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九日至九月三日,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主办了以“儒学发展的问题及前景”为主题的“国际儒学研讨会”.会议由东亚哲学研究所所长吴德耀教授主持,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担任主席,普林斯顿大学余英时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戴琏璋教授、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教、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担任  相似文献   

2.
经过一年的筹备,闽粤港三方的比较文学学者于1994年11月18日至11月20日在依山面海大自然环境极为壮美的厦门大学欢聚一堂,切磋学术。这次研讨会由福建省比较文学学会、广东省比较文学学会、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研究中心、香港岭南学院现代中文文学研究中心和福建社科院文学所、厦门大学中文系联合发起。由福建省比较文学学会主办。会议的三方规格及代表的广泛性受到多方面的重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乐黛云写来了热情洋溢又富于理论色彩的贺信;四川、山东、北京分会及《中…  相似文献   

3.
经过一年的筹备,闽粤港三方的比较文学学者于1994年11月10日至11月20日在依山面海大自然环境极为壮美的厦门大学欢聚一堂,切磋学术。这次研讨会由福建省比较文学学会、广东省比较文学学会、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研究中心、香港中南学院现代中文文学研究中心和福建省社科院文学所、厦门大学中文系联合发起,由福建省比较文学学会主办。会议的三方规格有代表的广泛性受到多方面的重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乐黛云写来了热情洋溢又富于理论色彩的贺信,四川、山东、北京分会及《…  相似文献   

4.
《江汉论坛》2002,(5):96
汤一介,祖籍湖北黄梅,1927年2月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198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先后任美国俄勒岗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宗教研究院研究员,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胡适讲座主讲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钱宾四学术讲座主讲教授。汤先生学问渊博,著述宏丰,于中国哲学的研究,卓然成家,享誉国际。教研之外,更先后兼…  相似文献   

5.
饶宗颐,字固庵,号选堂,1917年6月生于广东潮安。早年应中山大学之聘任广东省通志馆专任纂修,后相继担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汕头华南大学、香港大学教授。1968—1973年任新加坡大学中文系首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1973-1978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退休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暨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及香港大学中文系荣誉讲座教授至今。  相似文献   

6.
严家炎,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北京大学副博士研究生肄业。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第三届语言文学学科评议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亨利·卢斯学者,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与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客座教授。著作有《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论鲁迅的复调小说》、《金庸小说论稿》、《知春集》、《求实集》、《论现代小说与文艺思潮》、《论中国现代文学及其他》、《世纪的足音》、《五四的误读》、《人生的驿站》、《严家炎论小说》及与…  相似文献   

7.
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主持人语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理论话语和研究方法 ,已经对文学研究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文学中的文化身份研究 ,是迎头对应文化研究的挑战 ,而又运用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从新的路径进入文学的明智选择。文化身份的命题是在后殖民理论的平台上被提出 ,并被移用到文学研究中来的。文化身份研究从文艺美学来说 ,是肯定主体性的美学价值和文学存在合理性的 ,从文学研究的外延来说 ,是语境式研究和文本式研究相结合的。因此可以融合进社会学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方法、原型批评方法、文本分析方法等诸多文学研究方法 ,可以融文学的背景研究和文学的文本研究为一体。本专题各篇文章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问题。王宁教授的《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 ,准确地描述了全球性文化研究对文学形成的挑战 ,并且充满信心地指出 ,引入文化身份问题 ,运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王宁还提出在引入文化身份研究中建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如果将王宁教授的论文看作是一种呼唤 ,那么 ,王一川教授的《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刘俐俐教授的《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乔以钢教授的《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则是对这一呼唤的回应。我们惊喜地发  相似文献   

8.
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人语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理论话语和研究方法 ,已经对文学研究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文学中的文化身份研究 ,是迎头对应文化研究的挑战 ,而又运用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从新的路径进入文学的明智选择。文化身份的命题是在后殖民理论的平台上被提出 ,并被移用到文学研究中来的。文化身份研究从文艺美学来说 ,是肯定主体性的美学价值和文学存在合理性的 ,从文学研究的外延来说 ,是语境式研究和文本式研究相结合的。因此可以融合进社会学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方法、原型批评方法、文本分析方法等诸多文学研究方法 ,可以融文学的背景研究和文学的文本研究为一体。本专题各篇文章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问题。王宁教授的《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 ,准确地描述了全球性文化研究对文学形成的挑战 ,并且充满信心地指出 ,引入文化身份问题 ,运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王宁还提出在引入文化身份研究中建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如果将王宁教授的论文看作是一种呼唤 ,那么 ,王一川教授的《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刘俐俐教授的《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乔以钢教授的《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则是对这一呼唤的回应。我们惊喜地发  相似文献   

9.
张旭东,1965年生于北京,在上海接受中小学教育。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杜克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美学教研室、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东亚语文系。现为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教授,东亚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9,(5)
龙协涛,1945年生,湖北省孝感市人.196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70年毕业留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原理事长,编审、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学报主编十年,荣获新闻出版总署"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1.
香港中文大学陈学霖教授专攻宋金元明史有年,是一位驰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陈教授早年获香港大学文学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历任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明代名人传》编辑处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杰克逊...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科界中青年学者简介王勇教授王勇,1956年生于浙江平湖。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日语专业,1985年考入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硕士班,其间赴日本东海大学任客座研究员。现为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五日至八日,香港中文大学与三联书店在香港举办香港文学国际研讨会,我校饶芄子教授、潘亚暾、翁光宇、卢菁光副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提交了论文。本刊港台文学研究专栏特将这些论文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陈平原简介     
《学术界》2006,(5):311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1954年生。曾在粤东山乡插队八年,其间利用“右倾回潮”之机,补读了两年高中。恢复高考制度后,重返校园。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此后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1987年起)、副教授(1990年起)、教授(1992年起)、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  相似文献   

15.
中华学人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北大中文系讲师(1987年起)、副教授(1990年起)、教授(1992年起)。现为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召集人、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  相似文献   

16.
2017年9月23-24日,第二届汉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由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及国学研究院共同主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72家教学、科研、出版单位的专家共提交论文86篇.与会学者秉持文化视域中的文学观,以汉代文学与文化为主题,将两汉文学研究置于政治、历史、思想、文化的背景中,围绕两汉文献与文学、两汉经学与文学、知识体系与文学认知、文本传承与文学形态等九个主题进行深入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东南学术》2003,(4):14-14
朱寿桐,1958年1月生.江苏省大丰市人.文学博士.198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研究生.1990-1991年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研修一年.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被特聘为浙江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为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论坛》2010,(10):110-119
楼宇烈先生,1934年生于杭州,浙江省嵊县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全国宗教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长期致力于国学研究与传统文化的传承。2010年4月11日,《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的编辑、记者黄匡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冯佳(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鲁子奇(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杨惠(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就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采访了楼宇烈先生。  相似文献   

19.
1993年6月8日至10日,首届魏晋南北朝文学国际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港澳、日本等45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史的地位、诗赋小说散文等各种文体、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家族、文学与宗教、文学特殊现象以及文学理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0位中国大陆参加了研讨会,我刊主编、教授  相似文献   

20.
王维维  曾晓剑 《云梦学刊》2013,(1):163-F0003
2012年10月28日晚,《北京大学学报》前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龙协涛先生应邀来湖南理工学院举行“文学阅读:自由愉快的精神旅行”的讲座,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余三定教授、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在南湖藏书楼听取了讲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