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尼·莫里森是世界上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巨莫的非裔美国作家.她的作品不仅具有黑人传道士布道或黑人音乐的那种震撼人心的魅力,还兼具现代文学的抽象、魔幻和社会政治功能等特征.通过对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男女角色的分析,探讨莫里森对性别歧视、女权运动、民族文化的生存和两性关系问题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反侦探小说"是当代越来越受到评论家关注的一个亚文类。本文在简要梳理"反侦探小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非裔美国作家伊什梅尔.里德的代表作《芒博琼博》,从罪案之谜、侦探形象和叙事结构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后现代文本对传统侦探小说的解构。本文认为,对后现代"反侦探小说"政治性的认识,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代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创作中特别关注非裔男子对同族女子的暴力。她以暴力的无奈为起点审视非裔美国人的生存处境,并在作品中思索暴力的根源;在描写暴力的同时,审视非裔男子的精神危机及整个种族的苦难,并提出"妇女主义"的实验方案,以期达到非裔男女之间的和谐,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完整生存。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是世界上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巨莫的非裔美国作家.她的作品不仅具有黑人传道士布道或黑人音乐的那种震撼人心的魅力,还兼具现代文学的抽象、魔幻和社会政治功能等特征.通过对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男女角色的分析,探讨莫里森对性别歧视、女权运动、民族文化的生存和两性关系问题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创作中特别关注非裔男子对同族女子的暴力.她以暴力的无奈为起点审视非裔美国人的生存处境,并在作品中思索暴力的根源;在描写暴力的同时,审视非裔男子的精神危机及整个种族的苦难,并提出"妇女主义"的实验方案,以期达到非裔男女之间的和谐,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完整生存.  相似文献   

6.
如果从拉康有关主体建构的三界说理论,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比较非裔美国作家理查.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和《黑孩子》中几个典型的黑人形象,探讨美国种族主义制度下不同黑人悬殊命运背后的深层原因,就能"以史为鉴",为现代人如何合理地进行主体建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门廊在美国建筑文化中的出现与发展历程折射美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结构的变化。非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常见门廊意象,各种人物形象在门廊众声喧哗,戏谑同胞、戏弄白人、讲述祖先故事。门廊成为非裔美国人发出声音,确定身份,融入族裔群体的平台,智慧地回击白人压迫、歧视的战场;更是他们凝聚族裔力量、传递智慧、传承口述文化的场所。与布鲁斯、爵士乐一样,门廊建筑与门廊文化成为非裔美国族群融入并影响美国文化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鲍德温的短篇小说《桑尼的布鲁斯》讲述了一对非裔兄弟各自走向觉醒并最终再次团结的故事。文中"光""暗"意象是除音乐之外另一重要意象,但常被人忽视,故本文将从人物的心理变化、非裔美国人的历史及布鲁斯音乐的意义等方面来探讨文本中"光""暗"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揭示其所展示的作品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9.
詹姆斯·鲍德温的短篇小说<桑尼的布鲁斯>讲述了一对非裔兄弟各自走向觉醒并最终再次团结的故事.文中"光""暗"意象是除音乐之外另一重要意象,但常被人忽视,故本文将从人物的心理变化、非裔美国人的历史及布鲁斯音乐的意义等方面来探讨文本中"光""暗"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揭示其所展示的作品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0.
《根》与《紫颜色》这两部优秀的作品都出自非裔美国作家之手,都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高潮阶段的产物。《根》是一部寻根小说;《紫颜色》也用耐蒂这条暗线表现了寻根的主题。通过两部寻根小说的比较阅读,可以发现哈里与沃克对相似的文化,有着不同解读。这种不同,使得《紫颜色》在思想深度上,要明显优于《根》。  相似文献   

11.
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在长篇小说《六月庆典》中,一方面塑造了黑人牧师希克曼对求真、求善、求圣的黑人伦理的坚守;另一方面塑造了希克曼收养的白人小男孩布里斯挣扎于黑人伦理与白人伦理之间,最终以白人伦理定位人生,成为参议员,却被私生子刺杀.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分析二位主人公最终的伦理选择,再现历史语境下黑人伦理不被认同的伦理图景,藉此揭示小说中折射出的埃里森的黑人伦理欲求.  相似文献   

