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史学界对宫崎滔天与孙中山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颇有学术价值的论著。本文进一步探讨宫崎滔天与孙中山的关系有哪些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宫崎滔天是孙中山结识较早并十分信赖的日本朋友。他为援助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二十余年“奔走始终不懈”,立下了“极伟大之功绩”。纵观宫崎滔天一生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反映出宫崎滔天与孙中山的关系有以下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成为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在孙中山的宣传和争取下,中国革命获得东南亚民主人士和爱国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同时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也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民主革命开展。通过概述孙中山在东南亚的革命活动,探讨中国早期民主革命与东南亚地区革命活动相互支援的互动关系及其革命后对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正视现实、与时俱进的气度和观念,使他的思想在其一生中不断发生变化。他的一生有许多独创的理论和政策,而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携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便是晚年孙中山先生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今年十一月十二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如毛泽东所说:“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不斯进取的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孙中山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不仅为海峡两岸炎黄子孙所肯定,而且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公认。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人民进行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孙中山与澳门的关系:其一,澳门是孙中山安置家人和从事革命活动,进行救国斗争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基地;其一,澳门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氛围,对孙中山革命思想和近代化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纪念活动具有独特的政治功能和效果。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诞辰的活动已成定制。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历史地位所做的基本评价,为各个时期此类的纪念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诞辰活动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可以与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和毛泽东诞辰相比拟。通过这些纪念活动,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全面总结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明确表达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从事的事业是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建构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历史记忆,其目的是整合中华民族的各种力量,发挥中华民族的全部智慧,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孙中山诞生前不久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席卷中国大地的一场农民反封建及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革命运动。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自幼深受太平天国事业的影响。在他一生投身并领导革命运动过程中,不但继承和发扬了太平天国的革命传统,而且极为重视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经常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斗争的实际需要,及时探讨、总结太平天国的经验与教训,借以宣传、组织群众,推动和鼓舞人们为实现革命的目标而奋斗。探讨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研究与认识,可以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晚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和为中国革命所做的卓越贡献。 (一)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因此,制定三大政策,就成了孙中山晚年实现其政治思想伟大转变的第一个重要内容。一、孙中山为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奋斗了一生。但在先前漫长的革命历程中,他热衷于学  相似文献   

9.
试释孙中山的备荒救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是一个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迫和剥削的国家,亦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多灾多难之邦。伟大的孙中山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在一生的革命活动中,非常关注自然灾害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认真探究灾荒频发的成因及其治理办法,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备荒救灾的主张和理论。这些主张和理论,是他的民主革命思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内容,是研究孙中山革命思想和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无系统研究成果面世,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与朝鲜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革命,终于推翻封建帝制,创立共和,从而结束了我国数千年封建专制制度,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如此,孙中山先生还非常同情被压迫被剥削民族,热情支持其反帝独立斗争,积极主张中国与世界各弱小国家和民族结成联盟,共同向帝国主义展开斗争,以获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各派政治势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各有坚持,也各有妥协与让步,终于使一场以暴力发难开始的大革命以南北和解五族共和而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清廷、清政府、孙中山、革命党、立宪党人以及袁世凯和新军将领等,都各有不同作为。文章根据相关史料重新排比新军将领段祺瑞的言论与活动,揭示其在辛亥大牌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一个绝对称职的操盘手。   相似文献   

12.
《孙逸仙》一书是章士钊在邹容的激励下编译的一部孙中山早期革命斗争史。该书1903年出版后,风行天下,成为鼓吹革命之有力著述,其影响堪与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相比驾。特别是在宣传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和政治主张,提高其在革命知识界的声誉,确立其在当时及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的领袖地位方面,该书起到了当时其他著作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前曾有过一段投身"乱党"的日子.他参加过反清志士的秘密团体"暗杀团",发起并领导过反清斗争的革命组织"岳王会".但许多相关历史真迹已湮没不闻,或语未能详.寻索陈独秀早年政治活动的心理轨迹,清理其投身革命的思维逻辑,诠释其斗争风格的形成契机,这对于陈独秀后来的革命事业无疑也是一种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在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借鉴西方进步思想,培植先进的政治理念,超越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博采中西精神文化之长,提倡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政治意识伦理思想;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树立公仆观念,加强政治道德,注重政党伦理建设等方面的政治制度伦理思想;修身内省,陶冶人格,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替众人服务等政治行为伦理思想。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和巨大的历史进步性,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海外为基地的,而日本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尤为显著。在日本,孙中山一方面广泛结交朝野人士,以争取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有这一切都表现了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这种日本情结虽然有局限和不足,但表明了孙中山的宽广胸怀。孙中山与日本人士的交往扩大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而使中国民主革命带有一定的国际性。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表明他既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又是一位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欧美政党未能提供革命党是政党的范式,日本朝野人士把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称作革命党,当时国内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以及利用会党的策略,使孙中山把同盟会称为革命党而不是政党。  相似文献   

17.
闽南华侨景仰孙中山崇高的品德,在他的感召下纷纷投身革命,他们支持、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事业义无反顾,或亲赴疆场,或慷慨解囊,在长期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过程中与孙中山建立深厚的战友之情。而孙中山也视闽南华侨为革命的挚友和依靠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以斗争为生命要素的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运思中,马克思确证了社会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天下最权威的东西”和“人民权利的法律根据”,同时还回应了工业革命和资本逻辑背景之下反对旧的社会关系和联合的革命行动何以可能的问题。在马克思的致思理路中,他先后聚焦物质利益、异化劳动、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而分别阐发了他的社会革命思想。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是与众不同的,它既是革命理念与革命行动、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经济革命与人类解放、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相统一的总体性革命,又是历史地回应时代之问的人民革命。在新时代,我们必须高扬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和精神,在理论上肃清消解、否弃、拒斥革命的误识,在实践中继续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伦敦被难的根源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走上反清革命道路并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民主革命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伦敦被难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伦敦被难的根源就是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触动了清朝统治的根基,伦敦被难事件对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正是从伦敦被难开始,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思想更加成熟,形成了指导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雏形,并转变成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者。  相似文献   

20.
通过李大钊的文章可以了解到,李大钊一生的思想和政治倾向,经历了前反满清、反满清、资本主义立宪、无产阶级革命等几个时期。一位反对暴力和革命的谦谦君子最终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这个历程,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