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在对惠州市农业财政投资进行总量分析、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农业财政投资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进一步改善农业财政投资存在的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现状难以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主要表现在财政农业投资水平较低和结构不合理、财政农业投资与WTO要求接轨尚需时日、现有激励约束制度安排难以规范地方政府的农业投资行为和对其他投资主体诱导不足等。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是建立财政农业投资的稳定增长与科学决策机制 ,采取建立、健全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运用中央政府财政农业投资改变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激励与约束结构和净收益核算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1981~2009年的历史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我国财政支农、农业贷款、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贷款不是农业GDP的Granger原因,而财政支农、农业投资是农业GDP的Granger原因.财政支农、农业投资与农业GDP之间存在着长期交互关系.经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显示:财政支农增长率和农业投资对农业GDP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和5%左右,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并依据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业投资的现状,挖掘其存在的问题是:财政支农资金严重不足;农业投资环境差,农业的外资利用在逐年缩减;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农业资金的非农化倾向严重。提出了继续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培育新的投资主体、加强对农业资金的科学管理和建立农业投资的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财政农业投资绩效评价包括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价三个方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1979—2009年间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绩效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得到的结论是:由于受财政农业投资规模、结构、体制和立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财政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总体上还不高。提高财政农业投资绩效,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政农业投资结构,而且还要强化财政农业投资体制改革力度,尽快出台《农业投资法》。  相似文献   

6.
论政府农业投资取向和管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之一。本文在分析我国政府农业投入的现状即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总额逐年加大,但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中央政府投资较大而地方政府农业投资乏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农业投入应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同时,在政府农业投资的管理方式上要建立起政府农业投资的稳定增长机制,采取灵活投入方式,提高政府农业投入的效益,改善项目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农业投入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政府投入的财政支农支出属于投资的范围,而投资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所以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1978-2004年湖南省的统计数据资料,用一个修正了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农业GDP相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弹性达到0.33,1978-2004年间,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平均贡献率则达到了46.73%.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湖南应该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投资是保证农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资金、农村集体及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的动态分析,讨论河北省农业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与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 ,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必将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农业协议》国内支持承诺和我国目前财政支农状况的对比 ,指出了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调整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就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财政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联系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并根据财政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在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和该处理好的有关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粮棉油生产。与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建设、与农业产业化软硬条件建设等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安徽特色农业呈不断发展趋势:专业化和产业化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科技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旅游等功能有所拓展。但是也存在优良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难以满足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产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够,产业化有待推进,休闲、观光旅游功能拓展缓慢等问题。建议从五个方面推进安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优良品种开发与保护;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中台商对福建农业投资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福建农业台资引进与利用能力的路径选择:(1)进行制度创新,完善投资软硬环境;(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台资利用效率;(3)改善台商投资区域分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引导民间资金与台资对接,提高与台商合作的能力;(5)关注生物科技产业,搭建吸引与利用台资的高端平台;(6)强化农业合作实验区载体功能,扩大对台农业引资平台。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财政农业投资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功能中经济功能的权重不断降低,而非经济功能的权重快速上升。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提高农业综合价值为目标,树立现代农业价值观,从投资主体、投资机制和投资结构等方面重塑财政农业投资模式,促进非经济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农产品主产区,农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现状,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出效率逐年提高,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但也存在产业化水平不高、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科技支撑不够等问题。同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如区位优势日显突出,省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规划》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发展方向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促进农地流转,二是努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三是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发展我国知识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农业是知识密集型农业经济形态 ,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存贮和使用为基础 ,发展的支柱是高新技术。我国传统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产的技术手段落后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 ,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完善 ,农业科技投资严重不足等。发展我国知识农业 ,应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 ,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 ,改革农业科研体制 ,加快农业知识与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持,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洞庭湖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等对贷款资金的需求、湖区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弱质性农业对农业保险产生的需求、湖区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对多元化金融服务提出的需求.洞庭湖区农村金融存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户资金需求,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窄,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单一、支农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建议从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业保险、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完善洞庭湖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信息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信息化。由于我国信息农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如农民的信息化意识薄弱,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信息农业成本过高,农业信息基础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目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从农业发展的方向看,智能化、精确化、数字化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通过实行“三扩大”,大力发展玉米、间套、蔬菜和设施农业,引导农业向集约高效方向发展是甘肃沿黄灌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了持续高产高效农业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提出采取优化品种结构、时空结构、要素组配等措施,实行全方位增加农业投入,进而实现沿黄灌区农业高产、高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设施农业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集约、高效的利用,能够大大提高农业效益与农产品质量,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重庆市设施农业发展较快,但存在运行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差、后续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基于重庆市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重庆市应当合理定位,因地制宜地适度发展设施农业,加快相关科研工作,建立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充分发挥其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的发展问题。邓小平在长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问题,他对农业发展的动力、方法、方向等作了很多探索,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思想。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谋划农业发展,必须掌握和运用农业发展规律,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在这种情况下,重温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对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