12.
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六月庆典》在我国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该小说在其表现主题、写作技巧和叙事手法上都堪称经典,可以说是对作者第一部著名小说《无形人》的超越。在此从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出发,追踪主人公桑瑞德(儿时布里斯)的人生之路以及黑人牧师希克曼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六月庆典》的身份寻求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并挖掘作者对黑人命运和黑人文化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美国社会历史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美国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淋漓尽致地运用了意象,文本从红字A到人物的名字、人物本身直至客观事物,都极具深意。1995年再次搬上银幕的电影文本《红字》也直接、明了地运用了意象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将电影文本的深意蕴含于可视的意象之中,虽然和原著相去甚远,但为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动。通过对《红字》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中的意象运用的研究,阐释了意象的运用为《红字》无论是小说文本,还是电影文本所带来的永恒的艺术魅力,试图为《红字》研究构建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作品,被称为现代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经典,也是异化文学的代表力作。从社会环境的异化、意象的异化、人性特点的异化三个主要方面对作品进行剖析,着重体现作品对"异化"的再现。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社会空间转向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时间独大,而忽视空间维度的局面,大量学者开始关 注空间与空间理论。在文学上也出现了文学作品的空间叙事,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正是空间叙事的典范,通过 在作品中建构社会文化空间、心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以小说中三个黑人女性命运为时间线,从时间的历史性与空间的共时 性两方面实现十字交叉式叙事,从而实现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非裔美国作家安吉拉·弗卢努瓦凭借小说《特纳之屋》再现了她的家乡底特律当下的暴力犯罪、阶层壁垒、种族矛盾和无家可归等社会问题,并探讨了城市空间分布和资源配置与权力、阶级、种族的关系。小说是部典型的城市文学作品,分析文本中的城市叙事、打通文学中的城市和现实中的城市这两个地理空间,可以一窥半个多世纪以来底特律城市发展中的痼疾和走向滑坡的原因,以及现代工业文明裹挟下城市居民的奋斗与挣扎。  相似文献   

17.
同一血缘》是非裔美国作家宝琳·霍普金斯的小说,讲述了在不知晓身世的三兄妹之间的情感纠葛,非洲之旅促使其找回黑人身份回归非洲、恢复王权的故事。亚瑟·W·弗兰克提出“医学殖民”的概念,用此来建构医学殖民叙事,用本土医学颠覆西方医学的绝对权威,为宣扬本土医学和建立黑人金字塔文明提供途径。在殖民医学的视角下,西方医学被医学解构,作者建构本土医学话语的愿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是美国作家霍桑最著明的短篇小说之一,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将自己对人性善恶的复杂理解通过富有象征意味的人名、意象和时空隐喻以及主人公古德曼·布朗和费丝言行的含混矛盾表现出来,从而突现了小说的"含混"主题--人性本质的亦"善"与亦"恶".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兴美学潮流,非裔未来主义提出至今虽不满三十年,但其影响力已辐射了文学、音乐、艺术等众多领域。以WoS和CNKI作为数据库,检索2003年至2021年国内外非裔未来主义研究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运用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对非裔未来主义研究文献进行共现、共被引与聚类分析。从一系列图谱来看,非裔未来主义研究整体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美国,尤其是在南方的佐治亚州已经形成了密切的合作网络;传统问题与现代热点相结合是它的一大特征,其中未来研究与跨传媒性更成为了其中的前沿热点。以知识图谱为分析方式深入探索非裔未来主义的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能够以更加科学的方式看待非裔未来主义研究,以期能够加深对非裔未来主义的了解并促进其相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33~1993年非裔美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49年以前"休斯与赖特在中国的译介",1950~1979年"战斗的非裔美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以及1980~1993年"种族的非裔美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中国学者对非裔美国文学的研究视角在三个阶段中均重点关注其中所体现的种族政治,这与当时国内大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