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云 《经理人》2012,(11):78-79
传统制造企业面临成长天花板之后,如何转型?这是中国众多制造企业面临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赵自立 《经营管理者》2014,(31):219+295
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当前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不少汽车制造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面临许多难题,这些难题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若企业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难题,必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从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形势下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探讨从战略视角提高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工厂在制造一切,但是产品利润从制造向创造的转移,让中国企业在代工环节的获益微乎其微。这是中国制造目前所面临的困境。那么,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大势下,中国制造如何升级,过渡到中国创造?是什么制约了中国创造?中国创造如何结合自身实际?  相似文献   

4.
周建华 《经理人》2007,(12):40-43
以物美价廉、低附加值为特征的中国制造,正面临转型和寻找新定位的压力。在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加工转向中国品牌的过程中,企业如何寻找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林涛 《决策探索》2011,(9):47-47
当中国的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为供不应求时,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没有能力大幅度提高劳工的薪酬?又是否有足够的话语权将压力通过产业链向下传导?加薪潮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一次大考。  相似文献   

6.
王洪 《经理人》2011,(3):8-8
转型升级中,中国制造面临巨大挑战和隐忧。根据最新研究,中国制造成本已从过去低于美国40%的优势,降到了5.5%。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人民币的升值,二是工资水平上升,三是中国制造面临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四是周边国家对我们形成越来越大的竞争。但这些全部是外因,真正的内因是我们在整个工业化、现代化阶段中一直存在着固有的症结:  相似文献   

7.
海鸥 《经理人》2008,(12):100-101
2008年,“转型”成为企业界炙手可热的话题,特别是陷入成本危机之中的制造企业,转型成为重要的突围之举。最为明显的是IT技术型企业,纷纷提出由技术制造转型成为服务提供商。东软成立18年,经历过2次重大转型,第一次是为市场所逼,第二次则属于主动调整。但是两次转型收到良好的效果,董事长刘积仁如何将悬在半空中的转型落地?  相似文献   

8.
财神莅临     
《经营管理者》2009,(4):72-73
金融危机下,2009年企业的新商机在哪里?中国制造企业而临巨大危机的根源在何处?3月13日-14日在长沙田汉大剧院举办的“商道中国一经济与发展论坛”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和君创业总裁李肃和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巾心主任钟伟等齐聚一堂,讲解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与企业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9.
如今,中国正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成为迅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文章先制造企业的现状分析入手,分析了协同软件与其他管理软件相比的优点,并分析了协同软件在制造企业的应用现状和应用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从4P升级到4M     
《经理人》2010,(11):139-139
过去,企业的创新围绕着“4P”,使创新自资源和投入局限于业务,制造着“创新蔓圾”。30年来,是制度红利而不是竞争力造就了今天很多所谓的著名企业。  相似文献   

11.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各行各业得到了发展,其中的制造企业更是以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得到很快的发展,并在我国的产业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当前行业竞争趋势日益加剧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影响下,制造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一方面表现在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如何更好的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制造企业逐渐意识到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所在,因此对于制造企业成本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和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也将从当前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对于新时期完善制造企业成本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来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希望给读者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曾立平 《经理人》2007,(9):64-66
凭借独特的管理理念和制造体系,全球制造业的标杆企业——日本丰田公司实现了高速的成长,成为市值上千亿美元的巨无霸企业。当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都被巨额亏损折磨得苦无出头之日时,日本丰田却在赚取越来越丰厚的巨额利润。但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众多制造型企业却忍受着“刀片利润”的折磨,在激烈的竞争中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13.
黎平 《经理人》2008,(4):82-84
没有盈利或者盈利模式不清晰、盈利模式缺乏环境的适应性,都将为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货币紧缩、投资放缓、中国制造危机、奥运商机……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挑战与机遇同在。新的竞争形势和市场环境下,如何寻找和建立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盈利模式的再造,以突破竞争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在“大赌大赢,大舍大得”日渐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我国本土企业迫于竞争压力而开始考虑“大赌”策略。但所谓的“大赌”是否真的能给企业带来期待中的“大赢”?“大舍”是否也一定会有“大得”式的回报?有时候,即使企业以“大赌”方式换取所谓的“大赢”,往往也会使企业面临“大赢”之后的巨大惯性。对本土企业而言,这也是一种压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小客车制造企业代表的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的行业特点,以业务骨干组成的“专项组”为核心,通过流程梳理、拉动看板设计、信息化系统构建,打造一整套适应于中小客车制造企业应用的精益物流体系,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成思海 《经理人》2010,(12):8-8
中国企业擅长什么?制造么?事实上,和美国、日本和德国相比,中国目前还难以称得上是个制造大国,我们仍是一个组装大国。  相似文献   

17.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和最宝贵的财富。随着"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日益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建设,珠三角(含深圳)不再是内地人才的首选。在此环境下,深圳制造型企业面临着"用工荒",人才招聘困难的局面。如何吸引人才和留住现有的骨干员工是企业亟需解决的课题。只有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员工的稳定性和吸引人才,从而使企业有好的业绩和发展。而员工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绩效。员工的满意度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绩效才会好;员工的满意度低,会导致员工消极怠工,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甚至会促使员工离职。因此,企业必须关注员工的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汪明新 《决策探索》1995,(11):10-11
在向市场经济转迹的过程中,县级商贸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独家经营的旧体制被彻底打破,百业竞商,多家经营,多极竞争的格局迫使合商贸部门必须在经营观念,经营策略上作出现实选择,然而,县级产贸企业究竟如何融入大市场,凭实力保持其主渠道地位?实践证明,必须从“五大”拓展出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加工制造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整体绩效水平至关重要,而细化基层管理和选择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应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处理、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反馈信息、提供咨询、实施监督、支持决策,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激烈的竞争和生产制造企业现实存在的生存困难,促使部分供应商向监管层反映零售企业“不好进”、“渠道推高了物价”等说辞,这至少对五部委的联合行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