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旧唐书》卷一○七《玄宗诸子》记载了唐玄宗诸子封王的时间,其中对唐玄宗第三十子汴哀王璥封王时间是这样记载的:汴哀王璥,玄宗第三十子也,初名滔。开元二十五年七月,封为汴王。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璥,以其月薨(第3272页)。从上述记载得知璥初名"滔",在开元二十四年二月  相似文献   

2.
对《李白与杜甫》的几点疑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杜甫一生来说,长安十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在这一阶段中得到了定型,而他的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是在这一阶段中确定了基本的倾向。我们研究杜甫的政治思想,安史之乱稍后写的名篇如《北征》、《三吏》,《三别》等虽然也属于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但用以说明他的政治思想或阶级意识,则远不如这一阶段的《兵车行》、《丽人行》、《登慈恩寺塔》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篇,更具有典型意义和说服作用。郭老在《杜甫的阶级意识》一章(123—141页)中,为何避开这些作品不谈?确实令人难以索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谢保成先生关于《贞观政要》成书时间意见的商讨.笔者认为,《贞观政要》成书时间在开元九年九月至十年十月之间,着手编辑的时间的上限可以定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正式的编辑时间可以定在开元八年五月至十年十月之间.谢保成先生则认为,《贞观政要》"着手编录"大约"始于开元五年(717年);正式编录时间在开元八至九年(720~721年),而"基本撰成"时间的下限在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呈玄宗的时间在开元十七年(729年).故其意见不为笔者所同意.  相似文献   

4.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09,30(4):109-114
唐代是反战文学的自觉时代,反战文学繁荣发达。杜甫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了不少反战的诗歌。《兵车行》、《洗兵马》、“三吏三别”就是其反战诗代表作。正是有了他对苍生黎民的同情,有了对社稷江山的忧患和对穷兵黩武的批判.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圣地位。  相似文献   

5.
近读傅璇琮先生的《李白任翰林学士辨》(载《文学评论》2 0 0 0年 5期 ) ,获益良多。但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因杜甫虽考中进士 ,与个别翰林学士也有过交往 ,但他本人与当时的翰林学士院毫无关系。”颇令人困惑不解。杜甫与当时的翰林学士院有无关系暂且不论 ,说他“考中进士” ,却是闻所未闻的 ,因为《旧唐书》本传有明确记载 :“甫天宝初 ,应进士不第。”《新唐书》本传也说得很清楚 :“甫字子美 ,少贫 ,不自振……举进士 ,不中第。”两书都说“不第” ,没有一点含糊之处。杜甫一生只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第一次是开元二十二年 (735) ,时年…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民诗人,杜甫对待劳动人民感情之深厚是世所公认的,但他的感情有一个逐步发展、加深的历程。这其中,天宝末期至乾元时期、成都草堂居住时期、夔州时期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中,他创作出了《兵车行》、《北径》、“三吏”、“三别”等杰作;第二阶段中,他创作出了《为农》、《春日江村五首》、《寒食》、《草堂》等佳什;第三阶段,他又创作出《峡中览物》、《最能行》、《负薪行》等名篇。三个阶段中,当以成都草堂时期为最高潮,它奠定了杜甫与劳动人民感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底,杜甫自同谷县抵成都后,寓居郊外古寺中。第二年春,即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西郊浣花溪畔择地营屋住了下来。今天成都的杜甫草堂,即诗人当年居住之地。择地后,杜甫写下《卜居》一诗: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蜒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相似文献   

8.
李白一生曾到过几次巴陵?纵览古今一些著名学者编写的李白年谱,看法很不一致。举其代表性意见,主要是三种:郭沫若的《李白杜甫年表》詹锳的《李白诗文系年》都认为是四次,黄锡圭《李太白年谱》标为五次,而清人王琦的《李太白年谱》则只列有三次。在具体时间上,各家距离就更远了。郭、詹二谱分列在开元十三年、开元二十七年、乾元二年;黄谱分列为开元十五年、开元十七、开元二十五、乾元元年、乾元二年;王谱标明的是开元十三年、乾元元年、乾元二年。三种意见殊异,且都有若干根据。那么,究  相似文献   

9.
《卷四·齐本纪上》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启帝自随,初为左军中兵参军。(中华书局1975年6月版点校本,第98页)按:《南齐书·高帝纪》亦云:“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启帝自随。”今考本书《萧思话传》及《宋书》之《文帝纪》、《萧思话传》,萧思话元嘉二十年七月为雍州刺史,镇襄阳;二十二年正月,入为侍中,领太子右卫率;二十四年,改领左卫将军;二十五年四月,复为雍州刺史,镇襄阳。则元嘉二十三年萧思话未尝有镇襄阳事,即此与《南齐书》所谓“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者,或为记年有误,或所记人名有误。复考之《宋书》…  相似文献   

