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历史剧的界定及其在元杂剧中的鉴别和统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剧取材于历史仅仅意味着取材于史书而已 ,并不一定是取材于以往曾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史有其人是不够的 ,还需史载其事 ;不论事之真伪如何 ,关键在于其人其事是否已被传统史学纳入自己的范畴 ,即看其是否进入了历史系统。如果不是 ,即便其事属实 ,也不能当作历史剧。元代的历史剧创作十分兴盛 ,数量之多占当时元杂剧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人名、地名的谐音双关义大都一目了然,但封肃的姓名与籍贯则相对含蓄。我们只有结合其人其事及相关的内容,才能理解隐寓名贯间的意味,进而深入全面地领悟作者借音托名的“春秋笔法”之妙。  相似文献   

3.
论淳于髠     
<正> 一、淳于髡其人其事淳于髡是稷下学宫的著名人物。他是齐国人,约生于公元前386年,卒于公元前310年左右,主要活动于齐威王、宣王时期。关于他的身世,司马迁说是“齐之赘婿也”(《史记·滑稽列传》)。钱穆认为赘婿就是“家奴”(《先秦诸子系年、淳于髡为人家奴考》),未免失之武断。战国时,赘婿属卑微的社会下层,是可以肯定的。不过,齐国自春秋时代就有一种特异的风俗:民家长女不得出嫁,称为“巫儿”,留在家中主持祭祀。因为有这种风俗,所以盛行“赘婿”制度(童书业《春秋史》)。无疑,这给淳于髡由赘婿而受到齐王的  相似文献   

4.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集团直系的佼佼者,统治过几省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对其人其事的评价,解放前分歧甚大,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誉之者关岳复生,毁之者盗匪不若。解放后曾“舆论一律”、一骂到底。近来有所争议。现就五四时期的吴佩孚略述管见,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5.
关于“香妃”研究赵鑫虎本世纪以来,有些人把清朝乾隆皇帝的一个嫔妃,以“香妃”的名字,加以种种推测,编造出许多动人的故事,使其距离历史真实越来越远,直至最近,有的外国学者还大肆渲染其人其事。其实我国学者经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已逐步弄清了“香妃”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与“入宫女子”之谜释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与“入宫女子”之谜释真刘德鸿清代诗词大家纳兰性德的婚恋问题,是纳兰研究者与其诗词爱好者共同关心的焦点之一,尤其是相传他所恋之女入宫为嫔妃,其事有耶无耶?其人身份经历若何?成为一桩迷案。本文试分人宫之说的由来、《赁笔记》所载不可信、性德所恋之女...  相似文献   

7.
"冯小青旧传"主要指最早以传记形式演绎明代万历年间武陵冯小青其人其事的作品,以戋戋居士所作《小青传》为代表,共有7则。在明清两代"冯小青现象"中,"冯小青旧传"作为戏剧、小说、诗文等作品的母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冯小青旧传"的作者、时代、版本等基本情况的考辨,梳理了明清文人对"冯小青事"真伪性的争论,并考证其事的真实性与传记中基本人物的原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冯小青旧传"对现实的演绎,并进一步肯定其价值:基本确定了后世文人关注"冯小青事"的焦点,以及后世有关冯小青其人其事之作品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的王粲在建安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人格心态的角度探讨王粲的创作风格,一方面,积极的用世精神和深重的忧患意识使他的诗歌不依傍经典,直抒胸臆,“发愀怆之词”;另一方面,浓重的客寓意识和“躁竞”而举棋不定的政治态度,加之身体先天的不足,共同导致王粲其人其诗的“自伤情多”、“文秀而质赢”,在某种意义上开了太康文学“情多气少”、悲而不壮的先声。  相似文献   

9.
1544年1月23日(嘉靖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海瑞乡试中举,赴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就任儒学教谕.到任后,他以“本职钦承明命,请以严师自处”的责任心,针对“为教驰日久”,制订出南平县儒学《教约》,作为学校的教育规则,要求实施于教育.海瑞把“为人之道”的道德教育,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贯穿于整个《教约》之中.《教约》凡十六条,其中涉及德育者有十二条之多.海瑞还具体提出了德育要“言忠行,行笃敬,息忿窒欲,迁善改过,修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  相似文献   

