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小城市发展的成就建国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城市建设方面一直坚持以小城市为主,从而使我国小城市发展取得可喜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1)小城市的规模明显扩大。据统计,1985年我国小城市仅有178个,占城市总数的54.9%,人口为10578万人,占  相似文献   

2.
昆山市是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首的新兴工商城市,有户籍人口62万,外来人口80万。2005年,全市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为14005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5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809元。在该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奏响了一串串和谐悦耳的旋律。倡导新型生育文化,努力建设生育文明。1998年和2001年,昆山市先后被国家人口计生委列为全国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网络县(市)和工作示范市。市委市政府把这项活动纳入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并逐年加大对活动的经费投入。同时在市级建立…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十分迅猛,新兴城镇不断涌现,原有的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整个国家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但是大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也给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少压力和冲击。究竟如何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如何协调大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些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以武汉市为例,在系统分析大城市人口增长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人口增长对大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而探讨大城市人口控制的对策与途径,以期能给城市管理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大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我国部分学者特别是政府决策管理人员对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呼声日高,甚至已把控制人口规模增长作为实现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是否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以我国最大城市上海为例,多角度地系统考察和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口规模增长与城市发展持续性的关系,发现上海人口规模增长与城市发展持续性总体上是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而且相对受到严格控制的户籍人口规模增长,受控较弱、相对强势的常住人口的规模增长与城市发展持续性具有更密切的正向互动作用关系.也就是说,本文研究证明:到目前为止,人口规模增长仍是促进我国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或至少没有明显的证据说明人口规模增长已制约我国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前言“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的方针。控制大城市,主要是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其中,控制人口规模,特别是控制市区人口规模是关键。解放三十二年来,我国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上升缓慢,比重很低。解放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003-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扩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通过构建面板线性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发现城市人口规模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负向影响,并存在一重门限效应,当城市人口规模超过门限值1333.4万人时,其减排效应更强;城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均GDP呈“倒U”型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成立.本文按照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两个维度分组考察了我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当前的发展阶段,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EKC的拐点,而人口规模仍在门限值之下,因此合理地吸引人口聚集有助于工业污染减排.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地区城市的迅速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保证,创造了条件。开发边疆、建设边疆、改变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面貌,实现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平等和政治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经过近40年的发展,到1987年,在我国民族地区辽阔的土地上矗立着90座城市,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城  相似文献   

8.
大连市是我国于1984年最早确立为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大连市现辖6个区、3个县级市和1个海岛县,总面积1.25万平方公里,2004年大连市总人口561.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9.3万人,占总人口的44.9%。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106元,比2003年增长13.1%。2004年“北三市”GDP占全市总量的26.9%,  相似文献   

9.
1949年以来,新疆人口省际迁移大进大出,形成了三次净迁入和两次净迁出时期。省际迁入人口规模大,来源广泛,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文化构成高于本地居民。移民不仅增加了新疆的民族成分,改变了新疆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式建立新疆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与劳动供需模型,预测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新疆人口省际迁移仍以净迁入为主,但移民规模不大,应该是素质型移民。  相似文献   

