求,但是伴随两权分离,股东与经营者为追求各自的利益而产生冲突,从而导致了代理成本的存在.本文试图对西方早期与近代学者在代理成本理论方面的研究做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
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险投资运作中存在着由投资者到风险投资公司,再到风险企业的两层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必然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结合风险投资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提高风险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再融资时,代理成本问题很容易被所有者和经理层忽视。本文在陈述代理成本概念后,指出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代理成本问题,并探索了降低代理成本的两种方法:选择债务融资和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激励机制与代理成本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现代经济学公平偏好理论,通过扩展双代理人与注入刻画代理人之间关于收益比较的横向公平性偏好因素,改进传统经济学纯粹自利性假设下的单代理人的HM模型,设计包括横向公平偏好因素在内的新委托-代理激励机制,并分析非对称信息下的代理成本.结果显示:为了降低"道德风险",委托人无需采取监督与控制的办法,只要雇佣横向公平性偏好程度尽可能高的代理人,就会尽可能减少代理成本,增加委托人的期望收益,这为解决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由于信息非对称所带来的高监督成本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网络团购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售后保障等诸多问题,团购行为涉及商家、团购网站和消费者3个主体,本文通过国内网络团购市场的问题表现,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网络团购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分析,并且基于代理人激励理论提出降低风险和减少交易费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简单地说,知情者是代理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由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信息的非对称性问题,所以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也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例如,每个企业成员在其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内拥有比别人更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金融管制的放松、银保合作不断加强,我国银行保险得到了显著发展,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的比重不断上升,银行保险创新初见端倪。然而,由于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银行保险的委托代理风险不断显露。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保险委托代理风险现状基础上,立足于我国银行保险风险治理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供应链中,零售商的努力水平系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需求,但因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供应商无法观察到零售商的实际行为,进而影响到供应商的期望受益和供应链的平衡.本文利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比较了在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线性契约,深入研究了一类两级供应链(包括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激励契约机制的设立,分析了外部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对于报酬率、努力水平系数、固定收入、供应商期望收益、零售商的实际收入以及代理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1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依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涵,指出信用风险评估应当充分考虑信贷资金安全系数的不
确定性和信用风险的相对性特征,并以“信用风险度”作为系统的输出,构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
络的信用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为有效转变信用风险的分类评估模式,提供更为全面的信贷决策
支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不对称信息下委托代理关系中合同的线性化与线性化的合同。我们的出发点是代理人之间的能力差异,由此诱发了同时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处理这一问题我们得到一个产出呈凹性的支付合同,并对其线性化,考虑到这一参数线性合同系的不稳定性,我们最终以无参数的线性合同来替代,从而更为接近现实中使用的合同。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oles of bank and trade credits in a supply chain with a capital‐constrained retailer facing demand uncertainty. We evaluate the retailer's optimal order quantity and the creditors' optimal credit limits and interest rates in two scenarios. In the single‐credit scenario, we find the retailer prefers trade credit, if the trade credit market is more competitive than the bank credit market; otherwise, the retailer's preference of a specific credit type depends on the risk levels that the retailer would divert trade credit and bank credit to other risky investments. In the dual‐credit scenario, if the bank credit market is more competitive than the trade credit market, the retailer first borrows bank credit prior to trade credit, but then switches to borrowing trade credit prior to bank credit as the retailer's internal capital declines. In contrast, if the trade credit market is more competitive, the retailer borrows only trade credit. We further analytically prove that the two credits are complementary if the retailer's internal capital is substantially low but become substitutable as the internal capital grows, and then empirically validate this prediction based on a panel of 674 firms in China over the period 2001–2007.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面向大样本设计的信用评估模型,大多没有深入探究大样本的分布特征,只是简单地将传统评估方法应用在大样本上.首先提出了用于描述大样本分布特征的相关属性集、边界向量等若干概念及定义,并证明了其主要性质.之后在两个大样本数据集的基础上,研究了样本在相似性方面的分布特征,最后设计了一种大样本混合信用评估模型——HLSCE模型.HLSCE模型认为在大样本数据集中,样本的同一属性在不同局部区域内,对分类性能的贡献是不同的.具体地,HLSCE模型根据各样本与边界向量的相似性差异,结合生物启发式算法,将样本归并划分为若干子集并分别在其上训练基分类器.实证研究表明,HLSCE模型的分类精度相比于现有的代表性信用评估模型更高,同时也具有更为优越的平衡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近年来,中国企业部门债务风险不断暴露,其是否会引发系统性信用危机正成为焦点。本文着眼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累积与暴露背后的宏观经济现实,在简约模型中引入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将经济冲击区分为总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以此研究各宏观经济因子对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期限结构的影响特征,从而揭示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定价的宏观经济机理。本文发现,正向的总供给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有助于降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但正向的总需求冲击则会推高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自2011年以来持续处于高位水平的信用风险溢价的主要根源正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扩张性总需求,因此欲从根本上降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水平,应紧缩社会总需求,并通过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改善社会总供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