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波斯纳曾指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他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一种再创造的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中小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反思性教育能力的培养,既是新时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前一段,笔者参加省教育厅优质课评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深感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素,职业教育由于有着面向"就业导向和服务宗旨"的特征,在师资培养上就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由此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征,能够胜任职业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 在六种环境中培养职业教育师资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本土壤,把教师放在课堂中来培养,在实际的授课中积累经验、反思体会,是职业教育师资成长的基本路径.特别是要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总结经验,发扬优势,克服不足,自觉地关注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累,并撰写教学经验型体会文章,以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的成熟和发育.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反思是经验学习的工具,经历必须经过反思,才能升华为经验知识.通过反思,可以客观的认识和改变自己,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再认识、再思考的过程,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直以来,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评价者和研究者,因此,整个社会对教师寄予厚望:新课程需要新教师,新教师需要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影响;二是内在影响。教师反思显然来自于教师的内部因素,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等自我完善的内心渴求,因而它是教师可持续成长的源泉。本文对教师反思试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6.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是指中学语文教师顺利完成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任务所必须具备并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认知活动及其元认知活动中时常显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笔者带领的课题组开展的重庆市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意识不强、对教学反思的概念与特征认识不清、对中学语文教学反思具体策略把握情况不好、没有真正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不言而喻,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重要而紧迫.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叙事研究法,在长期深入研究、广泛实践、认真实证的基础上,依据基础教育课改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元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语文教育理论、教学反思理论,建构了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一二二三”策略体系,即“把握一个实质、培养两种能力、学会两类策略、达成三项目标”,将对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理解、判断与感悟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名教师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教学成功之处,可以是教学中的失败之笔,可以是课堂上得来的瞬间教学灵感,可以是教学中学生独特创新的见解,也可以是再教设计.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增强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再到一名专业化的教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激发教师内趋力,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主动发展,将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更需要幼儿园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加强培训,提升教育理念,为之成长创设适宜的平台,最终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9.
邓小莉 《科学咨询》2005,(22):29-30
"经验+反思=成长",乃是美国心理学家波纳斯于1989年提出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著名公式.在这个公式中,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评价者和研究者,因此,整个社会对教师寄予厚望:新课程需要新教师,新教师需要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影响;二是内在影响。教师反思显然来自于教师的内部因素,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等自我完善的内心渴求,因而它是教师可持续成长的源泉。本文对教师反思试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主成长的核心因素和动力源泉;教学反思能力的核心是元认知能力.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反思性心理特征.笔者认为培养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提高理论素养、实施反思行动、养成反思习惯,对于如何实施反思行动,笔者提出了坚持开展行动研究、开展自我评价、参加互动研讨、学用认知理论、增强自控能力、批注阅读书籍、进行反思总结、记录教学反思、教后再次备课、撰写教学札记、写作教学论文、学习反思榜样等12项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教师的成长问题成为学校管理越来越多的关注问题,作为学校校长发现、分析、研究、解决教师的成长问题,是其适应校本管理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反思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学校校本管理现实问题,本文试从学校反思型教师的校本管理认识年,分析学校反思型教师的培养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教师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适应教育工作的新需要,怎样才能更科学,更合理地教好书、育好人?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追求和探索过程,正是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其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依靠长期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即“经验型”道路;另一种是依靠教育教学研究,即“科研型”道路。  相似文献   

14.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再认识与思考,帮助提升教学水平。它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愈发重要,可是反思的内容与形式又被置入探究之中。我们试图以关键教育事件为基础建立一种教学反思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教师的成长问题成为学校管理越来越多的关注问题,作为学校校长发现、分析、研究、解决教师的成长问题,是其适应校本管理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反思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学校校本管理现实问题,本文试从学校反思型教师的校本管理认识年,分析学校反思型教师的培养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学校管理反思型教师培养措施的分解学校教师群体可以按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职业年龄特征的管理线索,细分为新手型教师(0-5年)、适应型教师(5-  相似文献   

16.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主成长的核心因素和动力源泉;教学反思能力的核心是元认知能力。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反思性心理特征。笔者认为培养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提高理论素养、实施反思行动、养成反思习惯,对于如何实施反思行动,笔者提出了坚持开展行动研究、开展自我评价、参加互动研讨、学用认知理论、增强自控能力、批注阅读书籍、进行反思总结、记录教学反思、教后再次备课、撰写教学札记、写作教学论文、学习反思榜样等12项策略。  相似文献   

17.
石娟  张玲玲  郭霞 《经营管理者》2013,(7X):268-269
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建设性的互动过程,它不仅仅关注教师的当前表现,更为重要的是注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的优势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倡导教师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以及激励教师主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层次分析法为教师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据,为课程改革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专业结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调整,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必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努力成为学科的专家,这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博大精深;学校管理也是一门艺术,婀娜多姿;学校管理还是一种行为,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左右学校的前进和发展的方向;学校管理更是构建和谐,重塑教师精神家园的实践和行动.本文总结当前绩效工资背景下学校管理的点滴经验,努力挖掘教师管理过程中,如何重塑教师精神追求,努力提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水平,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更好地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以引起众多的教育工作者反思,提高教育整体的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新形势下,教师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适应教育工作的新需要,怎样才能更科学,更合理地教好书、育好人?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追求和探索过程,正是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其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依靠长期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即“经验型”道路;另一种是依靠教育教学研究,即“科研型”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