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无不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及自已和他人的行为方式持有一定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价值观,人们的任何社会活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和支配下进行的.生活价值观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生活价值观影响生活方式的建立或选择.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不同特征之一,就在于前者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成分。人们选择这种而不是那种生活方式,主要原因就在于生活价值观的差异。生活价值观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指导人们建立或选择某种生活方式。任何一种生活方式的形成或被人们接受,无不有赖于主体自身,它同主体的生活价值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论生活方式     
(一)引言 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里;还是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抑或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真切的问题:即对人类生活方式的研究已显得多么迫切和重要。但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理论上,我们偏重对生产方式的研究,忽视了生活方式的理论探讨;以致导致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困难。此其一。理论上的偏颇也招致实际工作中的困境,社会多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失当、生产与消费脱节、市场供应与人们实际生活需求背离、商品积压等等。此其二。更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上的片面性,造成了人们思想意识中的混乱,甚至造成这样一个假象:似乎研究生活方式就是资产阶级的享乐哲学,吃、喝、玩、乐成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名词。于是,“越穷越光荣”曾一度成为一些人头脑中的生活逻辑;“艰苦朴素”、“勤俭约节”也被错误地理解为一种约束个人生活的僵死教条。此其三。  相似文献   

3.
一、充分认识知识分子的劳动特点及其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对于什么是知识分子,历来有不同的认识,在阶级社会中,知识分子总是与阶级的统治联系在一起的。笔者认为,知识分子是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作为社会阶层,知识分子不是由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人们组成的,而是由相同的劳动性质、收入来源、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的人们所组成。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和条件是:第一,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从事脑力劳动;第三,依靠脑力劳动的收入为生活来  相似文献   

4.
一、精神生活方式的地位生活方式分为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人们为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进行的各种活动就是物质生活方式;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就是精神生活方式。这两种生活方式有着十分密切关系。考察它们的关系,可以看出精神生活方式所占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 生活方式的时间结构是指单位时间内各种生活活动所耗费的时间及其比例关系.人类的任何生活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中进行的,都必须耗费一定的时间.透过生活时间及其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各种生活活动的时间序列和每项活动的时间消耗,从而揭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完善方向,并为人们科学地、合理地和用时间提供依据.因此,分析和探讨生活方式的时间结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包干到户后社员是什么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在,理论界的同志们对于包干到户后的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的性质,大致有三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仍然是按劳分配;另一种意见认为已经不是按劳分配了;第三种意见认为仍然有按劳分配的内容,但按劳分配原则已经受到限制和削弱。为了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我想再提出一个问题来研究。这就是在包干到户(大包干)的  相似文献   

7.
生活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活与活动的固有形式。简单说来,所谓生活方式,就是人们用什么方式生活的问题。 生活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形式。人类的生活方式由落后到进步,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变迁,是同整个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愚昧到开化、由野蛮到文明的递次更替相适应的,即生活方式的变化与时代同步前进,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制约的。 究竟什么是导致生活变化的根本动因?从根本上说,首先是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他是怎样生产的,他就是怎样生活的;其次,社会的经济、文化水平,对生活方式给予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使一定社会、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明显地带有当时文化熏陶和影响的痕迹。因此,文化对生活方式的直接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本文想着重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和整个社会,对生活方式问题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理论界关于生活方式的讨论主要围绕着近几年来改革和开放形势下城乡人民生活方式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探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生活方式的发展规律,以及有关生活方式的基本理论问题。改革和开放给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方式带来了显著变化,最直接的表现是城  相似文献   

