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竞  章晓娣 《社区》2013,(21):13-13
怎样才能让社区文化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社区文化建设要做到有表有里、表里相宜、表里如一。社区文化要有“里子”,凸显优良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2.
张松凌 《社区》2008,(34):27-28
作为民进中央专门委员会委员,笔者近期参加了民进北京市委“关于首都城区社区文化建设状况”的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参观社区文化设施等形式,了解到社区文化建设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活动场地有限、经费不足等,但是调研中也看到了一些社区通过各种办法弥补了客观的不足,呈现出社区自主参与文化建设的能力不断提升的势态。而这些社区之所以能使社区文化红火发展,道理很简单——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3.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灵魂。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缺少文化内涵、呈现低层次运作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区管理“政社不分”、权责不明;社区自治功能缺乏、居民参与意识淡漠。而由“全能型”政府主导下的社区文化建设,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外在的“形象工程”,缺乏社区文化建设内涵式发展中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民生本位时代,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应本着“以人为本”、社区参与和民主自治的内涵式发展理念去指导其实践,才能将这一“文化惠民工程”真正回归于社区本位,服务好社区民众。  相似文献   

4.
朱渤 《社区》2003,(7):62-63
社区文化在台湾的迅速发展始于八十年代末。当时台湾的文化建设委员会为了改变社区居民的观念,摆脱地方派系的纠葛,建立新型的社区关系,倡导、发动了“社区总体营造”运动。提出在社区营造新的人、新的生活、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新的价值观念、新的知识、新的经济和新的空间;倡导社区居民自下而上、自发性地参与公众事务。环保  相似文献   

5.
毛满长  马世平 《社区》2008,(25):31-32
西北新村社区位于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社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较少,社区自身拥有文化资源匮乏,然而其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辖区内高校的文化资源,通过整合社区自身与辖区高校两方面的文化资源,探索出了“区校联建”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实现了“穷社区富文化”。  相似文献   

6.
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在取得相应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必须自觉承担起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文化育人与文化传播的历史责任,确立“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参与理念,确立并完善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建立和完善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旅游社区文化建设与旅游消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社区文化建设对旅游消费发展至为重要。但是,在我国目前旅游消费的发展中,旅游社区文化建设仍没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从社区文化分析入手,强调了旅游社区文化建设在旅游产业发展和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加强我国旅游社区文化建设,促进旅游消费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麟懿 《社区》2011,(22):17-18
“做强社区党建,做亮社区文化,做优社区服务,做美社区环境”是江西省九江市白水湖街道庐峰花园社区党总支社区建设中主题,近年来,他们围绕这一主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为例,分析了中国当前“城中村”社区文化的特点:传统农村文化、现代都市文化与外来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冲突为主。然后,分析了文化冲突对城中村改造的障碍,并从文化角度提出了城中村的改造策略:保护与建设相结合;本地人与外来人共享文化资源,共建和谐社区;利用文化古迹,发展社区旅游业;加强社区培训与教育,构建学习型社区。  相似文献   

10.
马丽华 《社区》2014,(9):10-11
上城区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区,面积181平方公里,有6个街道办事处和54个社区,常住人口39万。东纳钱塘江之浩气,坐拥西湖之秀美,肩枕吴山之逶迤,是自然与人文环境得天独厚的老城区。上城区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上,提出了打造“精神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口号,将社区文化建设与促进社区认同和形成社区价值共同体结合起来,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持。依托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上城区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创新之道,从而使自己在新时期全国城市社区建设领域居于前沿地位。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大学德育不能回避、不能摆脱的环境因素 ,这两者之间以文化因素为纽带和中介形成互动关系 ;这一互动关系可以从城市社区的文化构成及基本特征两个方面加以确证 ;社区文化对大学德育既具有“直接效应”也具有“间接效应”;社区物质文化建设、社区精神文化氛围、社区的地域性优势、社区的人力资源为大学德育提供各种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认知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认知主体已有的文化认知及其结构即“认知图式”在认知中起着决定作用。社区治理作为人类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文化活动,同样受到文化认知及其认知图式的影响。文化认知构成了社区治理价值选择、工具选择和主体态度指向的依据。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着明显的文化认知困境,即基层政府的“全能政府”认知偏误、社区组织的“行政导向”认知偏误和社区居民的“搭便车”认知偏误。破解这种文化认知困境的出路在于更新社区治理文化认知的知识基础、优化社区治理文化认知的经验基础和重建社区治理文化认知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潘清贵  芮宇芳 《社区》2010,(10):34-34
江苏省溧阳市燕山南村社区居委会,先后会同该市燕山中学及本市职教中心团委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陕乐服务”青少年社区实践基地,并连续三届举办了“暑期学生社区实践活动周”,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社区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4.
陈明太 《金陵瞭望》2009,(29):80-81
雨花台区梅山街道因上海宝钢集团梅山公司坐落于此而得名,面积10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人口近5万人,近年来.街道坚持围绕“服务大局、文化惠民”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创新创优.精心打造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网络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延伸和不可替代的“精神共同体”,网络文化同时也对实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构建阳光绿色网络社区,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之成为服务大众特别是服务青少年的绿色网络载体,需要社区管理人员认真遵守网络法规和道德,有“堵”有“疏”,文明办网,需要会员尽力做一个有道德、有品味、讲文明、讲礼貌的网民。  相似文献   

16.
熊宗仁 《社区》2014,(27):10-12
“四民社区”的孕育、发展、成型,并不是简单地“应运而生”,而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是一种文化积累、沉淀后的瓜熟蒂落。“四民社区”建设既注重社区重大问题的协商机制,也有扶老携幼、扶贫济困、邻里相帮的具体措施,用温和的手段把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化解在自己的“辖区”内。营造了团结互助的生活氛围,体现了多维度的人性关怀。“四民社区”植根于黔北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燎原之势已经显示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12,(9):11-12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院长施耀忠提案建议,通过制定社区文化建设规划,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内容,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施耀忠表示,当前社区的文化设施缺口较大,全国83370个社区居委会中,共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室37732个,没有文化活动室的占54.74%。同时,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滞后,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不足,社区文化骨干队伍缺少专业培训。文化人才、文化设施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当前,可以先制定社区文化建设规划,明确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李丹丹 《社区》2012,(28):44-45
由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主办的“2012年度魅力社区系列活动——魅力社区大舞台”于9月25日举行汇演,20多个社区的节目登上汇演舞台,展示北京社区文化发展成果。同时,“魅力社区艺术团”成立,100个社区节目首批入团。  相似文献   

19.
杜丽娟 《社区》2014,(16):26-27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金鸡湖畔的玲珑湾社区是一个融合中外文化、容纳五湖四海的大家庭。在这里,不仅有土生土长的“老苏州”,还有来自天南海北的“新苏州”,更有占居民人数比重达8%的“洋苏州”定居在此。居民们在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单一的服务形式远远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生活需求,这样在客观上形成了玲珑湾社区文化多元发展的局面,居民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为玲珑湾社区全面志愿服务体系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