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对于多年来在我国被当作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真理的定义”——“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提出评论。首先,论述它不但没有恰当地表达出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特点,而且存在着其它的缺点乃至有差错。其次,论述它与汉语“真理”的语词定义也有所抵触而会讲不通。再次,简述这个定义的来历,并加以评论。最后,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真理的定义,并论及所包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读了李振伦同志在《河北学刊》1983年第2期发表的《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以下称《李文》),受到一定的启发,但是我们认为,该文提出的许多重大观点不仅不能达到他所愿望的“澄清长期围绕真理讨论所出现的众多分歧”和“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反而会将人们引向他途,所以在此同李振伦同志商榷。 一 从五十年代起,我国哲学界就围绕着什么是真理(包括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对于真理的“普遍”(《李文》的用语)看法是:真理是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致的认识;或者真理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简单地说,真理就是人的正确认识。同《李文》相反,我们认为这个“普遍”的看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首先,真理是一种认识,因而包括所谓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就都既不是人们的主观意识自身,也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其中既带有人们的主观形式,也有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其次,真理作为认识,当然只是人们的主观对客观的正确认识,或正确反映,而不是错误的认识或错误的反映。既然真理是人们的主观对客观的正确认识,属于主观的范围,因此人们有时称其为“主观真理”。譬如,马克思就讲过“思维的真理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  相似文献   

3.
辩证真理观与形式逻辑真理观异同论□吴远人们通常把“主观与客观的一致”、“认识与客体的符合”称为真理,实际上这个命题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亦即在形式逻辑的范围内)才是对的。自从人们把辩证法贯彻到真理观中后,传统的真理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么,辩证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4.
<正> 真理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构成方面,科学地说明真理内容的性质,对于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真理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在真理、真理内容、真理形式三者的性质问题上,哲学界流行的传统观点认为,真理属于主观认识范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笔者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传统观点是值得研究的,因为这一观点在理论上存在着以下不科学之处: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观点,违反了任何事物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不  相似文献   

5.
真理观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真理观把真理定义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并认为“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具有客观性”。这些观点在我国学术界占主导地位。但笔者认为主导地位的观点并非都是完整严密、科学正确的。本文的观点是:真理应是主体对客体本质或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基本属性,不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行动的结果是对主观认识的检验和真实存在着的客观性标准”。(《列宁全集》38卷235页)认识的真理性是由实践的结果证明的。一个是真理性的认识,一个是实践的客观结果,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对立的双方是如何统一的呢? (一) 真理是人的主观意识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在本质是什么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其客观内容而不取决于其主观形式。第一,真理的客观内容是以主观的形式反映的。但是,它如果停留在主观的形式中,停留在头脑里和本本上,那也只能作为一种观念、理论、思想而存在,并不是客观实在,并不是现实的物质力量。真理的客观内容只有扬弃自身的主观外衣,由主观转化为客观,才能显现其客观性本质,确立自身的客观地位。换言之,真理的客观性只有转化为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客观实在才能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7.
形而上学的符合论和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代表了真理理论中的客观论和主观论,作为两种相对的真理观,两者都有无法克服的理论缺陷。后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普特南从内在实在论的立场出发,既反对形而上学符合论又反对相对主义的真理观,提出真理就是合理的可接受性的中间路线。一方面保留了真的绝对含义,另一方面,要在特定的语言框架和意义系统内无限地接近真理。然而,这也使他的真理观受到广泛质疑。后期普特南转向自然实在论立场,试图为真理观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真理问题是古老而又常新的。在哲学史上,形成过各种真理观。而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一些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则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列宁作了精辟的论述。然而,建国几十年来哲学界却一直围绕真理问题争论不休,对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一些重要原则难以形成基本一致的观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  相似文献   

