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及福克纳,那座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三座宏伟大厦——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便能说明一切(《人间喜剧》、《卢贡——马卡尔家族史》为第一、第二座)。把 美国现代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精神世态表现得无与伦比的,在美国,除了福克纳,还有谁?而这无与伦比的深刻就藉着他的艺术天才,他“是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 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创造性,最突出的是他锤铸出一种前无古人的叙述文体——繁复长句。在英美作家中,“极少有一个能像福克纳一样,把一个句子写得像大西洋上的巨浪那样无壤无垠。”但他这种存心违反句子规则的艰涩文体也招来不少非难。至于他小说的结构风格,也像对他的文体艺术一样毁誉皆有。考利认为“福克纳大多数小说在结构上都有明显弱点。”考利在此主要指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就连从四个角度来叙述同一故事,几个不同人物的意识交汇到同一题旨上的复调结构佳作《喧嚣与骚动》,考利也“仍不敢肯定,小说的四个部分的排列次序就是最理想的。”考利认为“福克纳的成就或是表现在篇幅较长的短篇小说上”姑且不论考利的论断准确与否,但福克纳中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确实颇具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人间喜剧》这座艺术的金字塔中,《高老头》占着特殊的地位。它标志着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反映了作家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卓越才能,体现了巴尔扎克创作上独特的艺术风格。《高老头》巧妙新颖的艺术结构,正是从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了巴尔扎克小说的创作特色。关于《高老头》的写作,巴尔扎克曾经谈到,他想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一位象“基督教的神圣的殉道者”般的父亲,描写“一个上流人物,一个野心家如何抹煞良心如何走上邪路”,借此揭露巴黎衰败的世风。《高老头》的艺术结构,是服从这一创作意图的。在作品中,巴尔扎克精心设计伏盖公寓这个场景,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这两条线索作为结构的骨架,以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作为情节矛盾冲突的基础,对整个情节结构作了严密的巧妙的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结构。  相似文献   

3.
张承志的《黑骏马》与巴尔扎克的《沙漠里的爱情》是两篇理性较浓的小说,小说在对民族化、社会关系的探寻方面体现了作家深刻的理性思维。两部小说都触及到相关的物象描写,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美感效应。在情感的流向上,两部作品也有相似的情感流程,使小说产生了一种诗意美。  相似文献   

4.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点是于细微处见精神.真实的、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化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要做到真实、典型、细微、传神.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巴尔扎克,他极为重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巴尔扎克曾这样写道:“当我们看书的时候,每碰到一个不正确的细节,真实感就向我们叫着:“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这种感觉叫得次数太多,并且向大家叫,那么这本书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了,获得全世界闻名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巴尔扎克论艺术》)他甚至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人间喜剧》)在艺术实践中,巴尔扎克注意细节描写,同时也善于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细节来描写环境,刻化人物,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历来的评论家们对他作品中细节描写都赞不绝口,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谈到现实主义时,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也包括曾对他细节描写的充分肯定.《守财奴》不过是从长篇小说《欧世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节选的一节,既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又无戏剧性矛盾冲突,篇幅也不长,但它的人物却维妙维肖,呼之欲出,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力于丰富而真实的细节描写.《守财奴》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朱娟辉 《云梦学刊》2010,31(4):113-115
《聊斋志异》与《人间喜剧》中的商人,有共性亦有差别。诸如精明、实干、智慧、贪婪,这是商人的群体共同形象,也正因为如此,蒲松龄笔下的商人形象与巴尔扎克所写的商人形象有汇合点;又由于这些商人形象植根于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两者的商人形象亦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6.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继《欧也妮·葛朗台》之后又一部代表作,也是他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小说。巴尔扎克还在刚刚动手写作《高老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与端木蕻良有相似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情,托尔斯泰的《复活》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对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产生了巨大影响。两部作品在主题、艺术构思、人物设置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但《科尔沁旗草原》并非《复活》的翻版,而是有其自身的艺术独创性,这种独创性主要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以及作者的审美个性方面。  相似文献   

