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李相培  王玮 《新少年》2013,(4):22-23
韩国儿童文学作家李相培,对妖怪题材的故事情有独钟,出版过《妖怪爸爸》、《去上学的小妖怪》、《妖怪三侍郎》、《哈哈,我是妖怪》等多部以可爱的妖怪为主人公的系列作品。此外,作者还创作了《阿里郎》、《变成星星的草筐》、《泪花》、《花儿的蝴蝶梦》等多部童话。《爱上读书的妖怪》是一部情趣盎然的作品,作者选择了极其独特的视角,在没有刻意强调  相似文献   

2.
绿茶书情     
正《妖怪大全》[日]水木茂著/绘南海出版公司|飓风社2017年1月日本人喜欢画妖怪,这部《妖怪大全》收录了764种妖怪、112种神明,讲述了19个在日本流传的与往生世界有关的传说。水木茂笔下的妖怪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古代绘画作品之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创造出来的。从妖怪到神明,呈现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妖怪世界。  相似文献   

3.
严晓萍 《新少年》2014,(10):21-21
妖怪感觉好孤单,成天闷闷不乐的,他真想有个伴儿,最好是个孩子,因为,只有孩子的笑声才能让他开心。妖怪开始到处寻找,他希望能捡到一个小孩儿。“不要再哭了,再哭就把你扔给妖怪!”一个声音突然在附近响起,妖怪喜出望外,终于可以捡到一个孩子了,他兴冲冲地跑向那个声音。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妖怪文化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日本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并且渗透到文学、绘画、雕塑、娱乐等众多领域。妖怪不仅出现在动漫、影视作品中,还与日本的儿童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儿童文学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日本的儿童文学也推动了日本妖怪文化的推陈出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大量的妖怪形象,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魏晋之妖既能幻化为"全人"形态,又具有一定的物性特征;大部分妖怪不仅作祟害人,且有了媚惑人的手段和狡猾的特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人情味。这些妖怪形象与当时的鬼神信仰、世风时俗、社会风气等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以《搜神记》中之妖怪故事为考察重点,具体论述了自先秦两汉时代至六朝时代"妖怪"概念发生的变化。在先秦两汉时代,它主要指一种具有预兆性的反常现象;在六朝时代,它的概念则与"精怪"的概念逐渐混淆起来,其主要意义则为精怪、鬼魅之类。  相似文献   

7.
我热爱乡村教育,但乡村教育却彻底地抛弃了我。《而我却无法走向都市,都市是别人的院落。在从1993年走向1994年的过程中,我被一种绝望的情绪攫取着。那时候,我经常想到的是,会有一天,我从栖身的中学出发。这里不是我的家园,我得去寻找我的教育之梦。我不甘心就这么被教育抛弃了。而某些校长的手上握着的是权柄,而不是教育。而我,必须有一根救命的稻草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必须找到这一根金黄的稻草。据说一根稻草能压死骆驼,而于我而言,一根稻草也能让我浮出水面呼吸新鲜的空气。那稻草的金黄,是生命的金黄呀!一个冬日,我在满身心的疲惫中,…  相似文献   

8.
你能在没有心脏的情况下存活吗?孙悟空为了跟妖怪斗法,能将自己的心脏取出体外,然后又放回去。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的吴金水为了战胜病魔,居然也像孙悟空一样体验了体外心脏手术。风心病让我痛不欲生2012年8月10日,我被儿子、女婿手忙脚乱地抬进南京鼓楼医院心脏外科时,所有的医生都吓了一大跳——我不仅脸色紫得像猪  相似文献   

9.
晓竹  邹梅 《华人时刊》2011,(6):60-62
幽默是一种品位,体现人的智慧和修养。而如今,都市里满街飞奔的汽车,也被汽车幽默师们盯上了,他们或搞笑、或温柔地在香车上张扬着车主的品位取向,更让充满诱惑的都市增添了个性横生的香车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妙趣横生的汽车标语吧——"五次路考不及格","我上有老下有小,本人身体又不好,于万别撞我","人老车破又磨合","您是师傅随便超"。这些可爱的车尾标给都市车流平添了一抹轻松和幽默,也让汽车和车主增加了品位和修养。南京女孩张蕾当上了汽车幽默师后,彻底改变了生活处境。  相似文献   

10.
青春无悔     
95年农大毕业后,我毅然地告别了繁华的都市,怀着一种眷恋,带着一种执着和一股倔强回到家乡——河北省广宗县一个偏僻贫穷的小乡村。父母强烈地反对我荒唐幼稚的想法,乡亲们也议论  相似文献   