10.
先秦“名”家公孙龙,其人其书,古今交毀,古毀之为“奸人”、“怪说”;今斥之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诡辩”。古人由于历史局限、阶级偏见,自不屑言。今天,如不对之作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或拾古人牙慧,或囿于成见而加以种种不实之辞,则是  相似文献   

11.
<正> 沈万三其人其事在明史研究中影响颇大,讹谈也多,很有考辨之必要。历史上沈万三又称沈秀,这个地主富豪,自明代中叶以来传说纷纭,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富翁代称。于是,传说中的沈万三与历史上的沈万三交叉在一起,世人争论不休,不知其真实的历史面目。之所以如此,其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弄清沈万三的姓名与籍贯。今对其姓名籍贯试考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浙江籍宋代清官胡则其人其事,论述了胡公文化及其旅游开发价值,提出了打好 “胡公牌”,促进方岩景区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协同发展的旅游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3.
酒与文学作品历来有着不解之缘,但是将饮酒生活审美化、诗意化却是陶渊明对文学的独特贡献。在魏晋饮酒之风盛行之际,陶渊明虽然也嗜好饮酒,却能去掉魏晋士人饮酒时的狂放色彩,将理性精神注入其中,即使在酒醉之时也能保持足够的智慧与清醒去体会酒中之理,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不仅在酒中找回了自我深刻的自然本性,而且将饮酒生活赋予审美色彩,使其人其事在作品中闪烁着理性的光环,从而符合了后世文人尤其是宋朝文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华人政治活动家陈香梅其人其事,对她的散文创作进行了分析,认为她的作品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并论述了陈香梅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赤雅》一书的问世,与邝露“放诞”的奇士性格相关.全书介绍了明末桂林与广西那些为非桂林人、非广西人所闻所未闻的政治、军事、经济与社会生活情况,介绍了明末时期桂林与广西特有的山川风物,而显出其个性.本文叙述了邝露其人其事及《赤雅》的内容特色与版本流传。  相似文献   

16.
“正变”是中国诗学特有的关于诗歌发展的概念。钱谦益的诗体“正变”观,既有“系乎诗”的方面,支持诗体的独创,倡导“代有其人,人有其传”;又有“系乎时”的方面,强调诗体与时代之间的对应关系,期待具有明朗和雅之声调、丰沛深厚之情感内蕴的盛世之音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论南社诗人辛亥烈士周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实(1885-1911)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先进分子,是南社早期的杰出的爱国诗人,是为“恢复中华,建立民国”而战斗,为响应武昌起义、光复淮安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但,几十年来,周实其人其事其诗,却几被湮没了。从一九六二年开始,某些报刊、诗选、文学史和其他论著,才先后有所论述和选录,然尚远远未足。笔者生长周实诞生、战斗之地,自幼闻其遗事,读其遗集,敬仰其为人,值此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特撰此文,希望引起对周实的进一步研究,使之在中国近代史和近代文学史上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奉阳君是战国后期赵国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其人其事,《战国策》、《史记》部分篇章中虽有一些记载,然真假相伴、互相矛盾,因而使拳阳君在战国后期一系列重要活动及有关的赵国历史问题扑朔迷离,谬误多出。本文就有关史籍记载,结合七十年代长沙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拟对奉阳君其人其事及有关赵国史事作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其人其事,是一个萦绕着光环和弥漫着浓雾的谜.胡戟先生以“摹写复原历史本来面目”为宗旨,写出了我国史坛上第一本关于武则天生平的传记——《武则天本传》(以下简称《本传》).这在武则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诛少正卯见之《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少正卯其人,众说纷纭:或谓“少正”其姓,“卯”其名;或谓“少正”为春秋时理财之官,故“少正”乃官职而“卯”其名。余以为“少正官职而卯其名”之说为是。然“少正”乃司法之官,而非理财之官。今按《礼记·王制》云:“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