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锡华 《船山学刊》2002,(2):128-131
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农民起义,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普遍性。太平天国也不例外,宗教迷信对这些封建农民起义起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农民起义的整个进程中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可以这样说,是基督教造就了太平天国,也是它毁灭了太平天国。一、基督教造就了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洪秀全在1843年以前约十五年间七次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洪仁玕明确提到洪秀全去广州应府、院考试的就有四次,而在每次去广州以前,他又须先在花县应考。他的这一基本的经历表明了这段时期的洪秀全深深地被科举制度所牢笼,想通过考试跻入统治…  相似文献   

2.
关于洪秀全初读《劝世良言》的时间,曾有过几种不同的说法: 有的认为是一八三七年,如罗尔纲同志《太平天国史稿·天王》中说: “秀全在二十五岁那年(公元一八三七年,清道光十七年)二月,到广州去应秀才考试,遇见耶稣教传教士梁发在路上宣讲,并分发他所著的一种传道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与历代农民战争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是在一个领导集团的集体领导之下发生的。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到冯云山在广西传教,逐步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包括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在内的领袖集团。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与这个领导集团息息相关。过去史学界只注重对太平天国农民领袖进行个案分析,这种分析虽必不可少但却难窥全豹。笔者试图将太平天国前期的领导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限于篇幅,本文仪评述其内部关系。1.在定都天京之前,太平天国领袖之间逐步确立了一种以洪秀全为首的、带有朴…  相似文献   

4.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领袖,他的历史功绩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洪秀全在太平天国革命中也犯了不少错误,对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负有重大的责任。本文对他所犯的错误,作一浅论。太平天国初期,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群众、号召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太平天国革命不断发展。然而定都天京后,情况就起了变化。本来打下南京后,形势极为有利。太平军“既众且整”、“直望无际”。清军则是“望之夺气”。(汪士锋《乙丙日记》卷一)但洪秀全一进入南京城,就“直入两江总督衙门,以为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正式于此建…  相似文献   

5.
关于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的时间、地点问题,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有三:一曰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①;二曰咸丰元年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在“武宣县东乡,建立了太平天国”②;三曰咸丰元年九月初一,洪秀全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开国英雄冯云山(1822—1852年),1843年在广东花县家乡参加洪秀全首创的拜上帝教,次年跟随洪秀全“出游天下”,足迹遍及两广数十州县,宣传革命。1845年以后,他独自进入广西桂平县紫荆山,以巨大的革命毅力进行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开拓革命基业。1851年参加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转战千里,屡立奇功。1852年6月在广西全州北面蓑衣渡附近的水塘湾与清军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冯云山在立教创会、兴师建国、立法定制等方面都为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紫荆创业,组织拜上帝会,则是他最主要的一个贡献。下面仅就冯云山与拜上帝会的一些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革命,是在洪秀全思想的指导下层开的。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把洪秀全与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称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找寻真理的一派人物,是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个评价近年来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洪秀全学的不是中国近代需要的西方资本主义真理,而是西方千百年的历史陈迹基督教,所以他没有、也不可能站在时代前头,指引历史潮流前进,因而算不上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但也有人为之辩解,认为洪秀全在当时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越过以往的  相似文献   

8.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哲学,是太平天国意识形态的核心。这一宗教哲学存在的时间虽不太长,然而它是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特殊现象,也是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环节。它作为太平天国这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的理论基础,作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年历史,但它的壮举却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本文试就太平天国前期和晚期法制思想的发展变化,粗作比较分析,并以此探讨法制建设对太平天国事业兴衰的影响。一、法制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朦胧的法制意识太平天国前期和晚期法制思想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金田起义前后到1853年建都天京。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和冯云山为了发展和巩固拜上帝会,把“摩西十诫”的内容,稍加  相似文献   

10.
五月二十六日,广东太平天国研究会召开洪秀全早期思想评价问题讨论会。一、金田起义前洪秀全是否已形成了革命思想有些同志认为,洪秀全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不革命到革命的质变。在金田起义前,他虽写了“三原”,但主要是讲道德修养,远非革命思想的形成。由于在广西传教与当地团练发生矛盾冲突,被迫进行反抗,到金田起义前夕,才逐步走向革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一下洪秀全与皇上帝、孔夫子的关系,看一看他所创立的拜上帝教,其基本内核是属于以皇上帝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还是以孔夫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了解洪秀全以拜上帝教发动太平天国革命,到底是要在中国推行所谓“神权政治”,还是要反抗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反清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洪秀全建立拜上帝教初期,反清和反孔、敬拜天父皇上帝是联系在一起的;太平天国革命初期、中期,反清和反儒思想紧密结合,既增强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也增加了革命的阻力;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反清和反对外国侵略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日趋成熟的阶段,也是太平天国走向最后失败的阶段。反清思想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它曾  相似文献   

