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管子》书中具有丰富的富国富民思想.对富国与富民的关系的论述,便是其富国富民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富国与富民的关系,先秦思想家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说来,儒家注重富民,孔子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主张先富后教.并说:“百姓足,君熟与不足;百姓不足,君熟与足.”孟子说:“易其田畴,薄税敛,民可使富也.”荀子也说:“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主张“以政裕民.”法家则比较侧重富国,商鞅提出“国富者王”、“国富而治,王  相似文献   

2.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并把儒家思想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深刻化,被封建统治者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初期儒家中,孟子是一个最重视经济问题、尊重民愿、讲究富民的思想家,他的经济观点,确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正> 孟子是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宫中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先天道德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了解他的全部思想脉络的一把钥匙。本文即着重探讨孟子的先天道德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问题。一、孟子先天道德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思想渊源孟子是儒家学派中“闲先圣之道”、“述仲尼之意”的大师。他非常推崇孔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以下只注篇名)他以孔子的直接继承人自居,其先天道德论思想正是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古代中国思想中找寻自然法资源,是一项有待学界完成的有意义的工作。孔子正当性主张中的“天命”较西周有所突破,符合古典自然法的特征,孔子的正当性主张也因此具有古典自然法的属性。基于孔子的正当性主张,统治者应在保障民之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激发民之内在德性,使之自我完善。这一目标与西方基于古典自然法思想的正当性主张目标相似。与孟子比较,孔子鲜少论及人性,其正当性主张因此未发展出充分的自然法意义,但正是因其将“天命”与个人相联结,才有了孟子的心性哲学,以及孟子充分体现自然法意义的正当性主张。  相似文献   

5.
祁海文 《阴山学刊》2002,15(2):37-41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礼乐教化观念 ,并从内在心性修养方面发展了孔子的美育思想。孟子美育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 ,以“德教”为中心 ,特别重视内在道德情感的自觉培养 ,并与“性善”论和“仁政”学说相联系对礼乐的审美教化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论述。孟子的“引《诗》论教”和“说诗论教”发展了孔子的“诗以义为用”的“诗教”倾向 ,具有明显的义理阐说意味。  相似文献   

6.
周颖 《天府新论》1997,(6):45-48
在中国古代人性学说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孟子的性善说。从一定程度上说,孟子的性善说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孟子的性善说之所以能够对我国社会产生深远而又普遍的影响,决非偶然,这与其理论有直接的关系。孔子就已经论及人性了,但他只是讲:“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而相近的性是善是恶,孔子却没有明确论说。这是孔子留给后入的理论问题。孟子继孔子之后,对这一问题作了明确回答,并由此建立起了中国古代人性论中第一个系统的性喜说。人们虽个体有别,但都是同二的“类”,是孟子…  相似文献   

7.
曾参被推崇为“宗圣”,历来都认为他是孔子“忠恕之道”、“心性之学”的传人,实际上他又是孔子不为富贵所诱、不为威武所屈思想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后经子思等传授给孟子,成为孟子“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曾参的思想是上承孔子、下启思孟的中间环节。曾参出生地是南武城,而“武城非南武城之省”。  相似文献   

8.
义利之辩发端于孔子。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义利观,重义反利,比孔子更甚。他认为“上下交征利”是天下混乱的原因。孟子的义利观是重“仁义”而轻利,要求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遵守仁义的道德规范。孟子的义利之辩,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德育思想。一、以仁义之端为首的性善论,是...  相似文献   

9.
孟子荀子人性论的比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就我国先秦时代而论,自从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以后,人性问题就逐渐成为思想家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告子提出性无善无不善论,也还有一些人提出性有善有恶论等等。不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孟子和荀子都是先秦儒家的著名代表。孟子是继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之后,第一个系统地探讨人性问题、提出比较系统的人性论理论的人。他从孔子的人性论思想出发,发挥了子思“天命之谓性”的命题,提出了他的人性论理论。他认为“善”是人的本性,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他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这实质上是一种先验论的思想。当然,孟子并不认为,人先  相似文献   