10.
南宋时期,绍兴城走向繁荣,其发展形态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一方面,随着城市空间范围和人口规模的扩大,传统坊市分离格局全面瓦解,街区建设日益完备;另一方面,工商业的兴盛,引发都市经济结构和城乡关系的相应变动.与此相联系,市政管理趋于专门化和系统化,社会保障事业逐渐兴起.绍兴城的发展演变,很大程度上是宋代城市转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人口红利、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内在的协同联系效应。论文基于1990-2010年的甘肃发展数据,建立了甘肃省GDP、人口红利和劳动参与率协整分析模型。研究认为,劳动参与率是助推甘肃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人口红利对甘肃经济规模扩大具有正向激励效应。劳动参与率每增加1%,甘肃GDP将增加6.88%,人口红利每增加1%,甘肃GDP将增加3.48%。甘肃作为西部省份,用好用活人口红利、提升劳动参与率是实现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是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也是考察和分析拉美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变量。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并主要通过带动服务业的发展、私人消费的增长来促进经济增长。1990—2012年,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带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大部分拉美国家的城市人口每增加1%,能够带动GDP增长1%以上。但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不足以实现较高的GDP增长率,2013—2020年,要实现5%的年均GDP增长率,绝大部分拉美国家需要10%以上的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3.
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在积极推进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成渝城市群2008—2019年1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GDP、产业结构、高等教育等数据,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成渝地区GDP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影响大致呈现U型特征,即GDP增长较为缓慢时GDP增长对净人口流入有抑制作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GDP增长则对净人口流入有促进作用;成渝地区产业结构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影响较为显著,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吸引力并不显著;城市地位、交通物流、工资水平的不均衡等对区域人口流动的拉力差距大。为切实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提出四点政策性建议:减小或消除核心城市和次级城市在经济发展政策上的差异;精准发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立高等教育共享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模战略之争本质上是城市发展的价值导向之争。基于"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一理念,从福祉视角出发探讨城市规模的发展导向问题;结合福祉理论和城市经济理论相关观点,构建城市福祉评价指标测度中国城市福祉状况,并利用2006~201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城市规模与城市福祉的关系,结果发现:(1)近年来,中国城市平均福祉水平不断增进,城市之间的福祉差距略有扩大;(2)城市规模通过集聚经济与拥挤效应影响城市综合福祉,城市规模与城市福祉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3)当期城市规模与滞后期城市福祉显著正相关,较高的城市福祉通过吸引人口迁入促进城市增长。基于此,城市规模战略应该以福祉增进和福祉均等化为导向,大城市重点发挥集聚经济优势、降低拥挤效应,中小城市则以社会平等、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城市规模外生的福祉增进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把绍兴中心城市建设成为长三角洲地区崛起的拥有百万人口的现代化生态型大城市,这从宏观角度审视了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制定了以实施人口聚集战略为突破口的正确决策--通过人口的迁移聚集,将带动资金、信息、企业家的聚集,进而推动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政府进行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决策依据.文章从工业企业生产率视角识别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和地级市统计数据,考虑城市人力资本变量的内生性后,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研究城市人力资本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本后,城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越高,工业企业的产出越高,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显著,且人力资本正外部性主要存在于人口规模300万以上的大城市.从工业内部看,行业内人力资本正外部性随城市规模扩大逐渐增强,而行业外人力资本正外部性随城市规模扩大逐渐减弱.从企业异质性看,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大企业从城市人力资本提高中获得的正向溢出效应更大.此外,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越高,地理区位距离港口越远,越不利于工业企业产出的提高.文章的研究结论表明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发挥大城市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对新时期经济可持续增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0-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考虑异质性的门限回归模型,从人口城市化、城市化生活方式和城市化形态三个方面研究了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城市化中,人均实际GDP小于18561元的低收入组城市人口规模与碳排放的关系呈现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形状,拐点是城市人口比重为44. 6723%。大于22721元的高收入组城市人口密度对碳排放的弹性最大,系数为0. 2325。城市化生活方式中,家用汽车弹性系数是大于23186元的高收入组最大,系数为0. 1930。白色家电弹性系数是小于16441元的低收入组最大,系数为3. 5887。城市化形态中,城区建成区面积弹性系数是大于23659元的高收入组最大,系数为0. 9580。人均公共交通车辆弹性系数为0. 1652。而介于20536元和23659元的中收入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碳排放弹性系数为-0. 7506。  相似文献   

18.
<正> 大连在近代沿海城市中地位非常重要。它为沙俄和日本先后独占,成为殖民地城市。它建设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城市规模大,与上海各领风骚。对近代大连城市经济深入进行研究,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对今天的经济建设也大有裨益。 一、大连港口贸易的一般特点 第一,发展速度快。输入贸易总值,1908年为5604万元(日元,下同),1936年为96889万元,增长率为1628%。港口吞吐量,同期增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模约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镇化处在加速时期,更应该重视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在人口、土地、水资源之间达到合理配置.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城市化实践,广义的城市化符合可持续发展.广义的城市化理解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比重问题,还包括基础设施、土地、就业方式、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规模是确定城市规模的重要依据,传统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遇到了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要注重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约束,把城市人口规模建立在资源承载力基础上,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三元复合系统的最佳耦合发展,使城市更加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市现辖6县(市)五区,总人口925万。“十五”时期徐州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GDP1212亿元,财政收入145亿元。在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中,徐州市牢固确立“抓人口就是抓经济”的理念,全面架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格局,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在奋斗中扎实苦干,在改革创新中谋求发展实现超越。坚持四个到位,营造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良好环境。徐州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切实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综合决策,统筹兼顾,做到认识、责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