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玉华 《东岳论丛》2003,24(5):118-120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平  张红珍 《理论界》2007,3(1):132-133
以爱国主义、义利观、自强不息精神为例,分析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其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一)天人合一;(二)以人为本;(三)刚健自强;(四)以和为贵。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他们渐渐远离传统文化。当前发掘和运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批判汲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诚实守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慎独自省”等宝贵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又根据时代的特点,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和提升。本文仅选取“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和“刚健有为”三个方面对这种继承和超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强不息"作为儒家文化的一个经典理念,它具有独特的时代内涵和伦理精神品格。自强不息的时代内涵是:古代自强不息,侧重于个体的自强修养;近现代自强不息,侧重于民族自强和国家自强;当代自强不息,即是全体国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儒家自强不息的伦理精神品格体现为刚健品德、仁爱美德、独立人格意志、宽容和谐精神及积极进取精神。弘扬儒家自强不息精神,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引导人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德性主体基础;要不断增强德性主体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张芊 《云梦学刊》2004,25(1):89-91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有利于弘扬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情怀;培养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的崇高气节;熔铸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执著精神;蕴育厚德载物、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树立尊道贵德、行己有耻的道德理想。汲取其中的精华,可以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完善提供有益的营养。  相似文献   

8.
张瑞英 《齐鲁学刊》2006,1(3):103-108
齐鲁文化重视伦理道德、注重平民意识和民本思想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山东现代小说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人的解放”和“平民文学”的创作观念与原创的齐鲁文化精神相契合,山东作家以现代主义的思想观照传统文化,赋予齐鲁文化更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今天在山东地区保留下来的究竟是传统的齐鲁文化?还是齐鲁文化的精神传统呢?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文化无疑是一种独立形态的区域文化.汉代以后,作为地域文化的齐鲁文化逐渐融入中华主流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且在外土广泛传播,形成其他地域文化无法比拟的覆盖面和渗透力.然而,就在齐鲁文化逐渐正统化、普及化的膨胀中,其自身的地域文化的独立性日益淡化了,后来在山东地区保留下来的主要不是作为地域文化的齐鲁文化,而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区域文化的精神传统.19世纪中叶之后的一百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五四"以后中国新文化的建立以及中国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新的交流与融合,在山东地区齐鲁文化的精神传统随之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化.这种历史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论作为武术精神的自强不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凤杰 《中州学刊》2007,(1):161-163
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中内含的纵向进取精神,这种精神被中国人作为一种强劲的民族精神而流传百世。中国传统武术吸纳蕴含了这一文化内核,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武术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从“自”、“强”、“不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作为武术精神的自强不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慎独”“自省”的道德修养方法,“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遵循和运用传统教育的言传身教的原则、自省的方法、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统一的方法,实现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战国赵文化构成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勤先生在《东周与秦代文明》一书中,曾将东周时代列国划分为七个文化圈,其中中原文化圈:“以周为中心,北到晋国南部,南到郑国、卫国,也就是战国时期周和三晋(不包括赵国北部)一带。”北方文化圈:“包括赵国北部、中山国、燕国以及更北的方国部族。”根据这样的划分,赵国的南部和北部分别属于中原和北方两个文化圈。李先生的划分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赵文化二重构成这一命题的基本内涵。 本文所谓赵文化构成的二重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特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理性,其形成取决于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历史文化背景。实用理性涵盖了国人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经验直觉的思维方式、重人事轻鬼神的人生信仰等。实用理性精神对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民族精神的形成,对于中国文化多元化、连续性特征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精神动力作用;但也存在功利主义等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郝建平 《阴山学刊》2003,16(6):51-56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民族精神,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求是务实、爱国主义、宽容精神等。这些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推动着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及凝聚力,推进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方东美看来 ,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分别代表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真精神”。对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的阐释 ,是方东美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方东美关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的论述 ,并指出这些论述至少表明了以下两点 :l、方东美的学术立场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本位 ,同时有选择地接纳西方文化。这正是现代新儒家的基本文化立场。 2、方东美认为 ,儒家的基本精神是“创造精神” ,道家的基本精神是“超脱精神”。这两种精神 ,都是中国哲学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社会是文化表演的舞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和谐。早在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期间,诸子百家学说虽然没有形成明确的“和谐社会”的思想概念,但其思想都指向“社会和谐”,可以说是今天“和谐社会”在观念上的最早萌芽和文化渊源。其哲学基础和思想渊源是古人的天下观和天人合一思想。其思想内涵包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自强不息,修身正己的社会人格;义利协和的社会准则;务本节用、重农富民的生计原则等。这些思想对于形成文化中国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革命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主要体现在:继承传统文化“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提出建立“大同世界”思想;继承传统文化的民族观,提出“民族主义”理论;继承传统文化“民为邦本”思想,提出“民权主义”理论;继承传统文化“平均平等”思想,提出“民生主义”理论;继承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出“民族精神救国”思想;继承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精神,永远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继承传统文化“为政以德”思想,提出“人格救国”观。孙中山传承与超越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继承与发扬、扬弃与改造、开放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杨阳 《齐鲁学刊》2000,1(2):74-80
近20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将文化作理念化处理的倾向,于是“文化精神”便成为一种脱离具体时空、无法还原为历史存在的“文化寓言”。文化史不等于思想史,真实的文化精神应首先展现在社会制度体系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首先必须从把握中国传统制度体系基本精神入手,中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系统的“政教合一”的社会结构样式,决定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政治制度体制呈现出惊人的同质性,王权主义也就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圣王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统形符号。  相似文献   

19.
“燕赵文艺”是燕赵文化的精神层面。燕赵文化作为区域性文化,在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同时,尚有着出于自身的精义。之于文化,最基本和根本的是价值观念系统。这一系统的三大元素,价值取向决定着价值评判标准和价值理想。所以,燕赵文化的主要内涵,是由其价值取向来统摄并表现的。  相似文献   

20.
夏明翰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的代表,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高度体现。湖湘文化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经过几千年繁衍滋生的文化。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内涵赋予了夏明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奋斗终身的爱国精神,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思想培育了夏明翰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湖湘文化勇敢顽强的"蛮子"精神造就了夏明翰视死如归的拼搏精神。所以说,湖湘文化是夏明翰精神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