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家林 《老友》2010,(1):4-7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京复兴路干休所里,居住着一位年已94岁的老者。他是为数不多的从起点走到终点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革命干部。他身体健康,思维灵敏,眼不花,能看书看报看电视,耳虽然有点背,但没有大的病痛,生活完全能自理。  相似文献   

2.
1947年,我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他对我说:“一天不看报是小错,十天不看报是大错”。全国解放后,环境安定了,我订了几份报纸和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看报     
毛泽东喜欢看报,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代。1911年,毛泽东来到长沙进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报纸上有新闻、政论及其他各种文章,觉得五花八门,美不胜收。从此,他就特别喜爱看报,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4,(4):49-49
和正常人不同,28岁的塞尔维亚女子BojanaDanilovic天生看东西都是上下颠倒的,看书看报要颠倒着,回家也要看倒着放置的电视,家人则看另一台电视。Bojana并不是拥有什么特异功能,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神经学专家诊断,  相似文献   

5.
薛力 《山西老年》2009,(9):58-58
现在,许多离退休的老年人喜欢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看书、看报、看电视、聊天、钩织毛线、做手工活或给孙子、孙女讲故事。然而,有关研究表明,久坐沙发会导致"沙发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孔老二为了搞复辟,开倒车,极力鼓吹孔孟的“中庸之道”。胡说什么“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老二的忠实信徒林彪,本来是一个不读书、不看报、不看文件,什么学问也没有的大军阀、大党阀。但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他也扯起孔家店”的黑旗,大叫大嚷“中庸之道……合理”。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这场批林批孔运动,已在全国全面开展起来,正在向纵深发展,势若燎原。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不折不扣的尊孔反法派,是一个不读书、不看报、不看文件,什么学问也没有的大党阀,大军阀。为了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他躲在阴暗角落里,拼命收集孔孟之道,大造反革命舆论;并且写在日记上、题字挂在墙壁上,当做“座右铭”。他和他的祖师爷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纠错     
苏洁 《老友》2015,(2):9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自小就爱看书,尤其是《西游记》,不知看过多少遍。他的记忆力非常强,读书过目不忘,乃至任人从《西游记》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诵出来。20世纪50年代,钱钟书被调到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参与翻译《毛泽东选集》工作。一次,在翻译中,钱钟书发现《毛选》中有段文字说孙悟空钻进庞然大物牛魔王肚里去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报纸已发展到厚报时代,另一方面,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阅读时间减少,不少人因此而“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所以有人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读题时代”。此话不无道理,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标题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我们标题制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领会全文的思路及其蕴涵的主旨。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就像一双明慧的眼睛,最能够吸引读者,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使读者“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1.
标题制作是新闻包装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的“看书看皮儿,看报看题儿”,说的就是浅阅读时代标题的重要性。近年来,西湖之畔《都市快报》刮起的强劲风,已吹向全国各地,从版式到标题,被无数报纸争相模仿。以《都市快报》为样本,以典型的标题实例,分析其标题制作的特点,从中寻找规律。  相似文献   

12.
我的退休生活是"动""静"结合:"动"是体育锻炼和操持"自留地","静"是到老年大学和图书馆看书看报、家中写作和看电视。先说说"动",我所在的住宅小区去年经过环境整治,面貌焕然一新,铲除了菜园,铺垫了碎沙石,告别了脏乱差,体育运动器材又能用了,房屋周围的树木早已成林。  相似文献   

13.
名人轶事     
毛泽东的著作在国内外出版了上亿册,他的稿费在50年代就达到100万元。但是,他没有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全部交给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处专管。 他一生喜欢看书,常常要买好多书籍;晚年视力不好,他要看特意印制的大字线装书。买书、印书所花的钱都从他的稿费里支出。他还组建了一支干部队伍,一方面负责警卫,一方面到基层搞调查研究。这一笔调查费也从他的稿费里支付。  相似文献   

14.
斋缉 《山西老年》2012,(10):24-24
中国共产党内一直有着读书的良好风气,热爱读书乃至成为藏书家的"读书种子"大有人在。胡乔木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书迷"。据他的女儿胡木英回忆,胡乔木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他把看书当做了最大的乐趣,读书对他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即"父亲的生活很简单,不工作的时候就看书,各方面的书都看,历史、自然、哲学、文学,古今中外的书都看,还有政治方面的书也看。”至于读书方法,胡木英说,她父亲看书很快,挺厚的书没两天就看完了;也有看得慢的,比如思想史、哲学方面的;“有时候父亲是几本书同时看,比如在床头、桌头扣下来,折起来的,就是看到半截的。”  相似文献   

15.
特别的老师     
我们班有一位特别的老师,他姓何,叫何捷,他和其他老师不同的地方数不胜数。举些例子吧:他作文写得特好,他的硬笔字、毛笔字、板书都写得非常棒,还很特别的是他酷爱看书。同学们都知道何老师每天都要带课外书到学校,只要一有空余的时间,便会拿起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办公室、操场、走廊、甚至男生在厕所都会看到何老师看书的身影。奇怪的是看了这么多书,他的眼睛居然不会坏,真有些特别。因为同学们对何老师看书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所以现在大家也都喜欢上看书了,全班很多同学都看过许多名著呢。再给你们说一下何老师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幽默吧…  相似文献   

16.
袁越峰 《社区》2010,(16):36-38
浙江省嘉善县魏塘街道下辖8个城市社区,户籍人口45481人,具有比较典型的小城市社区特色。居民参与社区文化生活总体上呈现出“三多三少”的格局。一是独自活动多、集体活动少:像看电视、看书看报等窝在家里的活动多,走出去参与的集体活动少。二是被动参与多、主动参与少:凑凑热闹的比较多,积极组织活动的比较少。  相似文献   

17.
张栋 《社区》2012,(2):4-4
司马光珍惜书籍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藏书甚丰,据说,各种书籍总数在万卷以上。他读书甚勤,但这些书仍簇新如故。原来,司马光对书非常爱惜,他每次看书之前,一定要把几案擦拭干净,把书放得端端正正的,然后坐下看书。他还专门做了一个木制方板,每当他要一边踱步一边看书时,  相似文献   

18.
刘铁礼是江西铜业公司永平铜矿的退休干部,今年六十七岁,是一九五二年入党的老党员。他退休后坚持读报学习,几乎天天不辍。他说,他这样坚持看报已有六年之久了。他白天到退休办看报,晚上到文化宫看报,而且每次看报都认真做笔记。现在,他整整记满了十个笔记本。他把一些从报纸上摘抄下来的国内外大事、  相似文献   

19.
佟晨绪 《山西老年》2010,(11):48-49
人有双目,却有一能,谓之看。看天色,看景物;看他人,看自己;看天文地理,看书籍电视;看山河沧桑,看人间悲欢。总体说来,"看"只不过是帮助人认识他物的途径而已。  相似文献   

20.
老爸一生没有别的嗜好,就是爱看书看报,尤其是爱看《山西老年》。每年,老爸都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部分钱来订阅《山西老年》。每月杂志一到,老爸都会如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