10.
王恩来 《理论界》2008,(10):140-141
在《孟子·万章下》中,有孟子对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四位圣贤言行的评论,然后总结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所谓“圣之时者”,即圣人之中识时务的人。孟子据此认为,孔子已达致集圣人之大成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孔孟之道”曾被贬得一无是处,其中的道德思想,人们也只好讳言之。拙文试就孟子的道德观呈管蠡之见,谨就教于识者、方家。 孟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在战国时期已成为“显学”,往后其地位日益提高,到宋明时代,孟子则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有关道德修养的言论在历史上留有深远的影响,对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封建制度,对于人类道德的进步,都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孟子和他的政治思想曾对后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甚至被推尊为“亚圣”,与孔子一起成为后世人们崇拜的偶像。但是历代对孟子的贬斥也是史不绝书。早在秦代,奉行法家学说,厉行君主专制独裁的秦始皇就对其学派进行过严厉的打击,“秦去经术,焚诗书,孟子徒党尽矣。”(赵岐《孟子题辞》) 汉代王充作《论衡》,有《刺孟》篇,对孟子尽其挖苦奚落之能事。言其“论不实事考验,信浮谣之语。不遇去齐,有不豫之色。非孟子之贤,效与俗儒无殊之验也。”  相似文献   

13.
魏义霞 《学术探索》2012,(10):97-101
康有为认定孟子得孔子大道,并且光大了孔子学说,具体表现为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阐发,弘扬仁和不忍人之心,提倡民主政治,传承大同之教等等。按照他的说法,孟子思想原本就是孔子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使《孟子》成为领悟孔子之道的入门书和必经之路。康有为对孟子思想的阐发与其孔教观一脉相承,是以孔子的名义进行的,实质上则是对孟子思想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4.
扬雄《法言·君子篇》有下列的一段话:或问:“孟子知言之要,知德之奥。”曰:“苟非知之,亦允蹈之。”或曰:“子小诸子,孟子亦诸子乎?”曰:“诸子者、以其异于孔子者也。孟子异乎不异?”或曰:“孙卿(即荀卿)非数家之书,侻也。至于子思、孟轲,诡哉!”曰:“吾于孙卿与,见同门而异户也,惟圣人为不异。牛玄,骍白,睟而角,其升诸亩乎。是以君子全德。”可见扬雄对孟、荀的看法是:孟、荀同宗孔子,立说各自不同,但孟之于孔,没有不同,而荀在《非十二子》中,批判了子思和孟子,这是他不纯的地方,也是他异于孔子的地方。扬雄是最推崇孔子的,往往以孔子的学说作为折中各说的标准。孟子既同于孔子,是他自认为是孔孟的继承人而不同于荀子了。不过就人性论说,他却受了荀子性恶说的影响,而不同于孟子的性善说。  相似文献   

15.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在孔子“仁”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说,“仁政”是孟子的政治主张。是其经国治民的基本方针,其“仁政”思想中所蕴含的和谐治国的理念,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边达 《兰州学刊》1998,(1):56-58,44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精华之根基。任何一位务实的思想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向民本思想靠拢。事实上,孔子、孟子都是民本思想的奠基人。孔子对“苛政猛于虎”的抨击,孟子王道理想和井田制之设想,其实已具备民本思想之雏形。中国封建制社会中有更多的自耕农及佃农,构成了封建生产力之主体,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这一点连古人都看得很清楚,所谓“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  相似文献   

17.
《管子》一书有着丰富的收入分配思想。《管子》主张既富国又富民,“富上足下”是其收入分配思想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既定的收入分配目标,《管子》认为必须坚持“贫富有度”原则,从而形成其分配思想的核心。为了做到“贫富有度”,《管子》主张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农业政策、礼仪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正>儒学的历史,一方面是统治者对儒学利用、改造的历史;另一方面又是儒学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但孟子的思想并不完全等同于孔子的思想。同样,孟荀并称,两者见解也不完全一致。汉唐经学、宋明理学,都有自己的特色,侧重点各不相同。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孔子以及儒学的命题和思想范畴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构成了儒学发展的历史。因此“儒家文化的现代化”是名正言顺的儒家文化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富国富民政策根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主题,研究、宣传富国富民政策,对于实现这个主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富国富民是区分真假社会主义的标志之一富,不一定是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必须富。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能否实行和坚持富国富民政策,逐步地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区分真假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历代文人尊崇的圣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 500多年。然而大家都认为孔子学说中的“樊迟请学稼”、“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等,是孔子轻视体力劳动者、轻视农业生产劳动的体现。其实不然,相反,孔子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农业教育思想。他的农业教育思想以管仲的“仓癝实而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思想为基础,进而提出足食富民、使民以时、厚施薄敛、开禁利民、天人合一的农业教育思想。这些农业教育思想虽然亘古久远,但仍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