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静气     
所谓静气,不仅仅是指让我们的身体安静下来,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心灵安静下来。静气的对立面是俗气与躁气。欣赏仓颉苦心所造的“俗”与“仙”字——“俗”就是人往谷底走;“仙”就是人往山上走。多数的人都往谷底走了。《弟子规》中说得好:“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走到谷底那个熙来攘往的嘈杂世界,人心就容易与静气绝缘。被物质操控的浮躁生命,很难体味到精神飞升起来的快感。  相似文献   

2.
切欣 《金色年华》2009,(6):44-45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佘艳,她有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她有一颗透亮的童心。她是一个孤儿,她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8年,她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话是“我来过我很乖”。她希望死在秋天,纤瘦的身体就像一朵花自然开谢的过程。在遍地黄花堆积,落叶空中旋舞时候,她会看见横空远行雁儿们。她自愿放弃治疗,把全世界华人捐给她的54万元救命钱分成了7份,把生命当成希望的蛋糕分别给了7个正徘徊在生死线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3.
我的外婆     
刘旭辉 《老年世界》2010,(10):24-24
小时候爸妈工作忙,一到学校放假他们就把姐姐和我送回农村外婆家。那也是姐姐和我最快乐的时光,没有了爸妈的约束,我俩就像脱了缰的小野马,尽其所能地做着各种“坏事”。我们曾把家里的母鸡撵得飞上屋顶几天不下蛋;偷偷拿走外婆供奉的神位;曾把外婆一直舍不得吃的麦乳精偷吃得一干二净……但外婆从来没为这些事训斥过我俩,也从未在爸妈面前告过“黑状”。  相似文献   

4.
“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构成“非我“的有自然和“他人”。我与“非我”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对“非我”应当具有何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哲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他人”是“非我”中的重要部分,我与“他人”处于什么样的关系?我对“他人”应当具有何种态度?  相似文献   

5.
牧羊人发现,羊群中往往有一个占据着主导地位的“头羊”,赶着头羊往哪里走,身后的羊群就跟着往哪里去。人类学家在研究人群的行为时发现,一群人的行为模式并不比那一群只晓得傻乎乎啃青草的羊儿高明到哪里,从炒股票到集体购物,被“领头羊”牵着走的事情屡见不鲜。经济学家称这样的现象为“羊群效应”,社会学界把这种行为叫做“从众行为”。  相似文献   

6.
黄杰 《现代妇女》2007,(12):42-42
有一天,老婆突然对我说,她要教我学上网。我说:“你是在单位上有电脑,我单位又没电脑。我又对电脑一窍不通啊,再一个我们家又没电脑,我到那里去上网啊。”老婆则对我说:“现在都到啥时代了,不会上网会让人笑话的,只要你想学,我教你学,咱们就在楼下那网吧去学,等学会了我们家买一台就可以天天上网了。”我说:“你没听人家上网的人说,网上这毒那毒的可多了啊,前天我们单位的小王还说,他家的电脑中了什么‘熊猫烧香’的毒。  相似文献   

7.
别惹我父亲     
又是月中,我风雨无阻地去监狱探视他,尽管走之前,我已经将自己拾掇得非常整洁,可是,他一看到我,还是劈头盖脸地批评:“头发多长时间没剪了?一个连自己都打理不明白的人,能成什么大事!”尽管坐在他面前的我已经是一家拥有300多人的企业的头儿了,但他总能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从反抗、习惯到最后的折服,我们父子之间的战争代价深重。  相似文献   

8.
谁学不会遗忘,谁就不会快乐。这么想的时候,我的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日子寂寞。这是周末的傍晚,偌大的写字楼里人走得寥寥无几。我守在计算机面前通过IN-TERNET网与一个素未谋面的网友在聊天室里神侃。我女扮男装,冒充自己是一个“英俊小生”,对方自称是个美丽可人的小姐,芳名为”上官婉儿”。以己之心猜度,我当然不能相信“她”的话。可我害怕寂寞。我早习惯了每个周末和老甲厮守在一起,我怎么也不能接受他又有了别的女人这个事实。我们原计划今年十月一日结婚,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就在我为结婚忙着布置新家、准备婚…  相似文献   

