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Barro模型关于内生公共支出的基本特征引入chamley模型,考察了经济增长中的最优税收与公共支出结构问题。利用两阶段逆向归纳法,分别探讨了社会第一优和次优的税收与公共支出结构的一般条件,并通过一个具体例子给出了最优公共支出与税收的显示路径。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对中国的最优宏观税负水平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1996—2010年地级市层面的数据、利用FE模型估计宏观税负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发现,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宏观税负水平每增加1%,经济增长将会放缓0.59%。进一步研究宏观税负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结果表明:现阶段宏观税负水平的增加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从而抑制了经济增长;但其对资本形成、劳动力投入、经济开放和城市化却有着积极的刺激作用,也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的宏观税负是否科学合理,对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宏观税负自1996年起一直处于攀升的态势中,只有对我国宏观税负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确定其最优状态点以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从拉弗曲线可以得出,只有使GDP增长最强劲时的宏观税率,才是最适的宏观税率,根据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建立以多维非线性逻辑模型(MultinomialLogistic)为核心的非线性目标规划,推算出我国现阶段的资本税收、劳动税收、消费税收的最优税率。  相似文献   

4.
对重点行业税收负担研究是加强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黑龙江省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等六个重点行业税负进行历史情况、行业税负、地区税负以及行业核算重要财务指标比较,发现不同地区、不同税款征收方式、不同企业间税负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行业税负升多降少,同一行业核定征收企业税负高于查账征收企业,同一行业不同地区税收负担不均衡。鉴于此,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交通运输企业的税收管理,堵塞漏洞,强化金融企业代扣代缴环节,从而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数字经济发展底层逻辑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完成工业化后的主体经济形态,客观上要求生产关系做出调整;同时,揭示了推动制度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数字经济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分析认为,数字经济发展对税收职能、税制要素结构、税收管理制度、税收分享机制、税收管辖权等诸方面带来显著影响。据此,应推动传统税收职能转变、扩大税制覆盖范围、构建多元主体数字经济税收管理框架、优化数字经济税收分享机制、参与国际数字税收顶层设计等系统性变革,重塑数字经济环境下的税收治理规则,巩固财政之基。  相似文献   

6.
经历了战后20多年的“顺利”发展,70年代起,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陷入了一个“暗谈”时期,出现了连续的通货膨胀,且经济增长逐步减慢。到了80年代,低增长率、通货膨胀和失业已成了这些国家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有其多种原因,但税收体系的不平等,无效率和过分复杂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一、日本税收改革的背景日本于1987年进行税制改革是在日本经济进入调整时期进行的,与其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中国30个省(市)取消农业税前的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其税收额作为面板样本数据(Panel Data),运用广义矩(GMM)方法估测得到30个省(市)的平均农业边际税负为2.27%.通过聚类分析,将中国30个省份的宏观农业税负化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取消农业税直接减轻了30个省(市)农民的税负,但各省农民减负的程度却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当前税收政策的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税收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我国税制总体上却未发生大的变化,现行税制的一些规定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针对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不适应性,应采取相应的税制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个人收入分配税收调控应采取“稳妥型”税制改革政策取向。文章从收入分配制改革的内在因素、调控的外部问题分析入手 ,对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 ,拓展税收调控体系功能、建立现代税收征管体制框架 ,加快税收征收的外部环境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苏联的解体 ,与之相适应的财税体制也基本上土崩瓦解。俄罗斯独立后便面临着重建财税体制的重任。经过几年的努力 ,这种财税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本文着重分析论述了俄罗斯独立后税制改革的情况以及发展趋势 ,尤其是近几年税制改革的新举措 ;政府与税收的关系 ;税制改革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