9.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生活条件和生括观念的制约下满足其生活需要的活动方式。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生活方式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即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能力和成果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而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和实现总是要受到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的。换句话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和实现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逐步认识自然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规律,并从中争得解放和自由的过程。因此,生活方式的发展,也就意味着人们从自然力和社会关系这两方面获得越来越多的解放和自由。与此相应,生活方式的质也分别体现为两个不同的方面——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是由这两个方面所构成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对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开始步入我国的学术理论界,有些研究者已经做了某些有益的探讨。本文拟就有关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生活方式的范畴和概念作为科学范畴,生活方式的涵义是什么?对于这一复杂社会现象加以表述,难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明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即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与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普及的过程。而它的发展又与工业化是同步的,这是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共同规律和经验证明.但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却大大滞后于工业化的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工业产值已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0%以上,而全国城市化的水平却只有28%;在产值构成中.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率.已由建国初期的3:7转变为8:2,但城市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与农村农业劳动力之比,几十年来,却一直是2:8。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强调生产,忽视生活;强调城市化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忽视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的普及,农村城市化迟缓是根本原因。所谓城市生活方式,即现代化的思维方式、生活行为及现代化的生活服务设施。中国农村缺乏城市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并指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和社会主义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里人们的一种存在和生活形式,它揭示出一定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态度怎样,即人们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活动。它着重于人们生活活动的一定形式,而不包括作为生产要素的人们在生产领域中的生产活动形式。社会生活方式正是对全社会人们生活活动形式的本质特征的集中概括,是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13.
<正> 生活方式是人们的生活活动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于广义生活方式的内涵,尚没有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广义的生活方式应该包括劳动方式、消费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闲暇生活、教育、婚姻和生育行为等方面的内容。之所以把这些定为生活方式的内涵,是因为它们较全面地反映了人们生活活动形式的特征。而所谓人口素质,是指人口所具有的不同方面的性质。比较一致地看法是,其内涵包括身体素质、文化技术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口素质状况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农村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革,大大促进了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生活方式一系列的革故鼎新。生活方式的改革对每个人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促进人们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乃至整个社会的改革进程。因此,研究生活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生活方式变革的动因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生活方式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人说是个人的情趣和爱好所致;也有的认为是某些人心血来潮,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结果;还有人则固执地归于“命运”的安排。总之,在这些人看来生活方式的变革只是人们头脑、思想或某种“外力”作用的结果。事实上生活方式的变革恰恰不是人们主观愿望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自身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生产方式发展的直接产物。它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5.
人们的生活方式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条件的状况,而生活条件中最根本的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条件。人们怎样生活,是和他们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相一致的。 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和自然经济密切相联系的。我国农村自然经济的特点十分突出,从而使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和制约,带有浓厚的自然经济色彩。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具有如下的特征:1、物质生活的低层次性。由于生产力低下,社会财富有限,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人们的消费。人们所追求的只是生存和繁衍,吃饱穿暖成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建设理论的新发展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的认识已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首先,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我国,现阶段的目标,就是要在21世纪中期,使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毫无疑问,伴随着这个过程,必然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现代化,必然是劳动方式和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基本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使国家…  相似文献   

17.
生活和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因为人总是社会中的人,所以,生活是社会中的生活,在生活过程中,人们必然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活关系;生产同样也是社会中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人民必然也会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对于人类生产问题的研究,理论界已获得很大成就,但是,对于人类生活问题的研究,却仅仅局限于生活方式方面,与人类自身生活的发展状况很不相称,很多地方还是空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生活方式的讨论中,要不要提出现代化生活方式这个范畴,已引起了人们的不同认识。我们认为,生活方式现代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因此,提倡现代化生活方式是完全必要的,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冶 《江汉论坛》2006,(10):117-120
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三条理论思路,生活方式类型研究是较晚形成的也是最直接、最全面的一种研究思路。在生活方式类型研究中,芬兰的罗斯、美国的米切尔、日本的井关利明和堀内四郎所作的研究是比较有特点的研究。生活方式类型研究的开拓及其后社会学家提出生活方式类型学,显示生活方式成为了专门、独立的研究领域,理应在社会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生活方式指标体系必须根据生活方式的内容和构成要素等确定其基本框架。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生活活动条件基础上,在一定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各种比较稳定的生活活动形式的总和,它包括主体及其生活观念、生活活动条件和生活活动形式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活动又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划分为日常家庭生活活动与消费、工作与劳动活动、社会政治活动与社会公益活动、精神文化生活与学习、社会交往活动与婚恋等。因此,生活方式指标体系可以生活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