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镇体系、城镇经济、城镇环境、城镇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从人口迁徒政策、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民工和流动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完善劳动力市场与用工制度、投融资政策与渠道、城市管理体制与城市发展政策等方面探讨了城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于城 发展与 设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城镇发展与建设中有不少现实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包括 :城镇的载体规模与支撑能力 ,城镇化与农业人口非农化 ,城镇的特色性与城市的国际性 ,城镇的发展规模与等级以及城镇的建设发展与经营管理。加快城镇建设与发展步伐 ,提高城镇化水平 ,必须将各方面结合起来 ,放在同等地位 ,给予同等对待 ,实行统一规划 ,采取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化发展在水平、速度、空间格局等方面区域差异显著.与此同时,东、中、东北、西北、西南五大区域自身的地理、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完全不同.因此,区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东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提升城镇化质量.东北地区要注意提高主要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部地区要着力打造城市群和城市圈.注意城乡统筹发展.西北地区要促进人口向城市主要是大城市集中,同时注意能源城市和边贸城市建设.西南地区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少量的城市密集区,对于边缘区域要大力发展特色城镇.  相似文献   

4.
边境地区城镇体系建设对推进区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边疆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内蒙古边境地区城镇体系建设存在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口岸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区域城镇空间布局松散等问题,导致边境地区人口大量流失,不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需要制定有利于边境地区城镇体系建设的制度、调整边境地区的城镇布局、推进边境口岸城镇提质增效、促进边境地区城镇与腹地之间的要素流动,加快边境地区城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加快制定和完善全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体系;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和收费价格改革,确保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加强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前东北地区城镇体系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城镇体系的形成与特点,从重化工业建设与重化工业型城镇体系的形成、资源开发与资源型城镇体系的形成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及城镇体系的特点,为推进东北地区城镇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形成了诸多模式,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万丰模式、南街村模式和赣州模式等,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而黑龙江省的城镇化发展则呈现出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存在准城镇居民、城镇经济有所发展但产业支撑不足、城镇居民收入提高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发展态势多元但城镇体系不完善、城镇支撑能力增强但城镇化质量偏低、核心城市发展迅速但辐射能力弱等态势。只有做好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性工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等基础性工作,保证进入城镇的农民有稳定的就业,充分享有城市的公共服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形成新型城镇体系的总纲要"以中心城市为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而在目前城镇水平建构之下,皖北地区尚面临着相关政策制度不健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劳动者知识技能较低及联动性质的集群尚未形成等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化水平建构视域下应当从着重加强县城的发展,提高城镇化的整体水平;着重发展中心城市,提高皖北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推动人口的协同转移,努力实现持续发展以及着重加强小城镇的建设,维护农村地区的平稳发展等发展模式及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9.
贵州是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经济总量少,并且发展不平衡,为了发展贵州经济,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在中心城市,在提高经济总量的同时,注重提升技术水平,注重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中心城市的结构和功能。而在二线城市,主要通过产业集聚向大城市方向发展。在边远的县、乡、镇,应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化农业,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与此同时,注重具有地方特色地貌和特色文化的城镇建设,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是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之后,对新型城镇化进行的具体部署与详细规划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六项任务,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结合中央精神,我们组织了本组专题,力求从深层次解读新型城镇化之"新"。专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专题中,魏后凯教授等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与战略重点》一文,深入阐述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丰富科学内涵,这个内涵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科学把握城镇化的规模、速度、节奏,走渐进式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
广西现行的户籍、土地、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城镇化管理相关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通过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以市场配置为核心的土地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构建以形成合理布局和分工明确的城镇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开发合作为重点的投融资体制机制、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镇建管体制机制等创新途径突破制度障碍,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和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实现区域内部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契合点.青岛市近年来创造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青岛市推进农村城镇化,就要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创新协调发展机制,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体现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融合性、互补性;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城镇网络,引导城镇集约化发展;推进"二元经济结构"改革有实质性突破,扫除农村城镇化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铸造城市之魂,探讨符合建设国内著名中心城市、国际知名城市要求的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多元化、多层次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生产力由原来的沿海单向布局逐步向沿海内陆双向布局转变,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明确了边境城镇作为内陆对外开放直接窗口的重要作用,提出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高度强化边境地区城镇功能的需要。研究认为,迈向现代化的我国边境城镇体系建设的基本战略要同国家战略紧密相扣,优化职能定位、空间结构和组织形态,主要任务是加快边境城镇对外开放发展、产业市场化发展、体系现代化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未来建设我国边境城镇体系的政策措施,要考虑民族地区城镇化的特殊要求,城市与乡镇建设并重,增强节点城市引领作用,通过建设边境自由贸易区和边境开放经济带构建跨境合作机制,拓展边境城镇参与国际合作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加速推进内的制度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这要求把城乡尽快纳入统一的市场经济架构内 ,对于过去造成城乡人为对立和隔离的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以及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城乡土地使用制度和城镇管理体制要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区域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和关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青海省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加快转型的重要时期。谋划好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工作,对于全省城镇化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在对青海省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全省城镇产业调整和布局优化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加快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巧英 《学术论坛》2013,36(1):128-133
随着广西推进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贫困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广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城市扶贫政策,但从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还存在问题,其原因及解决对策值得探究。文章基于对广西"十一五"期间城镇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作简要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镇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空间变化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文明程度不断增强的过程。城镇文明的发展具有历史周期性,体现出文化性、地域性、综合性、关联性和阶段性等特征。亚洲和欧洲城镇文明周期是世界城镇文明周期的典型代表。对亚洲和欧洲城镇文明周期的历史考量,可以看出世界城镇文明周期的轮廓及不同城镇文明间的互动关系。城镇文明周期研究给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低保制度自1997年创建以来,在改善居民生活、缓解城市贫困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设计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这种维生型的低保制度遭遇了诸多发展困境:政策设计存在缺陷、管理体制不合理、制度的功能异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传统社会福利理论的反思、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提出和低保制度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为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转型提供了理论与现实可能.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转型要构建普惠型、中间型与发展型救助相融合的救助制度体系,创新社会救助与就业发展的联动机制,优化低保制度的管理体制和执行机制.概言之,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价值理念是发展型,制度取向是普惠型,救助水平是中间型,这三者要有机融合,不能偏废任何一方,以构建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民众基本需求、符合福利发展规律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5):252-256
新型城镇化"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新型城镇现代化的必须思考的问题。城镇街区是以城市道路为骨架,聚集了同质文化、自然生态、商业景观的人类聚居公共空间。千城一面的现代景观与原有城镇肌理互为离间成为当下我国高速城镇化进程中鲜明的"现代性危机"。城镇历史街区作为城镇肌理的重要组成元素,最能体现城镇历史的物质实体和文人精神,优化城镇历史街区宜以城镇肌理为标,在促成城镇肌理各要素共生与有序的基础上,形成城镇街区新的秩序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当前浙江省城镇贫困层问题的现状及产生根源作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浙江省城镇贫困层问题的产生主要不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缓慢,而是由于政策调整滞后和制度创新不足所致。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调整现有政策,进行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