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民国时期青海城镇市场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青海的城镇市场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发展,虽然许多地方仍不尽人意,但还是对传统的军事和交通重镇模式有所突破,商贸业的顺利运营在城镇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文章以西宁、湟源、结古、鲁沙尔4个具有代表性的城镇市场的发育状况为例,指出它们各自的发展缘由与特点,并归纳出民国时期青海城镇市场的总体特征,以期对此领域有较为明晰的认识和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煨桑作为藏族文化习俗,在藏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云南藏区在煨桑材料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多样性,煨桑仪式差异明显,并不断演化.藏民对煨桑材料的选用,以其功用为原则,同时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煨桑植物的采集还遵循了生态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李学竹 《中国藏学》2008,24(1):185-189
在西藏现有梵文贝叶经写本中,保存有大量因明学方面的珍贵资料,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既有早期因明的经典原著,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后期各种重要注疏,内容涵盖了因明学方方面面的各个领域。这些珍贵的因明资料有一部分流传到海外,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因明学研究的内容,为因明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国内还保留着大量的重要因明写本,我国因明学界应该充分利用我们丰富的文献资料优势,加强对因明梵文写本的整理研究,为因明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白马寺与元朝帝师关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霞 《西藏研究》2008,108(2):59-64
白马寺是汉传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寺院,对汉地佛教有着标志性的意义.靖康年间,由于金人的劫掠焚烧,白马寺被破坏殆尽.元代重修白马寺以及白马寺最终得到1600顷土地田产,都是在当时的帝师八思巴和胆巴上师的支持下完成的.充分体现了当时藏汉佛教水乳交融的和谐局面.除此外,白马寺的其他寺主和嗣法弟子也和其他凡任帝师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这也是元代各民族文化间密切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谈到花垣县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时,人们往往会想到花垣丰富的矿产。然而有一个同样突出的事实,那就是花垣在湘西州全州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花垣的通乡公路改造、农村客运站建设等等也在全州名列前茅。如今,人们喜欢谈论花垣交通的枢纽作用,对吉茶高速、张花高速更是津津乐道,这一切都在传颂着花垣交通人凭着顽强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造就的一个个传奇般的"神话"。  相似文献   

6.
<正>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在采风的词曲作家陈哲无意间闯入玉狮场。这座半山坡上的小山村,有着古旧的木头房屋、曲折的乡间石板路、坠弯了枝头的苹果树和久违了的原始森林。眼前的景象,让这个长发艺术家的“心灵震颤”。此后,他像着了魔似的,一趟又一趟前往这个村庄膜拜。在这里,他自称找到了寻觅已久的“灵魂家园”。他不厌其  相似文献   

7.
看本加 《西藏研究》2008,108(2):94-101
青海湖南部之海南地区的文昌信仰文化,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圈中的特殊个案.田野调查表明,文昌信仰的地理分布、祭祀仪式与民俗事象颇具文化个性,其主要是受海南多民族汇聚的地理环境和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所造成的,是文化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20新16年7月10日,位于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收到一位维吾尔族老人亲自送来的6000元捐款,捐款人是该州博乐市小营盘镇乌图布拉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吐尔逊?艾则孜。68岁的吐尔逊老人饱含深情地说:“这6000元是我刚卖牛的收入,全部捐献出来,就是为了支持湖北乡亲们抗洪救灾。希望能为湖北受灾的亲人们添件遮风挡雨的衣衫,买口热热乎乎的饭菜。”  相似文献   

9.
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进展——安居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华 《中国藏学》2008,(1):145-150
西藏自治区政府将安居工程作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阶段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本文根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课题组的实地调研资料,参考政府统计数据,介绍了安居工程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现阶段安居工程建设的成果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甘肃省委书记苏荣提议,甘肃省政协牵头,具体由喇敏智副主席(回族)负责,喇敏智主编、马明良执行主编,组织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及北京、宁夏、甘肃有关研究院所的学者专家撰写了《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一书。该书着重突出回族从近现代至当代的贡献和作为,特别是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开发祖国、发展经济、繁荣中华文化、推进科技进步及发展教育、艺术、体育、卫生等事业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分总论、文化篇、政治篇、经济篇、精神篇几个板块,体例新颖,文字流畅,写出了回族的辉煌业绩和骄人贡献,展示了回族的全新面貌,令人耳目一新,是目前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回族对祖国历史和现实贡献的专著。书前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关于《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一书的批示,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白立忱(回族)、李兆焯(壮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蒙古族),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朝鲜族)及甘肃省党、政、军各方面领导同志仲兆隆、李乾元、喻林祥、李子奇的重要题词。这些题词充分肯定了《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这本书对发扬回族优良传统,增强民族间的了解和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并将刘延东同志的序文和苏荣同志的批示刊出,以荐读者。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考释近年出土的唐故游击将军穆泰墓志铭文的基础上,分析穆泰本人及其先人籍贯、家居、任职等情况,推测穆泰家族源自鲜卑,系北魏孝文帝改鲜卑(贵族)姓为汉姓辗转而来。文中对穆泰等人所任职务、任职地点等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多有订正和补充,澄清了若干唐史和民族史学界长期存而不明的问题,并以此揭示鲜卑人汉化的具体过程。就穆泰家族而论,因其多在都城西北诸民族势力活动之地,又以武职为显,其家族汉化较之进入内地核心区之鲜卑人汉化之例显有差别,其特征表现在:在融入儒家文化圈的过程中还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若干因子,在物质层面背后还寄托着本民族的某种精神情怀。  相似文献   

