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这一成语,人们用它讽喻那些见识狭窄、短浅,而又盲目自大、不接受新事物、不识大局的人。庄子有一次给人讲故事:有一只青蛙,生长在一口井底。他从来没见过外面的世界,没见过春天花开,夏天的虫儿,没欣赏过秋天的天高气爽,也没见过冬天的冰天雪地,他能看到的,只是井口的一角天空。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看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青蛙对海鳖说:“你看我在这多好呀!高兴的时候,就在井边上跳跃,累了,就到井洞里休息。我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你看那些小虫,谁能比上我呢?我自己占据了这一坑水,多自在呀。你怎么不到这井里玩一玩呀?”…  相似文献   

2.
爷爷     
谨以此文缅怀所有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无名烈士们。我没见过我的爷爷,我父亲也没见过他的父亲。爷爷是在父亲出生前3天,离开他生活了23年的家乡,离开了眷眷不舍的即将分娩的奶奶。那一年是1937年,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入侵我们的国家。爷爷自那次离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连一封  相似文献   

3.
来我这里擦皮鞋的人,大多数态度和蔼,心情愉快。但是,这一位穿黑上衣的人却与众不同,我一看见他就这样想。我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却又肯定没见过他。“小鬼,你一星期挣多少钱?”他问我,那口气里带着明显的嘲笑味道。没等我回答,他就开始告诉我,他在我这么大的时候挣多少钱,还不时狡黠地东张西望。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7,(3):112-115
一名妇女抱着一个孩子坐上公共汽车。司机看了一眼孩子,突然说道:“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丑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与你丈夫复婚,他为何没跟你一起来?”她红着眼,低沉地说:“他已去世了!”“去世了?”我十分惊诧。“我们夫妻感情一直很深,彼此都离不开对方。即使只是短短的二三天,另一个在家也总觉得寂寞无主,觉睡不好,饭也吃不香。谁都羡慕我们两口子,有哪一家吵架,劝者都会把我们作榜样抬出来。我丈夫知书达理,脾气好,人  相似文献   

6.
阿红 《百姓生活》2010,(11):41-42
为打消女友顾虑,再婚前他签下“裸捐”协议 10年前,在南京某大型公司工作的徐建因妻子生下孩子后不幸去世,儿子徐风哲便一直由他的父母抚养。之后,亲戚朋友给徐建介绍过好几个对象,可他怕儿子受委屈,一直没同意。  相似文献   

7.
吴卫东 《可乐》2008,(9):42-42
信用如生命。西方国家大多号称以信用立国。华尔街对信用尤为重视。任何人只要说一次谎,就不会有第二次说谎的机会,不管他有多么充分的说谎理由。我在华尔街工作和生活了13年,见过坏人,却没见过一个说谎的人。知道谁是你的老板。对老板要早请示、晚汇报,主动沟通,多多沟通,时刻让他知道你在干什  相似文献   

8.
博客博客     
由一个人的博客开始,从他链接的博客中随意看去,不断进入新的链接,在每个三岔路口右转,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我不知道是什么引导我碰到他们的,我坐在电脑前面,却有迷路的感觉。十几岁的时候我喜欢骑着单车跑到郊外,为了去发现一条没有到过的路;现在我不用那么费劲,网路上博客的链接就像一些村寨,引我们到村民家里,以及村民他七大姑八大姨的外甥的表哥的邻居的舅舅家里,他们彼此多少有点血缘关系。不管见过没见过,他们全都那么好客,夜不闭户交游满天下,只要屏幕上有的东西,一律按需分配。不管多少人说对博客已经厌倦,或者说博客是多么伪善的东西,我  相似文献   

9.
风为裳 《可乐》2008,(10):15-16
三人相亲见过嚣张的,没见过方中元这么嚣张的。他是带着女朋友来跟我相亲的,而且张口就说:"可以考虑结个婚吗?"我差点把咖啡杯吞进肚子,努力维持着淑女风度说:"我还没有给人家做小妾的打算,就是做大房我也不干!"  相似文献   

10.
班俊义 《中华魂》2014,(1):52-54
正侯伯宇,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原所长、教授,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于2010年10月6日因病去世,享年80岁。我与表哥侯伯宇仅见过一次面,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舅舅、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侯镜如身边任专职秘书时。他来北京开科技学术会议,顺便来看望父母亲。我们只交谈了一会儿,时间虽短,他却给我留下了亲  相似文献   

11.
正2008年夏天,我来到北京。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人,人潮把我推出检票口,我第一次看到了北京,它那么大,那么明亮。和所有庸俗小说的开始一样,你我相遇也有一个庸俗不堪的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深夜的人们爱去簋街吃饭,那天我们同时拦下一辆出租车,你喝得烂醉如泥,我也没跟你争,就让你上了车,并帮你关上车门。  相似文献   