8.
陈志刚 《兰州学刊》2008,(Z1):163-165
《庄子》与艺术精神存有会通早有研究者指出,但主要以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来阐发《庄子》中蕴含的艺术精神,似有所局限,笔者不揣鄙陋,拟对这个问题再作一些思考。文章首先论述《庄子》与艺术精神存在会通。其次,详细探讨了《庄子》人生论向艺术精神的接近及后世艺术、美学对《庄子》艺术精神的发现过程。最后,举出中西方艺术、美学中与《庄子》呈现的艺术精神相近相似甚至就是受其影响的文学现象和艺术理论,意在证明《庄子》一书确实蕴含有丰富的艺术精神,应该引起《庄子》和艺术研究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狂人日记》和《黄色糊墙纸》叙事艺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冬梅 《中州学刊》2006,(4):232-234
鲁迅笔下的《狂人日记》与美国作家吉尔曼的《黄色糊墙纸》出现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却用相似的叙事艺术讲述着两位具有反抗精神的疯子的故事。它们在场景设置、语言颠覆、生存悖论、叙事视角、语言风格等叙事艺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书中打破了传统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情节构思。通过对时间的巧妙处理展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本文从小说的叙述时间、心理时间以及叙述者对时钟时间的情感倾向三个方面展现了福克纳对时间的非凡的驾驭能力和艺术才华。福克纳对时间的处理成为其表现内容、展示主题的主要手段。它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菡 《天府新论》2006,(Z1):224-225
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小说《人间喜剧》,淋漓尽致地揭露批判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幕.作品在艺术上颇有成就善于细节描写,达到精细入微,生动逼真;成功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具有个性;服从各种人物生活和思考所必须遵循的逻辑.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崇高的使命感是创作《人间喜剧》之旨要”、“情与理相融合是《人间喜剧》建构之基本”、“共通的人性是《人间喜剧》的底蕴”、“典型化艺术辩证法”四个方面探讨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这部巨著的艺术真谛和对文学创作的启迪。本期发表的是文章的前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人间喜剧》的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回忆他的岳父,告诉我们:“他非常推崇巴尔扎克,曾经计划在一完成他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之后,就要写一篇关于巴尔扎克的最大著作《人间喜剧》的文章。巴尔扎克不仅是当代的社会生活的历史家,而且是一个创造者,他预先创造了在路易·菲力浦王朝还不过处于萌芽状态,而直到拿破仑第三时代,即巴尔扎克死了以后才发展成熟的典型人物。”由于疾病的折磨,马克思去世之前,他全力以赴的《资本论》没有能全部脱稿,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家族的没落衰亡来表现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兴衰,这不是福克纳的首创,更不是他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喧哗与骚动》这部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引起人们注目的是福克纳运用独特的叙事和心理表现手法。人们普遍认为福克纳“尝试各种多角度的手法,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逼真感。他还运用时序颠倒、对位式结构、象征隐喻等等艺术手段,使得他的作品万花筒般繁复、杂乱,同时引人入胜。”①二十世纪的小说批评,最为显著的标志是对小说中的叙事因素的重视.在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分析小说的经典之作”的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中,福斯特对区分故…  相似文献   

15.
巴尔扎克的文学观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来再现历史。真实地再现就是要写出事物的联系、运动和发展, 揭示其本质。《高老头》是巴尔扎克长篇小说的杰作,它运用上述方法,塑造了拉斯蒂涅等诸多典型形象; 它又运用普遍联系的法则,发展了小说艺术的表现手法。认识和把握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观,有 利于理解他的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样,把握了后者,也有益于理解前者。这也是个双向作用的互动,是 认识加深的交互驱动。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是作家为塑造艺术形象、深化作品主题和加强艺术效果而经常采用的手段之一。在小说《熊》中,福克纳运用新颖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隐喻表达,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新奇独特的审美体验,而且生动地展现了现代工业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伦理关系,表现了福克纳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 根据西方正统的悲剧观念,也即亚里斯多德的悲剧观念,莎士比亚的伟大悲剧和中国的古典悲剧都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但这同时被打入另册的悲剧,虽远隔重洋,又各属于东西方两大不同的悲剧范畴,却有着许多相通、相似和相异的特质,他们构成了世界悲剧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比较研究莎氏悲剧和中国古典悲剧,对于探寻世界悲剧的共性和个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比较研究《赵氏孤儿》和《麦克白》两部悲剧,对于突破这一重要环节来说,则是一个良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二十年代最后一个年头,福克纳推出他的《喧哗与骚动》,他说这是他“投注感情最多的一部书”。二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喧哗与骚动》已成为他的代表作直到今天,批评界依旧用这部小说代表福克纳的文学生命,甚至说它是二十世纪美国小说的最高成就。《喧哗与骚动》是由四个人的四种不同的视角叙述出的四段“故事”组成。在这种晦涩的叙述结构中,人们说到康普生一家的衰败过程。康普生先生聪明,富于同情心,但又懦弱自私,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早期小说受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影响。《边城》的产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不是突兀的现象,同样得到《迟桂花》的深刻启迪,沈从文始终关注着郁达夫的创作,并抱着不变的钦服之情。郁达夫和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嬗变,也具有着某种相似的面貌。另外,《边城》人物的塑造,也有废名小说《竹林的故事》的影响。但是,《边城》依然是一部超拔之作。  相似文献   

20.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有两明两暗四条线索 ,构成了荣枯沉浮的同一情节模式 ,具有独特的艺术功能 ,即建构情节、展示性格、揭示主题 ,表现出作家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 ,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