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久,即1979年3月,作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刊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创刊号,在这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问世与读者见面,至今已走过十年的历程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基本口号,确定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根本战略决策,开辟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  相似文献   

2.
叶剑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发展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也立下了新的历史功勋。1979年建国30周年时,叶剑英代表党中央作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的讲话》,全面地回顾和总结建国以来“光荣伟大的三十年”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历史经验;阐明同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斗争和提出今后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个重要的纲领…  相似文献   

3.
用马列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学习《叶剑英选集》的几点体会范硕叶剑英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叶剑英选集》反映了作者从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以...  相似文献   

4.
苗体君 《晋阳学刊》2008,2(3):124-125
2007年5月10日上午,“叶剑英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曾常伴叶帅左右、已年过九旬的叶剑英的警卫员范希贤老人,在大会上发言时,反复强调说:“其实,在西安事变前,叶帅已知道张学良会发动兵谏,并及时把信息向中央汇报。”^[1]这是继“长征途中密电事件”后,叶剑英研究的又一桩历史疑案,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5.
叶剑英同志在国庆三十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把马列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发展称为毛泽东思想,并且认为我们的一切胜利都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这是完全符合历史实际的。”学习叶剑英同志的  相似文献   

6.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读张雄的《历史转折论》陈卫平“历史转折”是大家熟悉的词语。人们常说“现在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转折点”;“人类正面临着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关头”。为人们熟悉,意味着它和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人们对其所熟悉...  相似文献   

7.
一、一贯的求实精神邓小平同志在我国历史的转折关头,为重新确立我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见《十二大党章》)的思想路线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不是偶然的,是邓小平多年来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发展的结果。下面,我们结合邓小平所走过的革命历程,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同志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发表已经三十多年了。现在重新学习,又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 《谈话》是一九四八年十月二日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讲的。那时,我国正处在一个天翻地覆的伟大历史转折关头。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决战阶段,我军全面反攻已经开始;蒋军节节败退,国民党统治正面临总崩溃的局面。曙光已经出现,黑暗即将过去,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为了迎接胜利,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进和加强党的新闻工作非常迫切。中共中央召集华北《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集中在当时  相似文献   

9.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要推进今日中国的发展,仅有对当代中国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对史学界、理论界来说,提供当代中国国情的历史说明应该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张忠民所著《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商人资本与社会再生产》(以下简称《再生产》),可谓是近年来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研究著作之一。《再生产》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从商人资本兴起的社会背景,商人资本的种类、职能、机制,以及商人资本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功能诸方面入手,着重探讨了商人及商人资本在前近代中国社会再生产中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10.
1987年4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公开出版发行。其中记载说:“9月8日,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擅自命令右路军南下、分裂和企图危害党中央。叶剑英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立即报告毛泽东。为此,中央政治局在巴西召集紧急会议,决定迅速脱离险区,率领一、三军团单独北上。”这段文字,肯定了叶剑英同志在这一危急时刻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较1981年出版的内部版在内容上更为充实和完整,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笔者认为新版本对这次政治局紧急会议时间、地点  相似文献   

11.
以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为标志,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对每个历史关头的阶级对比关系和具体特点,做出经得起客观检验的最确切的分析。”(《列宁选集》第3卷第24页)认为这是科学地论证党的政策所绝对必需的。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既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任务,又对我国目前阶级对比关系和具体特点作  相似文献   

12.
坚持科学的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学习《叶剑英选集》的一点体会张江明叶剑英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艺术、领导方法和思想方法。广东解放后,他集党、政、军重任于一身,在十分繁忙和复杂的环境里,尤其重视和多次在党员干部与青年学生中讲述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站在千年之交的历史转折关头讨论人类把什么样的世界带入2000年,表明人类对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关心。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令人欢欣鼓舞,然而人口、资源、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且让人不安。我们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行为模式呢?最近,笔者读了广东省社会...  相似文献   

14.
发刊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这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在向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进军的号角声中,《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与读者见面了。本刊是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而创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的理论学术刊物。我们创办这个刊物,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为研究、探索四个现代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5.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我国的阶级斗争,这是关系到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安定团结搞四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科学地总结了我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内部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作出了新的正确的结论,为我们当前和今后正确地进行阶级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进行了三次选择。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越是艰险越向前,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正> 《邓小平文选》中除了八篇一九七五年的作品之外,收入了邓小平同志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二年九月的作品三十九篇。这段时间,正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历伟大转折的时期。不言而喻,掌握历史之舵在这个时期是极为重要的。这一路程我们已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胜利地走了过来。一九八二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对此已作出了系统的总结。谁都知道,胜利是来之不易的。经过十年动乱之后,党和国家的命运走向何处,如何把握历史航船之舵,这不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事情,而且是所有党和国家的主人翁——全体共产党人、全国人民都应该努力学会和自觉掌握的。《邓小平文选》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在这段历史的急剧转折关头是如何力挽狂澜掌握历史之舵、打开中  相似文献   

18.
1981年10月“叶九条”发表不久,叶剑英接见应邀由香港到北京参加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大会的原蒋经国机要秘书沈诚①。沈诚到京前专程去台请示蒋经国,蒋经国对沈诚此行“既不鼓励亦不禁止”,实际同意沈诚去北京并嘱沈代他去溪口老家看看,“最好能拍一些现场照片”。叶剑英同沈诚探讨国共和谈的可能性,要沈诚向蒋经国转达中共的和谈诚意。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信蒋经国,希望国民党“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②,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8月17日,宋美龄在台北发表《给廖承志的公开信》,称第…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的光辉奋斗历程中,有过三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而在每一次历史转折关头,每一个革命者究竟作出何种选择,这不仅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且是衡量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问题。回顾毛泽东同志在我党第一次历史性转折关头的三次选择,对我们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应当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也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和创造。七十多年的历史证明,过去我们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由于重视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结果,特别是在革命的转折关头和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是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最终夺取革命事业的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