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572-575
语境理论在语言学中分为三种研究模式:一是客观先在语境研究模式;二是作为心理建构和心理产物的语境研究模式;三是交际主体动态建构的语境研究模式。从三种模式的发展中可以看出:语言学中语境研究已经从一种静态的、客观的、被动的客观现在语境转向了一种主体心理的、认知的和主体间的动态的语境研究。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对主体性和动态性的过分强调,会导致对语境的经验性基础和相对确定性的忽视,这又为语境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主体面向将要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所先行具备的思想要素、预存立场和期待图景的总和。它系统反映教育主体秉持时代赋予的教育目标和使命,以某种既定观念和思维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所作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提基础和依据。它具有主客同构性、历史融通性、组织协调性、生成显现性等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3.
赵耀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283-284,294
语境与言者意义推断是语用学研究中的核心课题,但目前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者进行研究,极少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言者意义进行探讨。本文拟从文化语境、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三大跨文化交际语境要素入手,分别阐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应如何进行言者意义的推断。 相似文献
4.
刘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83-84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反目的从句与程度、度量状语从句的不同之处(结构上、意义上、动词谓语的不同),以便在讲授一些容易混淆的不同主从复合句时能收到更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学语境的结构与功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语境是教学语用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之一,其结构由硬语境与软语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教学语境是教学话语贴切得体的"引擎"、是教学话语意义生成的"温床"、是教学话语意义理解的"基础"、是教学话语主体活动的"舞台"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耿彦君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对冯友兰以西学改造和发挥朱熹的“理在气先”说做了分析,并注意到他们各自思想立论的不同角度。通过冯氏由“理在事先”向“理在事中”观点的转变,阐明只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保证中西文化融合的正确方向;才能切实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3):123-124
说明从属句在俄语复合句中是使用最广泛的句子结构类型。它属于非分解句类型 ,由两个分句组成。主句由表示精神活动的基点词组成 ,从句由说明连接词和有连接功能的语气词引出。通过对俄汉说明从句的对比 ,我们可以对这一语义结构范畴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江正云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考察人类的语言行为,语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赋予自然语言以相对确定的意义。语境的这种功能何以可能,它与人们的逻辑思维有何联系,是探讨的核心问题。语境意义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有交际者共同的逻辑思维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逻辑预设作背景,逻辑预设是语境预设的前提或先决条件,语境意义又是语境预设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从转换句法的角度分析英语比较状语从句的省略问题。此分析揭示英语比较状语从句中省略的层次性和特殊规则,解释了英语比较状语从句的各种复杂结构,同时也纠正了几种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0.
韦森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2)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这包含着一个对原文含义的理解逐步深入,对原文含义的表达逐步完善的过程。就英译汉而论,定语从句的翻译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文章探讨了拆译法在定语从句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景士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本文从语言实践出发,探讨了语法关系中的目的复句,认为一般语法著作中不提目的复句或作为因果句的一种下属类型是不妥的,目的句有跟因果句不同的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并从目的句的界说及类型,如何区分目的句和因果句,以及目的句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PAN Dan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英汉小句主位结构的信息分布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而N ida的功能对等原则可以用来实现英汉小句的等效互译。当英汉小句的主位结构信息分布出现差异时,在英译汉中译者应适当改变英语的主位结构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首先实现信息结构的对等,然后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与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相关的研究,认为以下四个因素对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影响不容忽视:1)关系从句结构的复杂性;2)人类工作记忆能力的局限性;3)典型的SVC词序在句子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4)句子中新旧信息的分布规律。而且,这四个因素的制约作用大小不同,甚至互相竞争。 相似文献
14.
王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3):112-117
英语中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对先行成分所指事物具有次范畴化功能,后者则没有这种次范畴化功能。认知功能上的区别决定了两类关系分句与其先行成分之间的语义契合关系和不同先行成分之后两类关系分句的使用规律:限制性关系分句因具有次范畴化功能而只能与可次范畴化的先行成分连用,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则因无次范畴化功能而只能出现在不能次范畴化或无需次范畴化的先行成分之后。据此规律,本文对独指性和全指性先行成分之后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使用情况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何树林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3,22(2):87-90
阅读和语境是密切相关的,阅读理解依赖于语境,它的构建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语境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构建语境的过程,而语境的构建又促进了阅读理解。文章对影响阅读理解的语境作了分类,分别详尽地阐述了语篇语境和文化语境对阅读理解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许茂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608-610
分别从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情景语境的角度分析了语境对译文语义的制约作用,旨在说明翻译过程是通过语篇语境来重构信息的过程,对语境的正确理解是进行翻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景秀辉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73-76
标记性是一项重要的翻译指标,它能促使目的语与源语的语义等值、效果对应。汉语主题句按照标记性可划分为无标记的常位句和有标记的殊位句,分别有对应的句型模式可供识别。在汉译英过程中前者应采用同位不同序转换,而后者采用同位亦同序的转换。通过小句层面对此的运用和例证,表明这一规律考虑到汉语主题句的标记性,对汉译英具有指导意义,在实践中也易把握。 相似文献
18.
陈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1):55-59
通过对语言学上文化和语境内涵的论述,进一步对作为文化的语境和语境中的文化进行了深。的探讨。认为,语境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文化的语境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之一,对人们的语言活动或语言行为有着文化的制约功能,并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同时语境中的文化又有其特定的“知识”内容,它是语境的构成基础,受集团或语用主体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制约,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相对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19.
标点符号作为语境标记在阅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先鉴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5(6):81-84
语境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上下文只是其完整概念中的一部分。语言标记中的标点符号逗号、分号、破折号、括弧,甚至还包括句号对语境线索的提示作用和句子问的关联作用,对于阅读培养语感帮助甚大。如果将语境和笔者提出的“语境标记”用于英语阅读,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廖福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5):118-120
传统上,人们习惯把修辞格归入美学研究的范畴。实际上,修辞格的不同表现形式体现的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其中,隐喻的认知模式起着原型效应的作用。修辞格的句法形式是以语义为基础的,从认知视角来看,其语义结构与话语语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心理空间中各语义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能映射交际场合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