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振华 《现代交际》2010,(11):92-92,91
李煜作为一个葬送江山的皇帝何其失败,但他在南唐词的创作上又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诗词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研究其作品艺术特色,探究其生平与创作,对认识李煜词的文学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李煜后期词的悲剧性,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价值。探析其后期词的悲剧特质对当代人欣赏借鉴和感悟生命悲剧,均具有较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本文结合李煜的词作,体会一代才情横溢帝王的悲喜人生。  相似文献   

4.
李煜的后期饱受亡国之痛的折磨,身心遭受巨大的痛苦,反映在作品中李煜的后期词体现出“字字泣血”的特点。他运用比喻白描等手法流畅的抒发心中的苦痛,形成和前期描写宫闱之中享乐安逸生活截然不同的风格。李煜的后期词在词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李煜、李清照同属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两人的命运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主要探究李煜、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公元978年,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后被软禁东京开封。第三年的中秋之夜,做皇帝无能、为词人无双的李煜,仰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国,满腹丧权耻,一腔亡国恨,凝集成千古绝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赵匡义读此词,认为李煜怀念故国,存复辟之心,乃下密旨,在酒菜中暗施“牵机药”。李煜食后全身抽搐,呼吸困难,一代词人命归黄泉。所谓:“牵机药”就是中药马钱子,又名番木鳖,为马钱子科植物云南马钱的干燥成熟种…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有美妙的文字,更有其所特有的悲剧美。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金锁记》、《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剧性格和她们的悲剧命运入手,解读张爱玲小说主题以及其对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而且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在同一个"理想认知模式"(ICM)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作为工具,为另一个代表认知目标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的认知过程。本文利用Radden,G&Z.Kovecses提出的转喻的七种典型ICM,探讨了李煜《虞美人》中的转喻类型及其在本词中表达情感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映红 《现代妇女》2014,(11):394-394
宋江是古代文学形象中一个最矛盾、最痛苦也最真实的英雄人物。他要行义,却害死了众多梁山兄弟,他要尽忠,朝廷却给他一杯毒酒,他要尽孝,最后连自身都难保。宋江的悲剧,不仅是个人奋斗的悲剧,也是整个梁山事业的悲剧;不仅是性格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探析了宋江悲剧后的性格因素。  相似文献   

10.
伍振戈 《老年人》2004,(12):49-4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飞卿)、韦庄(端己)、李煜(重光)三人的词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秀,从语言的审美艺术角度看,指“篇中之独拔者也”,即篇中形象鲜明、秀美俊丽、光彩照人之处。王国维的  相似文献   

11.
胡欣  韩艳 《现代交际》2013,(11):69-69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在这本小说中他运用时空上的距离感、人物平凡与崇高的对比、偶然性与巧合等多种创作手法为读者营造了恰到好处的审美距离,突出了作品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2.
阳文湘 《职业》2014,(14):180-182
晚唐著名词人韦庄的词塑造了一个美妙绝伦的南国世界,纠正了自秦以来文人对南国的丑化及歪曲的认识。他的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涵养,在题材开拓方面有较大的贡献,对晚唐五代词体观念的革新有着较大影响。不同于同时期其他词人的词作,他在南国词中注入了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切身感受,使词脱离了音乐而有了独立的文学生命,他把伶工之词转变为士大夫之词,是晚唐五代词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辉的伟大词家。  相似文献   

13.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他为莎士比亚带来了不小的声誉。它以其人物性格的完美塑造,成就了悲剧中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本文将就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展开论述,并对其悲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陈铨,"战国策"派的代表人物,作为历史上有争议的作家,我们阅读陈铨的作品,从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鲁迅、巴金等文学大家的影子,虽然陈铨作品的艺术特色与成就远不如这些大文学家,但他们在文学题材的选择与书写悲剧意识,表现人性悲剧与激起人民斗志,反抗封建社会,唤起民族觉醒主题这些方面又是不谋而和的,本文从陈铨小说的悲剧内容,题材书写,以及死亡意识这三个方面入手,全面诠释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5.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男人的书"。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和她们的悲剧生活与当时所处社会下的男权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对女性人物的负面描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美国社会对女性的态度。虽然男权意识占主导地位,但是女性主义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16.
阿瑟·米勒是美国20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成功地刻画了许多男性悲剧人物。事实上,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也同样令人深思。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米勒三部作品中女性的圣母形象、疯癫形象和美狄亚形象,进而分析了米勒在写作中流露出来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施琳莉 《现代交际》2013,(11):73-73,72
海明威终其一生都在探索死亡的真谛,这反映在他的大多数小说中。本文主要探讨了他小说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及其产生原因。通过认真分析他的文本,作者发现海明威的死亡不断探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好奇和模糊阶段、必然性阶段,困惑阶段。此外作者还分析了海明威的死亡意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狄芳 《现代妇女》2014,(9):55-56
元好问是金元一代文学巨匠,他的爱情词约占全词的十二分一,著名的爱情词《迈陂塘》二首都是写殉情的悲剧,这与他的创作倾向、生活经历等、当时的社会制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罗贯中以深情的笔调,赞美和鞭挞了他所爱憎的人物。在整个小说中,作为核心角色出现的诸葛亮,他的悲剧命运表现得最为突出,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他的悲剧有天命的一面,他的性格特质对其悲剧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微妙的君臣关系又影响了诸葛亮才智的发挥。《三国演义》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更在于它为后来历代文学家、艺术家指明了艺术创作的真正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中国文化下人们对宗教的态度常常是什么都信,而缺乏信仰。本文试图从佛教在中国文化的上层和下层的不同传播及中国化的佛教,来考察世俗精神对中国文化宗教态度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