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KPI方法在量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键绩效指标是对公司运作过程中实现战略的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是把公司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和量化指标的有效工具。将KPI方法运用于量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量化管理的效率,而且能够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运用KPI方法进行量化管理一般包括公司价值链分析、定义 关键绩效领域、确定战略性流程、设计流程指标和职能级指标、构建指标逻辑和KPI指标属性测试等程序。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国内外绩效管理理论研究文献甚多,但对于绩效的内涵却并未达成共识。通过探索、确定和分类相关联学科的38篇国内外经典学术论文中关于绩效内涵的文章,分析绩效内涵研究的演变和发展趋势,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绩效内涵的定义进行了重新归类,提出了新的绩效内涵观点和绩效内涵研究的发展模型,这一研究成果为我们今后进行绩效内涵研究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废墟,加之灾区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对灾害救援和脆弱的灾区环境产生严重威胁。如何对灾害废墟进行科学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是西方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实践领域一个广受关注的主题。本文考察了灾害废墟管理兴起的背景,对灾害废墟管理的内涵与性质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灾害废墟管理生命周期模型,归纳了灾害废墟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对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期望推动国内学术界和实践界对这一重要新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深入研究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的新定义 ,进而以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系统为分析框架 ,对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内涵的作出合理解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能够不断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土地利用 ,其内在本质是要建立和保持一个运行良好的土地利用系统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指的是系统运行在不断增加人类产出效益的同时不妨碍该系统再运行能力的连续保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文明而至的全球生态危机,促使以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逐渐兴起。文章对可持续发展的演进、定义以及自然主义类、经济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的延伸定义作了简要综述,提出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即环境稀缺论、环境价值论、"时空公平"的区域层次性可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观等,总结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定义共同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企业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绩效及绩效管理的内涵入手,结合持续改进的理念,在整合平衡记分卡、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管理法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综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出具体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7.
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管理增长的思路为研究出发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界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借鉴采用企业可持续增长模型来衡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财务政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作用,提出了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财务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形成机理及与可持续营销的良性互动关系提出了新的观点.对可持续营销的特点、基本观点、营销战略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PSR框架的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相关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确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人口、环境、生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0.
火力发电企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力发电企业的绩效管理指标应该体现环保、经济效益、成本和机组运行的可靠性等内容。本文运用关键业绩指标法和平衡计分卡原理,把绩效指标具体分解成组织层面和员工层面的绩效管理指标,以及高层经理、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班组的绩效考核指标,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略论创意产业发展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创意产业的定义、外延和内涵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效应,即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关联、就业、文化传承效应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实现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有助于调整增长结构,是推动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创新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详细描述绿色供应链管理所包含的内容。分析建筑行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关系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绿色化”管理在建筑行业实施的经验 ,对在建筑行业如何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公路网应对自然灾害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自然灾害下中国公路网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效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公路网的自然灾害类型以及自然灾害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同时借鉴国内外公路网抗击自然灾害的经验,提出了公路网抗灾救援系统组织框架和工作业务流程,并系统地提出了公路网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抗灾救援保障体系,其中包括抗灾能力和灾情评估、灾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应急响应机制、应急交通控制和管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灾后恢复力评估方法是灾害风险管理中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通过运用地质灾害区域防御度和区域环境条件两个重要指标刻画地质灾害恢复力,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一个五级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评估模型,不仅能更加客观地评价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灾害恢复力大小,而且能为各级政府制定灾后恢复与重建对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在灾害管理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及其形成的强大“合力”,是风险社会人类共同战胜各类灾害的保障。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经济社会力量之一的企业,积极参与灾害管理,既是风险社会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企业发展的应有之义。通过对沃尔玛公司参与卡崔娜飓风应对的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平时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灾前充分的应急准备工作,是沃尔玛在卡崔娜飓风中成功展开自救,并积极参与社区救援的根本保证。中国企业应该加强参与灾害管理能力建设,为推动中国灾害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三层六维供应链平衡记分卡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平衡记分卡的客户、内部流程、持续发展、财务价值、信息技术和供应商关系六个维度建立与供应链管理目标之间的衔接关系,并将供应链平衡记分卡划分为战略层、关键成功要素层和具体业绩评价指标层三个层面.在阐述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三层六维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关键业绩指标目标分值的范围及其评定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包括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涵义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涉及环境与社会两大领域 ,建立科学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有助于推动全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 ,可持续发展理论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概念,阐述了其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决定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在模型中,把关键因素分为基础因素、核心因素和环境因素三类,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因素包括创新能力、体验塑造能力、环境管理能力与制度建设能力等四个因素,文章从这些核心因素入手,提出从加强产品持续创新、始终为游客提供独特体验、维护公园良好生态环境和不断完善公园内部管理制度等四方面来培育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探析影响其绩效的素质因素、行为因素和结果因素,并在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从素质绩效、行为绩效和结果绩效3个方面提出了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拓理论建立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从评价效果看,该评价指标体系囊括了合作体系的各个方面,能够全面地体现合作的综合绩效;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不仅能以定量方式反映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及关联度,还能通过对弱势指标的审查,寻找问题根源,整顿和改进其合作活动,促进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灾害救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的灾害救助在当前巨灾频发、救助管理体系落后、灾深灾重的的背景下日益显示出其弊端,表现为救灾主体单一,救助法律缺失,救助标准不合理,救助资金严重不足,救助机制不健全等,不能适应防灾与减灾的需要,需要以创新的思路,通过明确救助主体、提高救助标准、科学界定救助对象、建立救灾资金多元投入体制、完善救助机制、优化救助管理、建全灾害风险社会共担机制和建立灾害救助制度的评估和监控体系等途径,才能提高防灾和救灾的效果,从根本上确保人民生活与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