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劳动关系比较尖锐,劳动纠纷频发。国外劳动关系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劳动关系的三方参与主体明确、劳动关系的立法健全、完善的集体谈判制度。我国中小企业应该结合其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劳动关系管理的经验,改善其劳动关系。国外劳动关系管理特点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主要包括:明确劳动关系的三方参与者及各自的利益代表;完善立法,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劳动合同;健全劳动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伴随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出现新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劳动关系的地位日益重要,特别是此次十八大的召开,更是提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要求。在进行劳动关系管理的过程中,面对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劳资纠纷矛盾的日益凸显,劳动争议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以劳动关系为切入点,在阐述加强劳动关系管理的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劳动关系管理,降低劳动争议的策略,旨在说明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性,以期为劳动关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和谐劳动关系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和谐劳动关系已成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主题。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更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视角出发,从六个方面探讨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期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中的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劳动关系随着用工制度的改变在不断调整,从国家化、行政化发展到市场化、法制化。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总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也存在劳动关系失衡的现象。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根本上还是要提高员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加强劳动规章制度管理,充分发挥劳动规章制度的基本保证作用和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都是为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两者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两者绝对不是相互独立的,有密切的关系。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将从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出发,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见霓 《经营管理者》2013,(20):176-176
现阶段,在我国,伴随劳动关系矛盾的日益加深,构筑起和谐的劳动关系已是国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诚然,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程,既要着眼于国家层面的宏观角度,也应聚焦于企业发展的微观视角研究。与此同时,建立在和谐劳资关系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亟待加强创新,然而,目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仍由于外部准则的缺失、制度设计的缺陷等因素导致其积极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所以说,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着力解决外部体制机制及革新管理方式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和谐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进一步分析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胡海平 《经营管理者》2013,(30):196-196
在新形势下的推进之下如何提升员工之间的关系管理,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以此来促进企业以及员工的共同发展,已逐步成为了新形势之下厂务管理公开民主化的新话题。本文就通过"四个坚持"和"四项制度"结合了维护国家利益、职工利益以及企业利益,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进行了浅谈,并以此为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1月1日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陆续颁布实施,劳动法律、法规逐渐地健全,这给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挑战。而劳动关系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怎样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开展劳动关系管理工作,也就是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怎么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系统提出改善、提高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的方法,也给各企业HR人员提出更高要求的挑战。本文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和归纳,提出企业劳动关系管理4类具体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9.
基于《劳动合同法》对于企业劳动关系的新调整,作为劳动关系中既重要又强势一方的企业, 要正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才能有效地改进和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田超 《经营管理者》2013,(30):114-114
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的劳动关系领域形成了以《劳动合同法》为主体,以《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相关部门规章为补充的劳动关系法律体系。近年来,劳务派遣在我国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2013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用工做了补充、修订和完善。本文拟结合当前新的劳动关系法律体系,探讨企业在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下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应对举措,有效防范和减少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1.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规制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它的施行必将给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带来重大的影响。这些年来,企业管理者已明显地感觉到了国内劳动关系管理环境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明确劳动合同法律关系内容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概念、签订条件及其解除条件,说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只有充分理解、重视劳动合同的重要作用,才能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劳动纠纷快速递增,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通过发挥企业法律顾问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或主导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流程、起草审核劳动关系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法制宣传等措施,促进企业依法治企,防范治理劳动纠纷,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降低员工工作不安全感,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现状为视角,从组织变革、安全管理、工作特征、薪酬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现如今,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这两个领域紧紧地关联在一起,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会推动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针对劳动关系的不同,也会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所以对这两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会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凸显劳动关系里,企业占据的主导地位,不断研究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劳动关系调整策略,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深刻变化。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在做深入调研分析之后指出,新时代下社会各阶层关系的本质是劳动合作,利益共享。青连斌教授还特别指出,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也是一种劳动合作和利益共享的关系。而且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革命的推进,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劳动形态,成为决定社会总劳动创造更多价值和财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体质改革的深化,教师聘任制的全面实施,高等院校的劳动关系,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高校工会维权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工会应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代表、维护职能,以科学的理念和完善的机制建设保障高校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工会组织在坚持发展目标不变的基础上,应当不断创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与工作方式,做到与时俱进。如何在社会管理创新浪潮下实现自身发展目标、促进各工会组织健康长远发展成为了现阶段政府部门关注的热门话题。一、工会组织概况(一)工会组织功能及定义。工会组织是一个由劳动代表组成的社会组织,能代表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涵盖了广大劳动者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会能帮助劳动者维权,以劳动人民的另一重身份与相关雇主协商交涉,以化解劳务纠纷,最大程度上维护基层劳动人民的各项权益不受侵害。正因为工会组织为基层人民群众说话、办事,凡事以群众为中心,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赢得了广大基层人民的拥护,逐渐成为市场经济劳务关系中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劳动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基础,它的稳定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而作为企业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言人,工会又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工会的组织领导和民主管理能力,鼓励职工参与和组织工会,对于保证企业劳动关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特质激活理论,通过589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对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服务业一线员工美感劳动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显著促进服务业一线员工美感劳动;服务业一线员工职业嵌入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美感劳动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不仅在职业嵌入对美感劳动的影响关系上有正向调节作用,而且正向调节职业嵌入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和美感劳动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