10.
陈士元,字心叔,明湖广应城(今湖北应城)人,生于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卒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1596)[1].士元天资卓迈,学识渊博,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进士及第,并在嘉靖二十四年乙巳(1545)官滦州知州.  相似文献   

11.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不久,河西地区又与中原隔绝,陷入各族混战之中,凉州自立政权就是其中之一.胡小鹏在《西北师大学报》一九八九年第一期发表如题文章,就凉州自立政权的几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凉州地区唐戍兵与(?)末的关系.张议潮收复凉州后,唐王朝曾重筑州城,并由山东调郓城兵二千五百人西来,与沙州归义军派出的将士共同戊守凉州。此后不久,凉  相似文献   

12.
唐朝伟大诗人杜甫,于公元七五九年(乾元二年)秋天,辞去华州司功参军之职,携眷西行,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诗人初到秦州,落脚在从侄杜佐的住地东柯谷。《秦州杂诗二十首》中写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可见其时该谷人烟稀少,河谷名也就是村庄名。杜甫叔侄所居东柯谷的具体地点在什么地方?元《一统志》云:东柯草堂在东柯镇,少陵弃官之秦,寓居侄佐之居,其南有白水涧,即子美泉。”清乾隆版《秦州新志》载:“由马跑泉(现在天水县东泉公社所在地,距天水市三十里)东  相似文献   

13.
一、吴越之游的时间谭优学先生《孟浩然行止考实》(下称《考实》)说:“浩然此行以开元十三年秋自洛首途,以开元十五年冬回到荆襄,历时三年,时间绝不可能更后。这是因为浩然作于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二年两次滞留长安时《宿终南翠微寺》的诗中说:‘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相似文献   

14.
在整理<魏源全集>的辑佚过程中,我们有幸从<清代朱卷集成>中找到有关魏源的两份档案文献,一份是魏源于道光二年(1822)在北京应试,中顺天乡试举人第二名时的"道光壬午科"履历(附科份页),一份是魏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北京参加会试时的"甲辰科"朱卷文章①.  相似文献   

15.
河西四郡的建置年代,在《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中记述颇有歧异,张维华、劳干、施之勉、张春树等先生对此曾有专文政论,但结论仍不一致。不过一般来说河西建郡开端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战以后,当是无大错的。本文试就建郡以前的河西历史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16.
对于金圣叹的评价,一九六二年我写过《从“哭庙案”看金圣叹》(《光明日报》三月二十四日)和《也谈金圣叹》(《文汇报》十月十六日)两文。以后,公盾同志即在《不要美化封建反动文人》(《新建设》一九六三年七月)中对我加以指责。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一部以诗论诗歌风格的美学论著,历代影响很大,仿作也较多.自《二十四诗品》问世后,论者论及风格美,常以.《二十四诗品》.的种类区分.今人肖驰著文论述《二十四诗品》,认为《二十四诗品》.“是世界艺术批评史上的一个奇迹,一部永远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杰作.”就我细读,决非虚谈.对于《二十四诗品》的研究,历代都有一些进展.其间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当推本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成就最为显著.但是《二十四诗品》相当难懂,其难处又不同一般的古代诗文难在文辞和典故艰深方面,而是难  相似文献   

18.
至今为止,凡研究回鹘历史的人,无不将禄胜列入甘州回鹘可汗之中。这有王曰蔚的《唐后回鹘考》,(见《史学集刊》1936年一期)冯家升等著的《维吾尔族史料简编》上,(1958年民族出版社)段连勤的《河西回鹘政权的建立与瓦解》,(见《西北大学学报》1978年四期)吴天墀的《西夏史稿》第一章第三节注文,(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林斡的《河西回鹘略论》(见甘肃《社会科学》1981年三期)以及最近高自厚的《甘州回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戈公振先生,究竟卒于何时,其说法不一。戈宝权同志发表在1979年第4期《新闻战线》的《邹韬奋和戈公振》一文中说:“家叔(即戈公振)立即由莫斯科启程,经海参崴乘船回国,在十月十五日(一九三五年)到达上海,旋即因病于十月二十四日逝世”。许涤新同志在其新作《百年心声》(1979年3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一书第256页上写道:“同年(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名记者戈公振病卒;临死时断断续续发出‘我是中国人’的呼声。”  相似文献   

20.
《辞海》(修订本)612页:大老一词,有两个义项,其中之一说:“元初湖广、江西农民起义军对其领袖的称呼。如至元十五年(1278年)江西有聂大老等起义。后来明清时广东农民起义首脑还有称大老以至十老的。”按,此说欠周,今补充如下: 1.农民起义军首领称大老者,见于南宋。有绍兴十三年(1143年)福建刘大老(见叶梦得《石林奏议》卷14《奏措置分捕过盗贼火数官兵各已回军状》)、淳熙十一年(1184年)福建姜大老(见《宋会要辑稿·兵十三·捕贼下》)等。 2.元初农民起义军首领称大老者,不限于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