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选取装备研制领域为研究对象,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装备研制网络内生变量进行研究,通过构建装备研制网络的组织绩效测量模型,发现在研制网络中网络组织绩效是由领导层组织行为影响网络成员层组织行为产生的,组织成员决策一致性和组织间沟通作为中介变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村网络购物行为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辽宁省部分农村地区居民个人特征、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因素进行了调研,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使用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检验,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村居民网络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与强度,结果显示:经济条件是影响农村网络购物行为的首要因素,物流是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将丰富有关农村居民网络消费行为的行为学理论,为开拓农村电商市场提供建议与帮助。  相似文献   

3.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国内外学界对网络行为的研究,涉及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研究等诸多学科.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简要梳理和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在网络空间作为社会行为场域、网络行为特征与行为类型、网络行为影响因素、网络行为后果等网络行为研究基本议题上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以安徽省合肥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对他们网络科普使用行为和他们对网络科普意愿、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合肥市社区居民网络科普使用行为的特点,从内容设置、表现形式和增强交互性等方面提出通过网络对公众进行科学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推动了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的崛起,和以身体不在场为主要特征的虚拟行为方式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新的道德风险。通过对1 157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包括网络侵害、网络滥用、网络盗版和网络抄袭四种类型,参与这四类不道德网络行为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尤其以网络抄袭最为严重。回归分析发现,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同侪压力对不道德网络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发现的政策意义在于,从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入手,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是一种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行为特征及其与网络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对浙江、湖南和甘肃三省六市1884名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文章对青少年网络社会生活介入程度、网络行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对网络的认知及其与网络行为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探讨.研究发现,目前青少年的网络社会生活介入程度总体适度;网络行为取向主要集中在工具性行为与情感性行为;性别、文化程度与地域因素对工具性网络行为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情感性网络行为的影响;青少年的网络认知与网络行为间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购物行为研究中,研究主体多为城市居民或大学生,把农村居民作为研究主体非常罕见。农村居民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解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网络购物和销售行为,对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福利具有重要政策意义。基于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网络购销现状,运用Heckman两步法研究了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网络购销次数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10.25%的被调查农村居民具有网络自主购物或网络销售的经历,其中,具有网络自主购物行为比例(10.15%)远高于网络自主销售行为比例(0.89%),具有网络代购和代销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6.05%、0.91%。距最近快递点距离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进行网络自主购销的可能性和次数具有显著负面影响,解决物流服务体系进村“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助于促进农村居民的网络购销行为。  相似文献   

8.
网络成瘾是目前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从行为学、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等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为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网络伦理学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行为的特殊性导致网络伦理学研究的兴起。网络伦理学已经具备了成为一门学科的特点 ,拥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具有不同于传统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范畴和基本问题。研究网络伦理学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上网并非都是为了学习,更多的则是为了人际交往、娱乐消遣、寻求刺激和精神寄托。研究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网络心理,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倡导网络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自我意识、情绪情感、动机、性心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心理特点,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克服网络心理问题从学生、学校和社会诸方面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