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语法理论缺少描述人类语言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和模式。以往基于现代语法理论的语言对比研究存在不足,William Croft为解释人类语言多样性提出的激进构式语法理论为语言对比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理论框架模式。基于激进构式语法进行语言对比研究的优越性包括:模式统一简单,有利于拓展语言对比研究的广度和提高语言对比研究的深度,有利于进行科学合理的语言对比研究;激进构式语法应用于语言对比研究在理论和应用层面有其独有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框架是人类知识体系在概念层面的图示表征。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口译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口译员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在目标语中创建和源语相同或类似的框架。不同语言体系下的框架存在文化差异性,所以译员需要进行框架操作,通过调整框架成分和层次以及框架移植实现文化信息的传递。以交替传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为研究对象,框架理论为理论依托,介绍了框架的文化差异性,指出口译的过程就是跨文化框架操作的过程,并提供了口译过程中框架操作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翻译理论框架对翻译研究工作的合理分工具有主要意义。霍尔姆斯的翻译研究框架能够涵盖当前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根据这一框架 ,中国翻译学的研究重点应该侧重描写翻译学基础上的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4.
以批评语言学理论为分析框架,从问句?打断和情态三方面对医患会话和护患会话的语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揭露两种会话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势关系,为医患会话和护患会话的批评语言学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善意谎言是现实生活中一种有用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交际策略。试以关联理论(RT)和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ICM)为视角来探讨善意谎言解读过程中的心理机制,ICM理论提供了一种从狭义的理论上解读善意谎言的认知框架,而关联理论可以具体把这种理论上的认知框架应用到善意谎言实际分析中,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来解释具体语言现象。同时指出,RT与ICM在对善意谎言的解读中具有互补性,两者结合起来对善意谎言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为此,通过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个RT—ICM认知语用工作模型。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义对比研究是对比研究中的新理论、新方法。语言学理论建设和应用研究两个大的方面有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和领域,方法论上,要从语言事实出发,避免英语中心主义带来的理论框架和元概念的偏颇而导致对比研究产生实践和操作上的盲点,从而更好地为语言学理论建设服务。认知语义对比对文化交融与文明互鉴意义尤其重大,它能够更好地求同存异,增强文化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为实现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互鉴提供更深的认识和可能。  相似文献   

7.
场景和框架理论与翻译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Fillmore的场景和框架语义学语义理论下,翻译过程可以解释为译者根据原文的语言形式(框架),在自己的有关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构建与原文框架相一致的场景,然后找到合适的目的语框架来描述此场景.Lederer的释意翻译理论,尤其是她的"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概念,为场景和框架语义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间接的理论支持.Kussmaul把场景和框架语义学应用于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研究之中,说明了该理论是颇具解释力的.文章结合这一理论,通过对一些学生翻译过程的回顾性内省分析,进一步例证了该理论在翻译过程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衔接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课题。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包括语法和词汇两大衔接手段,前者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后者主要通过重复和搭配等方式。这些直观易辨的语言线索使衔接理论的框架得以明晰,为语篇研究提供了可以参照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式;同时,对语言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具有鲜明的提示作用,有利于语篇的产生和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者阅读、写作、听力等基本语言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Krashen提出的 i+1理论和语言输入假说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该理论为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本文讨论了这一理论的背景及其界定 ,然后尝试性地将 i+1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理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贡献主要在于为现代语言学提供了一套元理论.索绪尔的语言学元理论包括:为现代语言学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概念术语;为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系列基本的分类原则;为现代语言学提供了重要的语言模型.只有从元理论的高度,才能正确把握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本质,从而为语言学理论的创新提供参照框架.  相似文献   

11.
结合Langacker语言图式三分学说和Gibbs基于直入理解模式的习语分类,文章提出“非可正常分析习语的语言图式认知框架”,并对该框架下的七种类型习语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图式的心理加工过程对习语习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模因论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热点分支。国内语言模因论相关研究起步虽然比较晚,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模因学的研究,其系统性和理论化的特点已日渐成为这一学科理论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但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尚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对于语言模因论这一新兴领域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等还缺乏系统的界定;在微观层面,研究的类别还不够宽;在宏观层面,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和理论语言学理论的借鉴还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3.
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模因复制、传播、模仿和演变机制的系统思想,为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笔者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框架,探讨了语言模因基因型和语言模因表现型两种传播机制,分析了语言模因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循环往复的生命周期与英语写作的关联性,结合英语专业写作主体教学,探究语言模因论在英语专业四级写作教学中的实用性,以期为英语专业四级写作教学的探索与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商务谈判是一项通过言语交流实现社会交互的经济活动。谈判过程实质上是己方利益最大化、他方利益受损最小化的过程。以马丁的积极话语分析理论为视角,借助商务谈判真实语料,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旨在揭示话步层面语用策略的成功选择如何使得谈判双方在利益对抗情境下实现各自的交际目标。马丁的话语分析理论迎合了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互利双赢”等经济理念,运用这一理论视角分析相关语篇,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知和运用不同的话语策略以达到不同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对比修辞是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应用语言学新兴研究领域,通过对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语篇规约和修辞模式的对比研究来启示第二语言的写作实践。受诸多相关学科的影响,对比修辞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修正理论框架。近年来,对比修辞研究将认知及社会文化因素纳入其理论体系,从跨文化修辞的新视角探索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在母语及二语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修辞研究及二语写作的教学与实践具有直接、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纽带,是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以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和翻译观为基础探讨翻译批评的根本任务、指导原作和方法,提出了翻译批评操作的认知语言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描述的方法,以语料库翻译为理论框架,对《尤利西斯》中意识流语言特点的翻译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该文的翻译研究和翻译评论提供量化的直观数据。  相似文献   

18.
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主要以语言学理论作为工具来研究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力问题,而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是语言本身的特点,所以需要对批评语言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改进,在语篇分析程序中增加一个反向研究步骤,从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如何在语言中体现出发,解析词汇语法特征和某些特殊语篇特征在体现语篇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规律,发现了通过在概念意义上以一定的语法模式对整体内容进行取舍,在人际意义上以一定词汇模式表现明确的和隐含的态度意义来实现意识形态的特点,对语言学理论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批判、继承索绪尔和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布迪厄提出:语言是整体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每日的社会互动中不断进行语言交换及表达。同时,他揭示了语言的转换可以表达其中的权力关系,从语音、语调到字词都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的阶级地位,每个人在使用语言时都展现了不同程度的权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伯恩斯坦学术思想渊源的梳理发现,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语义观和社会符号学为伯恩斯坦早期的语言语码研究提供了宏观的语言学框架,萨丕尔、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人类学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开启了语言研究的“文化转向”,米德、涂尔干等学者的社会学思想的融入则把“语码”推演至教育话语的高度。这种跨学科的语言研究是20世纪社会学的“语言转向”的必然结果,为语言/话语研究搭建了一个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沟通的桥梁,也为探究语言、心理、现实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