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现为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从根本上稳定而又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它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支柱。构建社会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传承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筑坚实的文化根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对首位或者本位价值的共识,其特征是统治阶级的主导性,体现了国家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有机结合中的科学性与超知识性,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的方向;尊重差异下的包容性,具有持久开放的解释力;功能的统帅支配性,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两者之间是普遍性与具体性、理想性与现实性、方向性与路径性的有机结合。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与标识,"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范畴与价值区域。  相似文献   

3.
先进典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价值观要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公民应当树立和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和基本价值追求。先进典型作为公民中脱颖而出的楷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模范事迹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神的有力倡导者与模范践行者,先进典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4.
郭根  刘田 《学术论坛》2012,35(9):44-47,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在文化层面的自我认同与确证。这一建基于社会历史运动规律和人类价值实践基础之上的自我建构过程,既具有文化自身发展的维度特征,又遵循价值生成、凝练、形成和实现的一般逻辑。经由观念文化载体生成了"公平正义、和谐文明"的价值取向;经由制度文化载体凝练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认同;经由社会文化载体形成了"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的价值共识;经由公共文化载体实现了"共同富裕、文化自觉"的共享价值。四大价值意蕴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当前,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凝聚改革共识.社会心态是改革共识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折射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反映各种民意诉求,也及时回应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对个体或群体的价值观进行调节整塑,意在规范人们的理想追求、社会认知和行为走向,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社会心态进行调适,以期达到全民的理想、价值、情感共识,以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相似文献   

6.
王芳  张静 《理论界》2020,(2):50-5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利益与价值、自利性与社会性、内在的功能秩序、内在精神等方面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单纯依靠教育养成式的价值引导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法治强化式的强制规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法权要求,是当下及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共享文明"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可能的概括和表述。因为,这一表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必备的理论要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价值追求与理想诉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已达成的基本共识:政党认同、国家认同与公民认同的一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应有的形式要求:体现本质、简要鲜明、易知可行。这一概括有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中,中国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市场经济在中国实践的同时,也影响并发展着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市场经济既是追求效率的不可替代的机制,又是一种以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为本位的价值取向的经济基础,一种与激励共存的淘汰与排斥机制和一种必然会对财产制度提出要求的机制。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负面效应,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制度有反差和矛盾的一面。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重新认识并驾驭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受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影响,文学批评领域出现价值失范危机,主要表现为文学批评的庸俗化、批评价值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价值取向相互冲突与失语的困境。文学批评肩负着解释文学和变革文学的双重任务,重塑文学批评的价值维度,建构文学批评的核心价值体系,任重而道远。建构文学批评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尊重文学本质特性,坚守文艺批评家职责,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价值观,坚持"美学的和历史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取向为内核和基点,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价值的统一,为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提供了合理性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是思想、精神层面的文化,是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整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培育公职人员的良好价值观,为公职人员的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辨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民 《兰州学刊》2008,3(1):30-32,4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最核心的观点和看法,它贯穿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和形态之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驱使和内在要求,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该社会近期奋斗目标的共识。它必须以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以特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为依托,集中体现在该社会制度和具体生产方式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最终价值驱使,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近期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它既是人类理性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意指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兴技术手段推动形成的复合媒体形态,新媒体的数字化生存集新技术手段和新信息场于一体,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交互模式和思维定式。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基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体层面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以多样性与主导性的辩证关系和相互转化,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由宏观向微观、理论向实践的交叉渗透和交互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践行的数字化生存,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意义在场"的符号化呈现与新信息场"虚拟与实在相结合"的赛博空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基因、精神内涵、气节风貌的数字化表达,促进传播与践行的共识凝聚和物态化转换。  相似文献   

13.
红色资源所承载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追求平等等价值取向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在大学教育中应注意将红色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注意理想与现实、内容与形式、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渐进渗透与贴近学生等原则,从课堂教学、媒体宣传、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体验、政府层面等几个途径增强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余洵 《南方论刊》2015,(4):63-64
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因此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也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和未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广大大学生对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应当有更为清醒的认识。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也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和高度重视,因此,利用"中国梦"来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时代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理解价值以及价值本质必须了解主客体关系的本质,主客体关系是理解价值问题的理论前提,主客体关系的本质深刻体现了价值实现过程与价值的本质。认识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价值活动中不仅具有中介的作用,而且决定了价值活动的范围和价值活动的全过程,因而认识关系也是把握价值本质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从主客体关系到认识关系是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本质的一种框架,通过这种框架可以清晰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客体关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理解认识关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和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等"三个作用",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的传播者和忠实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7.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能凝聚共识,必有其内在的动力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机理。个体或群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实现的需求,推动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形成了无数个单个实践"意志"所汇合而成的历史"合力",为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提供强大的驱动力。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可信度和推广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形成正相关效应。弘扬价值共识,需要对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实现发展成果共享,满足社会大众共同的本质追求,化解社会精神危机,整合社会资源,调控和统摄非主流价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5,(5):51-56
习近平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精神修养的不懈追求,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鲜明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继承修身思想的精华及合理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血肉和源泉,进而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道德基础,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活动。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仅在实践上有着先行继起的历史联系,而且在理念上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和发展了以人民为主体和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贯通和传承了实事求是的价值精髓,继承和超越了"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价值目标,省思和调整了"阶级斗争为纲"的价值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20.
秦彪生 《云梦学刊》2016,(4):138-141
中国体育精神是体育领域的中国精神,充分反映了当代体育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足基础、根本内容、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当代中国体育精神,将中国体育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信,促进人们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