9.
俞敏洪 《金色年华》2007,(11):54-54
“俞敏洪”这个名字一叫出口,人们头脑里立即浮现出的总是:亿万海外学子心目中的“留学教父”,胡润财富榜的杰出新秀,新东方品牌的缔造者,“天下无人不识君”的英语教学专家等等光环。然而,当这个响亮的名字与“失败”两个字联系到一起时,当我们透过光环看到成功者身后一路崎岖的征程时,也许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两大误解 个别人认为做公关只要年轻、漂亮、会说话就行,是吃青春饭的,其实不然,国外有许多四五十岁的公关人。“公关是讲求综合技巧的行业,公关:大策略;奇点子、细执行。”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而且经验、阅历相当重要,所以公关这一行“入门很容易,越往上走,越往深走越困难,留下来的都不容易。”  相似文献   

11.
我名字中的“石”,是母亲的姓。虽然后来有人说,这个名字隐喻了我未来要爬山的命运,其实非也。我的名字来得简单却郑重,将父姓和母姓集于一身,是一种由衷的宠爱,更是一种无言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开心5分钟     
《伴侣(A版)》2014,(12):63-63
下一曲 今天挤公交,兜里装着手机听歌,听到一首歌结束后,等了一会儿还没有放下一曲。第一反应是没电了,然后伸手往兜里摸,然后发现手机不见了。被狗撵 我走路比较快,哥们儿在后面一直追,实在追不上就大喊:“你走那么快干嘛?有狗撵咋的?”我回头秒回:“还别说,真是!”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0月的一天,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按响了我家的门铃:“请问是曹占鳌家吗?” “我就是,你找我有什么事吗?”“哥哥,我是巴格桑特,从内蒙古的四子王旗来。”我一时被这个莫名其妙的少数民族弟弟给弄蒙了。随后他从出租车后备厢里大包小包拿出了很多东西,不由分说往屋里拎。我冲茶倒水招待他,他说:“哥,找你可真不容易,我从石家庄找到定州,又从定州找到徐水,总算把你找到了。”  相似文献   

14.
刘城淮 《老年人》2006,(8):30-30
因为旧社会的原因, 我有两位母亲。一位姓曾, 由“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与我父亲成亲, 是父亲的原配夫人。我和妹妹按家乡习俗叫她“娭毑”。另一位姓何, 就是我的生母。 “娭毑”曾经生过一个男孩, 夭折了, 后来再也没有生育。她异常疼爱我们兄妹俩, 视为己出。我十岁  相似文献   

15.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人适应生存的一种策略,是获得更多朋友的渠道,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换工作本身是一种进步,或是靠近理想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不断地问自己”社区是谁的”、“社区的老人们是谁的”、“社区服务中心是谁的”,想通了这个问题.我们就知道自己不能永远站在社区居民的前面,领着居民走,而应站在社区居民的后面去推动。每年的金秋10月各地都要积极举办以“敬老助老从我做起”的“敬老月”活动。  相似文献   

17.
我和周围的同事都很少想及自己老的问题,毕竟做一份文艺性浪漫至死的工作。偏偏在这一年中,有个歌手突然地蹿升,他受欢迎的程度让我们惊讶,可能我们也没能看懂听懂他,不经意间,“我们是老了吧?!”这样的想法就溜达出来。检验我们的这个人就是周杰伦。  相似文献   

18.
随我来吧     
晓哲 《公共关系》2001,(2):53-53
每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序幕已渐渐拉开,莘莘学生在迈向社会第一步时,如何才能走得踏实,走得矫健,是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同学关心的话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总有很多人,直到你需要的时候,他们才出现在你面前。总有很多事情,直到最后一刻,我们才能看清楚它的真相。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决定留在读书的城市,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在这个城市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她是他的大学同学,家也在外地,因为刚  相似文献   

20.
推销员都知道一句活:“foot in the door。”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让对方踏进门,你便掌握了主动权,让对方跟着你的步子走,最终大功告成,因此被称为“先诱敌上钩法”(foot in the door)。这个方法用在生活交往中也很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