13.
七月间,英国伦敦大学柯文南博士到广州进行学术访问,并应广东历史学会和广东太平天国研究会的邀请,为会员作题为《英国研究中国史情况介绍和有关太平天国起义问题》的学术报告。此外,柯文南博士还到洪秀全故居参观访问。柯文南博士是英国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学者。今年四月份,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的邀请,前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是一场因洪秀全受梁发《劝世良言》影响而爆发的排满运动,但当时只有传教士与部分中国人了解这一点。是谁将太平天国与基督教结合起来的呢?更直接而言,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梁发与其著作《劝世良言》是从何时开始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的呢?从中国的基督教历史来看辛亥革命,当初作为排满象征的太平天国,是经过基督教界的“发现”梁发后,才与革命相连接的。开始注意到太平天国带有基督教色彩的,主要是辛亥革命后活跃于地方社会的基督教徒,以及与太平天国关系密切的粤港基督教徒。辛亥革命为再度诠释太平天国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5.
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义 ,与中国传统文化、百姓的迷信观念和斗争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使之成为太平天国革命的思想武器。但是 ,由于洪秀全对基督教所知有限和随意取舍 ,基督教在他那里变得荒诞不经 ,这就为其政权最终被西方传教士所抛弃埋下了伏根。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之姓洪,今日已为妇孺皆知之事,但在几十年前却是一椿疑案。清朝的一些官书和私人记载有称洪秀全又姓朱者,有称洪秀全本姓郑而后冒姓洪者,直至三十年代仍有学者认为秀全之本姓郑为毫无疑义。他们认为秀全之所以改姓洪,是为了同会党联系之需要,是为了符合于“复明”的宗旨。1936年简又文发表《游洪秀全故乡所得到的太平天国新史料》,1937年罗香林发表《太平天国洪天王家世考》,他们根据所见的洪秀全族谱介绍了洪秀全家族和世系的一些情况,改姓之说不攻自破,洪秀全本姓洪乃成铁案。此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太平天国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之死,不少论著及小册子说法不一,一说洪秀全服毒殉国。如范文澜著《中国通史》中说:“一八六四年六月一日洪秀全服毒殉国”。一说洪秀全病逝。如一九七八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豫明编著的《洪秀全》小册子说:“由于长期劳累,斗争紧张和忧愤,洪秀全的健康状况一天天的坏下去。自五月中旬起,他就病了……,六月一日(1864年)这位太平天国的杰出领袖终于与世长辞了。”洪秀全之死,史实究竟如何?希编辑同志将此信转有关研宄太平天国史的同志,对洪秀全之死的问题给予答复。  相似文献   

18.
洪秀全吸取了基督教的一些仪式和教义,并与中国传统农民思想及儒、道、佛教和民间封建迷信思想交糅融合,创立了太平天国独特的新宗教——拜上帝教。关于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异同,儒家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影响,以及佛教、道教、民间迷信思想与太平天国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已作了不少专门探讨。然而,就整体而言,拜上帝教的思想结构层次相当复杂,需要认真展开层次考察,分清主次,辨别源流,这样才能对太平天国新宗教及其历史影响作出全面的认识和估价。本文就从这方面进行探讨。一、拜上帝教产生的社会历史土壤客观层次——中国社会的巨大裂变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迫使中国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自然经济的再生机制,始终维护着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结构,顽强地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的身体观中蕴含着对身体规训的意味.洪秀全受基督教启发而创立拜上帝教,后又利用宗教建立并治理太平天国,所以基督教对天平天国的意义非同寻常.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教义和经典,以其身体观和身体规训为典范,对统治区内的身体进行各种规训,以此作为治理太平天国的一种方式.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基督教对中国民众的身体规训仍然在继续,并且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相似文献   

20.
洪仁玕与洋兄弟的恩怨贾熟村洪仁在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不久,即接受洗礼,积极参加活动。这时候,中国的大门已被外国侵略者的大炮轰开,清朝政府已被迫同意外国可以在通商口岸传教。美国基督教牧师,田纳酉州森纳县人罗孝全(Roberts)于1844年从香港到了广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