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语言接触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语言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文章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其接触类型、接触内容与发展方向,考察民族交流的发展情况.通过调查得出,语言接触涉及到的领域有语音、语义、语法层面,具有渐变性、系统性、独特性和多样性等特征.语言交流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使语言文化生态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不能够满足自己内部交际需要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民族间的相互接触,使他们不仅在文化上相互影响和借用,而且在语言上也相互影响和借用,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关系。研究和认识这种关系,一方面可以为我们深入地了解各种语言的演化和发展规律,特别是土语的演化和发展规律;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各民族...  相似文献   

3.
在各民族交往和接触的过程中 ,相互影响的文化在语言中留下沉淀的“化石”—借词。研究借词可以展现出一幅民族交往、文化交流的图景。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能够真实地写照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关系特点,承载着民族的心理意识、思维习惯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语言接触具有相互制约和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族是一种社会现象。民族之间的接触必须使用语言。双语现象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族际交往所产生的必然。这一语言变化过程不仅涉及到互相接触的每一种语言发展的自然状况和语言使用者的人文情况 ,还涉及到每一种语言的自身语言状况和相互关系等因素。本文所论述的东北地区历史上民族语言的变化过程典型地展示了双语现象的基本规律、模式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长期同各个兄弟民族的语言接触中,达斡尔语保留了古老的蒙古语族词汇,从满语、汉语和其他外语中吸收了借词,从而使达斡尔语词汇日益丰富和纷繁,语言表达系统更加完善.从达斡尔族语言的变化能够体现出历史上达斡尔族与各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情况,是研究考察民族发展史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汉英借词对比分析陈昌义借词(borrowedwords或loanwords),也称外来词。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之间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必然会引起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一种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种民族的词语,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民族文化有密切联系。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外语本身的过程,也是接触、了解另一种民族文化的过程。要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必须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及语言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在俄语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语言教学传授一定的俄罗斯国情和语言文化知识,使学生正确运用带有俄罗斯文化特色的词语。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的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各种语言在交往中相互借用词语的现象,是必然产生的自然现象。汉语在与各种外语的接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借用了不少的外语词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中的各兄弟民族的语言之间的借用现象,不言而喻,自然是更为平常的现象了。仅就维吾尔族语言而言,现代汉语就已借用了它的一些具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客观描述云南藏区多民族交错杂居并具有典型性的中心城镇——建塘镇——族际交往过程中语言使用的现实图景,深入分析该区域各民族群体语言能力及语言使用现状,较为全面地描述介绍了该区域各民族交往过程中使用通用语言的情况。研究认为:在云南藏区城镇汉语作为通用语言已得到普及,并广泛运用于该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领域,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该区域双语及多语现象,既是云南藏区城镇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也为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历经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语言在渐变中不断地分化、重组,交际功能趋于完善。各种不同的语言在接触交流中相互间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数众多的外来词使本民族的语言内涵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个民族总是要与其他民族发生联系、与外来文化接触,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自然要在这种文化接触中受到影响,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彼此借用对方的一些词语,这种词语借用现象就是一种广泛的语言—文化现象。语言中的词语借用是制度文化交流、物质文化交流、心理文化交流等的记录,我们可以从词语的借用中看到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选择比照物象及其语义特征 ,再描述所述物象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过程。其中 ,比照物象及其语义特征的选择反映民族的思维特征和语言特征 ,具体应用到所述物象 ,就能体现出该语言表达式的文化所属。因为比喻中比照物语义特征的选择和使用范畴在各民族中有所不同 ,导致不同民族对词的概念之间的联想特征和处置方法的不同 ,从而引起比喻表达式的文化类型之间出现差别。《一层楼》、《泣红亭》中的比喻 ,在所用物象的文化属性上 ,分为蒙汉两个民族共有物象和汉族特有物象两种。比喻用法还反映民族的审美价值观及其变化。《一层楼》和《泣红亭》的作者在语言思维及比喻的应用上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是经济、文化接触和汉语言教育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在声乐教学中接触到一些回族、哈萨克族学生。从这些学生的情况看,哈族学生多来自新疆地区,从小受到新疆各民族歌舞的熏陶,并且都会讲本民族的语言。培养这些学生在演唱风格上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相似文献   

15.
“没有一种语言能够完全没有借词,因为没有一个民族完全是孤立的。当一个民族和其他民族接触的时候,借词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汉民族和彝民族相互接触的历史是相当长的,最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彝族和汉族的接触从彝语借词中可以反映出来,如彝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青海汉语方言为个案,讨论在多语环境中,语言接触影响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认为汉语青海方言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能更多地吸收了其他民族语言成分,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其会走向"停泊"的状态,进而靠近共同语而显得更加活跃和丰富,不可能继续更多地吸收当地民族的语言成分。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对民族间的语言接触研究,应从深层、底层影响去寻找规律。语言学家赵杰的多项式、系列性音变理论,揭示了语言接触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接触、传录、交流的重要媒介 ,充满着人类文化的印迹 ,而成语又是各种语言的精华之所在。它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民情及历史等各方面的情况。该文仅就俄语成语这一语言现象的分类及来源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9.
东干语在多民族语言接触中的变异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干语是中亚东干族人所使用的语言,它来源于我国晚清时期西北回民汉语方言,是近代汉语在中国境外的分支或变体.1877至1884年间,我国西北部分回民由于政治和民族矛盾方面的原因,历尽艰辛分批进入中亚,长期生活在多民族人群中间.在多民族共处、多语言相间、多文化渗透的客观环境里,东干语各语言要素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语音里增加了新的音位;词汇中借入了不少俄语、突厥语、波斯和阿拉伯语外来借词;有些语法形式和语法现象也带有俄语的印迹.这些变异现象都是东干语在和多民族语言的接触中产生的.东干语的变异现象,不仅使它产生了诸多亚文化特征,而且也促进了东干族人民和中亚各民族的融合,促进了中亚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镜子。在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中,由于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产生了民族歧视现象,进而反映到了各民族的语言中。在英美语言中,就有许多词汇与民族有关,其中又有部分词汇含有对其他民族诋毁和侮辱的意味。这里通过对英美语言中民族偏见问题的举例,剖析了英美国家在历史发展中所表露的大国沙文主义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而随着现代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族歧视现象将逐渐消除,对其它民族含有歧视性的语言也必将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