12.
你可能蓦然发现,这几年这么多亲朋好友走了,因为一个人类还没办法对付的东西,癌症。 走的人跟我们的感情有某种联系,是我们某一阶段生命的见证。记忆远去,而给我们留下对生命的困惑和疑虑。 我一位同学官至省长助理,前几天一直处在伤感之中,他的博士生导师、在国内颇有建树的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因癌症去世。一位学者对笔者说,"这些天净参加追悼会了,都是癌症去世的。" 董老先生还是高寿离去,在他之前不长时间里,接连有三位年富力强的经济学家因癌症去世。其中一位才三十多岁,临死前  相似文献   

13.
关于陕北     
第四次去陕北了!第一次,我们大三,在我的"忽悠"下全班同学决定放弃"十一"长假,提前去米脂写生,同行的还有05级的师哥师姐。当时很傻很天真,竟然没有想到包车去,我们先坐火车到太原,再坐汽车到米脂县城,因为进山的路大车进不去,所以还得麻烦嫂子彩彩租一辆小巴车拉我们进山,这就是我们早几年的进山"写生三部曲"。第二次,是我毕业的第一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跟着老师党震画画,当然也跟着他去陕北写生。这一次我比大部队晚到了一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研究讨论话剧剧本《屈原》时,周恩来志对剧本的修改和历史剧创作的原则详尽地表了自己的看法。讲完之后,他笑着问身边一干部:“你的意见呢?”那位干部急忙回答:“没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听后很不高兴,严地对那位干部说:“一个共产党员,怎么可以没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考?不懂就应该先学准备嘛。我不喜欢没意见的人。都同意我的意,那还讨论什么呢?你要学着提出不同的意见,至相反的意见。只同意别人的话,你就会变成汉了。再说呢,领导都那样聪明?都那样正确?的领导者要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这样才受到启发,才能把问题看得更全…  相似文献   

15.
特殊的复婚     
"与你丈夫复婚,他为何没跟你一起来?"她红着眼,低沉地说:"他已去世了!" "去世了?"我十分惊诧. "我们夫妻感情一直很深,彼此都离不开对方.即使只是短短的二三天,另一个在家也总觉得寂寞无主,觉睡不好,饭也吃不香.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3,(12)
我与丈夫结婚已经10年,夫妻感情一直不错。1年前,我父亲去世,我分得遗产2万元。因父亲在遗嘱中说这笔遗产归我个人所有,所以当丈夫要我把这2万元拿出来给他买台电脑和一辆摩托车时,我没有同意。没想到,由此导致我们俩经常争吵,夫妻关系出现裂痕,并最终发展到夫妻感情破裂的地步。我提出离婚,丈夫表示同意,在具体分割家庭财产时,他提出我继承的那2万元钱属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是夫妻共同财产,必须拿出来一块儿分,我不同意。可没想到他竟然耍无赖,说不拿出来平分就不离婚。请问,这笔遗产是否应当属于我的“私房钱”?叶华玲叶华玲同志:新修订…  相似文献   

17.
大嫂     
刘克宁 《山西老年》2010,(11):22-23
上个月,84岁的大嫂突然因病去世。就在她去世前三四天,我和老伴还到大嫂家去看望她,谁能料到,几天之后,她溘然而逝。大嫂是个老实忠厚的农家妇女,没有文化,没  相似文献   

18.
让梦飞翔     
《可乐》2007,(10)
没风度男人我第三次失恋的那个下午,给于浩打了十个电话,他才同意让我暂时住进他的一室一厅。当然,我只是在客厅放个沙发床。房租、水费、电费由我们平摊。他在电话里说:"沈佳卉,亲兄弟明算账。"我和于浩做同学十几年,对于他的吝啬早有耳闻。明算账就明算账。  相似文献   

19.
我是杭州人,道地的杭州人,但是我少小离家.我二十岁那一年,也就是五四运动的下一年离开杭州.以后种种关系,主要是政治关系,一直到抗战前夕,一九三六年秋我母亲去世时才秘密地回来过一次.这之后,抗战期间,我就在外面闯荡江湖,先是在上海,抗战时期在广州、桂林、香港、重庆,抗战胜利后又到了香港、新加坡.一九四九年随军回上海,忙忙碌碌,想回故乡看看也没有时间.直到一九五四年,才和谭震林同志来到杭州住了十来天,那已经年过半百了.以后就一直住在北京.“文化大革命”后,我回来过两次,一次是参加八一年电影“金鸡奖”发奖大会,另一次是浙江大学校庆,因为我是“甲工”毕业的,  相似文献   

20.
小偷遗言     
如果世界上还有一个人敢承认自己是小偷,这个人就是我。我相信,就连我师傅也不敢承认。那次看日出时,他偷了我的钱包,之后我们就断绝了师徒关系。他变得很让我瞧不起。干一项事业,缺乏正确指导和严格训练,就很容易走弯路。这使我在偷窃方面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捷径,屡战屡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