12.
从总体上来探讨回族诗人木斧诗歌创作的诗学特征,是比较复杂而颇有难度的。木斧属于七月诗派,也深受七月诗派前辈诗风的深刻影响。木斧结合时代和个体体验,以及对其他流派诗艺的汲取,乃至鲁迅文学思想的传承,创造了属于他独特的诗歌世界。作为获得"中国当代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的持续写作诗人,木斧诗歌体现出独特的诗学特征,也即铸造"力"的诗学、情绪和意象的契合、戏剧化的表达策略等几个方面。这是木斧诗歌与其他七月派诗人诗歌风格不同之处,也是我们论题阐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洪武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381—1392年),沐英留滇长达12年之久。平滇之后,在太祖力图逐渐消除蒙元梁王统治云南一个多世纪的影响并建立明朝在云南统治秩序的意图下,沐英奉旨留滇。留滇后,沐英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明朝在云南的统治。沐英在滇的活动不仅促进了云南的安定与发展,还配合了明初统一战争,对明初政局的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初,滇西北地区形势复杂多变,康熙年间丽江木氏土司对中甸等地的控制权进行了近40年(1682-1720)的争夺。“中甸之争”涉及云南、四川、和硕特蒙古、丽江木氏土司等多方势力,并一直延续到丽江改土归流前夕,与丽江改土归流有重要联系。中甸的战略地位以及“中甸之争”是丽江改土归流的内因,罗卜藏丹津叛乱是外因,“中甸之争”的影响是高其倬奏请清政府丽江改土归流的直接理由,而土民控诉、请求改土归流则是丽江改土归流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定《临川文集》载《与王子纯书(三)》写作年月为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正当木征围攻河州、王韶前往解围之际,并对这封书信所具有的意义略作阐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撒拉族的出生礼、儿童的培养和教育、成年仪式、妇女和老年人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特别是通过对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韩热木赞老人家庭这一个案的调查与研究 ,运用具体生动的民族社会学资料 ,试图揭示撒拉族个体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7.
在甘、青、宁和新疆地区,在民间婚礼中,曾经活跃着三种婚俗性的民间舞蹈表演.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也出现了舞蹈历史兴衰的现象.本文以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撒拉族、回族、新疆维吾尔族婚礼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分析《堆依奥依纳》、《宴席舞》、《纳孜尔库姆》这三种婚俗舞蹈各自兴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甘、青、宁和新疆地区 ,在民间婚礼中 ,曾经活跃着三种婚俗性的民间舞蹈表演。然而 ,随着历史的推进 ,也出现了舞蹈历史兴衰的现象。本文以中国西北地区的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婚礼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 ,在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试图分析《堆依奥依纳》、《宴席舞》、《纳孜尔库姆》这三种婚俗舞蹈各自兴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金朝时期,在甘肃的河、洮、岷、叠、宕、阶及积石军等地,散布有众多吐蕃部族。金朝对这一地区的吐蕃部族实行招抚政策,鲁黎、葩俄、黎、突门等族首领纷纷率族归附,并对反叛的吐蕃木波部也行招抚予以平息,结什角与庄浪四族的归附,更是金朝招抚政策的体现。陇南吐蕃的归附,有利于这一地区社会的安定与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在当地设置的税务官(khralpon)和文书官(yigepa)分别负责赋税征收和公文处理、田亩登记等事务。他们在汉文文书中被称为判官,与唐朝的孔目官和掌书记有相似之处。营田官(zhingpon)和水官(chumngan)则分别负责土地分配调整、农田水利管理等事务,按部落大小分别设置不同数额,且有不同级别。他们与唐朝的营田使、都水令等职官相似,但也有自身特点。吐蕃营田官对归义军营田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