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浙江残疾人数和残疾儿童人数 遵照国务院规定,以1987年4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浙江省进行了残疾人抽样调查。全省共调查13597个家庭户,50814人。经各专科医师诊断,有残疾人的家庭2196户,占调查总户数的16.15%;被诊断为残疾人的243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79%(即现残率)。利用全国这次调查的总人口的年龄结  相似文献   

2.
一、残疾人服务需求巨大但服务供给短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4月1日,全国各类残疾人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34%。残疾人由于自身身体机能缺失,与健全人相比,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借助服务体系来克服自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中国残联第二次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工具变量与分位回归等方法研究了残疾人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认为具有残疾程度高、家庭规模大、受教育程度低和不经常参加公共活动等特征的残疾人更容易陷入贫困。此外,在控制一系列个体、家庭变量后,文章还对中国现有的残疾人扶贫政策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中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也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残疾人调查。中国有多少残疾人,一直是社会统计方面的一道难题。旧中国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新中国建立以后,政府主管部门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使用2,000万人的估计数字,医学和社会学的专家们提出了从2,000万至8,000万的各种推算数。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全世界有5亿残疾人,其中  相似文献   

5.
1987年4月1日,我国首次对残疾人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全国共抽取了369448户,1579316人,调查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1.5‰。经计算机汇总,调查样本中,确定为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肢体、精神病五类残疾和综合残疾者共7734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90%。按此比例推算,我国残疾人的总数约有5164万人,其中听力语言残疾约1770万人;智力残疾约1017万人;肢体残疾约755万人;视力残疾约755万人;精神病  相似文献   

6.
残疾人,是指那些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身体缺陷或行为、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生活、学习、劳动以及社会交往,久病未愈或无法治愈的人。过去,我国没有关于残疾人的准确统计数字。粗略的估计,从2000万、3000万直到8000万,以至1亿,众说纷纭。为此,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国家统计局、卫生部等有关部门于1987年4月联合组织了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经过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抽出的424个县级单位、1865个乡、镇、街道、3310个村委会和居委会、近158人的调查结果,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4.9%,由此推算,1986年底全国共有残疾人5164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准确有据地回答了残疾人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人口(身体)素质状况“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中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工作还做得不够,这个问题已越来越多地被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本文仅就中国人口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一)全国残疾人的数量。据1987年中国首次进行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69448户中,有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户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户代际结构的分布则能从直观上认识家庭户结构。本文基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代家庭户数据及相关资料,以空间自相关分析为基础,对五普数据中的分代家庭户比例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其空间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空间分布,采用GIS方法得到分代家庭户比分布图,分析发现:二代户仍然是中国家庭户的主要模式;不同地区分代家庭户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北方地区的二代户比例最高;三代户与四代以上户分布特征相似,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分代家雇户的分布与绎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中国家庭面临着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家庭形式多样化,家庭功能社会化趋势明显,夫妻关系进一步平等和家庭成员老龄化等发展趋势。南京家庭也呈现出相近的变化态势,家庭人口规模已由五普的2.92人/户降至目前的2.77人/户,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由"五普"的8.24%升至9.20%,达73.61万人,列副省级城市第5位。吴帆、李建明等人指出,在这样的家庭变迁背景之下,家庭需求与家庭功能的对应结构失衡,家庭功能供求的自我均衡机制失灵,家庭能力建设比以往更加依赖外部的支持。周全德、冯庆林指出中国家庭发展面临结构失衡、功能弱化、关系松散和制度环境制约等困境。因此,各级政府更应聚焦家庭核心功能,了解家庭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并据此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环境和制度支持,全面促进家庭发展能力的建设。2012年,  相似文献   

10.
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公布2011年人口普查初步结果,2011年8月12日,全澳人口55.25万人,较十年前增加26.9%,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4%。其中,常住人口有52.9万人,流动人口2.32万人,较十年前分别增加27.8%和9.4%。家庭户共计17.07万户,较十年前增加26.5%;户规模平均为3.08人,较2001年减少0.06人。按出生地划分,澳门人口在内地出生的有25.5万人,占总数的46.1%;在澳门出生的有22.7万人  相似文献   