11.
《农庄》是约翰.厄普代克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我”和母亲的矛盾:母亲希望“我”留在农庄,不要返回都市,而“我”则坚持出售农庄,回到纽约。农庄是乡村文明的象征,纽约是都市文化的隐喻,因此,母子矛盾其实也就是两种生活状态的冲突。“我”的选择代表着现代人对“诗意生活”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地方文化是乡村社区营造的基础,台湾鹿谷乡溪头妖怪村的成功营造来自于对妖怪传说文化这一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转化与运营。应用扎根理论与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其发展机理,指出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是贯穿社区营造的主线,创意激活并重组了传说文化资源,提升了其价值,并提炼出"传说文化资源挖掘——文化符号化——文化产业化——文化商圈化——社区化"的乡村社区营造模式。基于文化创意的乡村社区营造模式可为大陆乡村社区的营造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冬日的温暖     
22岁那年我从老家出来,独自到都市里闯荡。看着高耸林立的大厦和霓虹灯闪烁的街市,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点样子来。但这样的激情在一个月后就消失殆尽。每天早晨我都是充满希望地从租住的廉价旅店里出来找工作,傍晚带着都市的夜色失望而归。  相似文献   

14.
都市美才女     
我们生活的都市里美女如云,才女如织,合二为一者却凤毛麟角。美女若想在如云中脱颖而出得整天想着把自己装扮得更胜一筹;才女即丑女,早被文化圈的男人们盖棺定论了。可偏有一好事的杂志开了个栏目叫都市美才女,还指定我来作主笔。这就有些“寻美觅才千百度”般的艰辛了。 我对我那位还算是如云美女之一的女友说,美女再美也有衰老的时候,美才女才会让你“终身受益”呢。于是,美丽聪明的女友心领神会,苦心钻研公关本领,半年后,女友荣升为某外企公关部经理。自然也成了”“都市美才女”栏目的主打,光照片就已发了十余张。在嫁给他的老板,一位金发碧眼的  相似文献   

15.
去年金秋十月,我踏入都市上海延庆路上一条幽静的弄堂深处的“中国蓝印花布馆”。馆内是一片蓝白相间的蓝印花布饰物,充盈着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天地。然而,馆主却是日本女士,叫久保麻纱。 这位日本女士为何如此钟情中国的蓝印花布? 身为该馆董事长的久保麻纱女士对我们用中文说:“世界上我最喜欢的颜色就是蓝白二色,蓝靛染成的花布给人一种神秘的内涵和格调,迷人!”因此,她捡起了在都市已经过时而  相似文献   

16.
<我是波西米亚人>运用简洁的文字,通过对女孩小培成长经历的叙述,细致真实地描摹了居住在上海这个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揭开了上海浮华与虚幻的面纱.小说的表现范围虽然有限,却透露出实实在在的有关这个都市,有关这个都市的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补胎记     
冰子 《社区》2008,(7):53-53
那日下班后,我接到朋友马东的电话,约我到他家一聚。 我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上,轻捷如燕。一路上迎着落日的余晖,我出神地品味着都市傍晚如画的景致,猛听得“嘭”的一声,随即觉得车轱辘像被胶粘住了,不好,车胎放炮了。  相似文献   

18.
一 “都市小说”的概念,在不同的研究者笔下,外延是不一样的。如同对“乡土小说”的界定一样,“都市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上类的概括,很容易发生理解上的歧异。有些论者在界定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时,是以西方近现代都市经济形态作为参照的,这就势必把一部分带有浓郁都市风味的传统都市小说排除在外。本文无意作这种狭义的划分。我们所要论及的现代都市小说只是基于这样一种界定:即具有较为鲜明的都市地域特色和较为鲜明的都市文化意识。这就意味着,我们所要考察的“都市小说”主要是一种文化概念,它不以物质、经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15年前,我从一个偏僻的山村来到深圳。走在繁华的都市街头,我发誓一定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然而,对于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我来说,要想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拒绝了我的求职请求。就在我心灰意冷之时,突然接  相似文献   

20.
凌仕江 《社区》2010,(17):49-50
一位从青藏雪山哨所下来的老兵告诉我,因为一头毛驴的离去,几个哨兵哭得死去活来,几天咽不下一口饭菜。那时我已离开雪山.回到世俗的都市。起初,对此很是不以为然,生死攸关,除了泪水,还有什么方式能解救悲伤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