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劳务输出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湘西南一个贫困村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劳务输出对当地农村反贫困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了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有利于个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劳务输出作为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有效形式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新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劳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开发和利用,既实现了农民增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资金基础,从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但是,随着输出人员的增多,凸现出了一系列问题,如劳务输出给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带来的问题、空心村现象等,这些问题与现象和新农村的建设是极不和谐的.客观实际地认识和探讨这些问题,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必然有利于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乡镇各项事业的发展形势喜人,催人奋进。地方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集镇建设、教育设施建设.以及地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快、起点高、投资大。但是,作为贫困地区基层政府,发展经费不足,人才、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等特别落后,与发达地区乡镇的距离越来越大。为了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基层提出和制定了超常规、超负荷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农村劳务输出产业的经济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务输出产业的活动类似于资本的流动性和对外投资活动,其目的都是在其他地区或国家获取利润、工资等收入。但劳务输出体现为劳动要素的流动性,是将当地的"过剩"的劳动力资源有目的地流动到其他劳动力相对稀缺或劳动相对价格较高的地区(国家),以获取非本地来源的收入的经济活动。如果对外投资创造GNP的活动属于产业活动,则劳务输出也是创造GNP的活动,也同样属于产业活动。但是,建立"劳务输出产业"并不具有普遍性,只有输出地才可能将劳务输出作为一个产业看待。一个地区或国家要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显然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7.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禀赋较高,以资源为依托的材料产业在西部地区工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依托西部大开发的契机,西部地区以发展新材料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青海有人口 52 8万 ,其中贫困人口 190多万 ,贫困面高达 36 %。除极少数城镇、牧区贫困人口外 ,青海绝大多数贫困人口集中在东部山区。因此 ,如何实现东部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是青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  一、当前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一 )自然条件与市场因素双重困扰 ,农业生产效益较低青海东部贫困山区 ,最大的自然条件制约是干旱、低温。其种植结构以小麦、土豆为主 ,兼以油菜、大豆等农作物。以小麦种植为例 ,在浅、脑山地区 ,其亩产在2 0 0— 4 0 0斤之间 ,每斤小麦以 0 .35元计算 ,每亩地…  相似文献   

9.
贫困地区首先是教育贫困,是人的素质低下和人才匮乏.只有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首先使教育率先走出贫困,才能从根本上脱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贫困地区图书馆的相关职责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主流发展经济学中的价值漠视乃至裸奔的偏好,成为迟滞发展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方法在发展经济学家族中,突破了传统发展经济学见物不见人的弊病,整合了发展中目的与手段的双重关切,极大地增进了对于人类幸福与发展的理解空间。本文首先阐述了可行能力这种发展经济学新方法的主要内涵与创新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可行能力方法对于理解与克服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贫困问题的比较优势,阐述了可行能力、贫困与腐败之间的关联,提出了提升可行能力以消除贫困与遏制腐败滋生与蔓延的初步对策思考。立足于可行能力方法构建全球发展中的经济正义制序(Institutions),成为全球化语境下发展经济学面临的紧迫课题,尽管森的可行能力方法本身也要不断经受全球化新发展中人类新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2.
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青海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在遵循全国"三个转变"一般要求的同时,从省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乃兴国大计,但我国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实施素质教育有诸多困难.如何使贫困地区摆脱因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所有国人应该严肃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贫困地区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PPT的概念和产生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实施PPT的决策系统,包括决策准则和决策流程.这套决策机制摒弃了旅游开发中单纯以经济利益为主目标的决策模式,将公共品开发的决策方法引入PPT的决策中,为贫困人口受益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比较客观的基础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对四个贫困调研县数据资料的量化分析显示 ,尽管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仍存在着学龄儿童入学率低且辍学率高、义务教育目标没有得到全面贯彻、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文盲率高等问题。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促使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增进贫困地区青年农民心理健康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贫困地区青年农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有必要采取下列措施 :提高青年农民的文化素质 ;丰富青年农民的业余生活 ,拓展青年农民的闲暇空间 ;组织青年农民外出打工就业 ,防止盲流 ;乡村干部多与青年农民沟通 ;适当地宣传一些心理学科普知识 ,让青年农民逐步了解一些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妇女是农村贫困人口的主要构成人群,也是反贫困的重要力量。从可行能力视角来看,农村妇女贫困的根源是可行能力的不足与缺失,与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反贫困政策需要以提升妇女可行能力为目标,构建社会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在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方面更有效地瞄准贫困妇女,改变妇女的贫困状况。  相似文献   

18.
19.
金良奎 《南方论刊》2007,(1):107-108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已取得长足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广大西部和农村贫困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道路上却困难重重,不少中职学校招生困难、濒临倒闭。学生为什么不愿到本应更为经济实用,见效快的本地职高就读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