9.
真理问题,是我国哲学界长期来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本文仅就真理是客观和主观统一的问题以及相对真理有没有一个“总和”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真理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所谓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人们的认识,凡是符合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反之,凡是不符合或者是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就是不正确的,就是谬误。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发表了钟向东同志的文章“论‘真理量’及其分析”,读来很受启发。笔者基本赞同钟向东同志的观点,认为从定量角度考察真理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不过,依笔者看来,“真理量”并不仅仅是如钟文所指的“一个认识中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程度,或者说在一个认识中所包含正确性成分的量度”。“真理量”还应包括其它方面的内容,探讨这个范畴还有其它方面意义,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期引起深入的讨论。一在“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个表述中,“客观的”指的是什么?“主观的”指的又是什么?一些论著和教科书认为:“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思就是指它作为一种认识、一种意识形态而存在”,“真理之所以是真理,不在于具  相似文献   

12.
对于真理的定义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我觉得不管是传统的真理定义还是近年提出的一些新定义,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这里就近年来的一些不同思考意见表达出来,目的在于引起哲学研究者和教学者的重视。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真理的定义大都采用艾思奇50年代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提出的:“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应当说这一定义对于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对于传播、学习唯物主义哲学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反映了唯物主义真理观的主要特征,属于…  相似文献   

13.
一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阶级、不依赖于人类的,是客观的,而其形式是主观的。毛泽东同志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罗刚健和冯丛林同志认为这个阶级烙印也打在真理的主观形式上(见《哲学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这就发生了问题。在认识中,既没有只有客观内容而无主观形式的真理,也没有只有主观形式而无客观内容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按照  相似文献   

14.
“真理的界限”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真理的界限”是认识论中的一系列矛盾(主观与客观、一般与个别、理性与感性、概念中幻想的成分与实在的成分等)的集结点。它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不掌握“真理的界限”这一范畴,就不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认识论,就难以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忽视和抹杀“真理的界限”是极“左”思潮的认识论根源之一。然而,在哲学工作中,人们却常常忽视“真理的界限”这一重要范畴。因此,阐明“真理的界限”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论述中说 ,人们认识世界的任务在于获得真理 ,因为只有真理性的认识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到达胜利的彼岸。因此 ,搞清楚“什么是真理?”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探索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尚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价值与真理的关系问题 ,实质上是主客体之间的整体关系及其内部基本矛盾问题 ,是人类实践——认识活动的两项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这对于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真理观以及在实践基础上把握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对传统真理观的反思现行的各种哲学教科书对真理一般作如下界定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种把真理看作是与外界的客观实在相符合的认识的观点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直观真理论 ,最早从逻辑上明确提出这种真理观的是…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唯物主义真理观在真理内容的来源上强调真理的客观性。这固然不错,但在真理客观性问题上,不能仅考虑客观世界对真理内容的制约性——客体制约性,还要考虑认识主体自身对真理内容的制约性——主体制约性。在坚持真理内容客体制约性的同时,揭开认识主体性之谜,即以主体制约性为轴心考察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探明真理性认识中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这是当今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晋阳学刊》1982年第6期发表马小弟《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是根本对立的吗?》一文。对其中的一些观点我不敢苟同,特提出两点质疑。一是马文认为,列宁从未使用过“主观真理”这个概念,把波格丹诺夫的真理观概括为主观真理是错误的。据我陋见,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至少有两处明确提到了“主观真理”的概念。一处是在列宁揭露法国信仰主义者勒卢阿利用马赫主义者彭加勒的唯心主义观点,为其信仰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在哲学知识论研究中,存在较具代表性的三种真理理论:符合论的真理观、连贯论的真理观以及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与符合论、连贯论的真理观相比,实用主义真理观的主要长处是将真理问题与真理的效用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但是,这种真理观却必然面临如下两大理论困境:(1)将真理看做是相对的,这无法解释真理的客观性;(2)将“什么东西最终是真的”与“什么东西碰≯亍起作用”或“相信某东西是有用”进行必然的联结,这并没有可靠而令人信服的根据。  相似文献   

20.
阐明认识的任务是要达到真理性的认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发展真理,并通过真理性认识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是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属于意识的范围。只有人们的主观认识才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的内容又是客观的,这是因为人们的正确认识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的客观性,表明它包含着不依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就是客观真理。唯物论承认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客观物质世界。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反对形形色色的主观真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