11.
江西新余市因地制宜,全面实施“绿色养老保障工程”,帮助计生家庭建立“绿色银行”,不断增强计生家庭发展致富的“造血功能”,努力提升计生家庭幸福指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受益计生家庭共9万户,7800户女儿户实现脱贫致富,1.6万户计生家庭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全国人口普查家庭户数据,考察1990-2010年特别是2000-2010年广东老年家庭户增长、构成与居住安排变化的主要特征.广东老年家庭户平稳增长,两个老人户比例持续上升;老年人与成年亲属同住户比例下降,独居户、老年夫妇户比例上升,家庭空巢化趋势持续.这些特征在全省21个地级市之间,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区域之间以及城市、镇、乡村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3.
顾鉴塘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1988年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少数民族家庭户的规模与类型》的文章。据1982年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中有关数据,中国少数民族家庭户规模与类型有如下特点:1.家庭户规模。少数民族家庭户平均规模较大,5人以上大家庭占55.36%,3人以下小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国家计生委1992年38万人调查的原始数据,在描述迁移人口家庭户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利用常规交互表分析方法比较了有迁出人口家庭与无迁出人口家庭之间各种特征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迁出地、家庭户的角度考察了家庭户的各种特征对人口迁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对人口再生产的调整和控制,不仅对我国的生育水平,也对我国的家庭结构和家庭人口规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利用重经计算机归类处理的1982年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中的有关资料,对我国的家庭结构及家庭平均人口规模,以及家庭成员对家庭生育的影响等问题作出分析。 一、家庭户的类型 重经处理的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把我国的家庭分为(一)单身户、(二)非家庭户、(三)简单家庭户、(四)扩展家庭户、(五)复合家庭户、(六)其它家庭户六大类型。从表1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各类家庭中,简单家庭户(即核心家庭)所占的比重最高,为68%。这种通  相似文献   

16.
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分地区数据表国家统计局表1人口自然变动和文盲人口比重表2家庭户规模和市镇人D状况注:全国数据为加权汇总数。表3各种户D状况人回注:全国数据为加权汇总数,不包括解放军。麦4每10万人中接受过各种教育状况的人回单位:人注:全...  相似文献   

17.
家庭类型的划分有按照户规模的分类、按照户内代数的分类、以及按照家庭模式(如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的分类.在我国现有的普查资料汇总中,只有按户内人数和户内代数进行划分的户数分布,而按照家庭模式的分类至今尚未成为普查汇总表的内容.在家庭户研究中,仅仅将户数分类不能满足需要,还应该取得按不同户型的人口分布情况.根据按户规模分布的户数可以计算出各种规模户的人口数,但是所能提供的信息仍然十分有限.户规模只注重了户内的纯数量关系,而按户内代数的划分考虑了代际关系,按户模式划分则能更好地揭示户内的人际关系.本文尝试以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5%再抽样数据带进行按户内代数分类的人口研究,包括将人口按性别年龄以及户主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人口流动家庭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考察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模式及其流动家庭化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率已达到60%。流动人口家庭模式是以一对夫妻户和一对夫妻加孩子户为主的核心家庭为主导,以一代户和二代户为主。3/4的已婚流动人口携带了配偶,有孩子的流动人口中有一半携带了孩子,这些孩子中有近20%是在北京出生的。流动人口的平均家庭规模为2人,明显小于全国农村的平均家庭规模(3.4人)。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及在京居住地显著影响人口流动家庭化,同时还发现非经济因素成为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的人口流动家庭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家庭户收入和财产不平等:1995~20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家庭户收入调查收集的1995年和2002年城镇家庭户样本数据,以家庭户作为分析单位,对中国城镇收入和财产不平等进行了考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家庭户收入的大多数不平等测量指标在1995~2002年7年间都存在一个显著的大幅度上升,但家庭户财产不平等在此期间呈现出略有下降的趋势;基于人口分组的分解反映出,区域、户主受教育程度和户主中共党员身份对总的家庭收入和财产不平等具有更大的贡献;总体上,对于1995~2002年的中国城镇而言,分类机制在左右家庭户资源不平等变动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家庭变迁是探讨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视角。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结合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家庭规模、家庭关系、家庭策略3个方面对20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家庭变迁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家庭代际结构转向以一代户为主,家庭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且以核心家庭为主;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化和民主化,家庭生产功能日益扩大化,家庭赡养功能在城乡之间呈现不同特点,一些家庭问题开始凸显;在城乡中国和全球化背景下,家庭策略选择表现为当代中国家庭在应对复杂多元社会变迁时的主动调整与适应。未来中国家庭类型在日渐多元化的同时,将依旧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